邵陽市高級技工學校

邵陽市高級技工學校

邵陽市高級技工學校,創辦於1960年,是國家重點技工學校、湖南職業教育先進單位、社會公眾信得過學校、湖南省優秀技能鑑定中心,為社會培養了8萬餘名各類技能人才。 2018年9月27日,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

基本信息

簡介

2008年邵陽市人民政府無償劃撥127畝地作為我校新校區用地, 2012年8月即將啟動的二期工程306畝土地正在征地中,其中規劃50畝用於建設校內工業園。

現學校占地面積178畝,建築面積93468平方米。設備總值達2500餘萬元。開設14個專業。在校學生4605人,教職工262人,其中專任教師193人,校內兼職教師16人。

學校特色

1 、對接區域產業,基本形成了“專業+校中廠”的人才培養模式

(1)從2007年起將維克液壓(邵陽)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的產品引入學校,建立了衝壓件車間、塑膠成型車間。數控技術套用專業推行“專業+校中廠”人才培養模式,電氣技術套用專業推行“專業+企業”人才培養模式,模具製造技術專業推行“專業+車間”人才培養模式,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推行“專業+廣告設計公司”人才培養模式

(2)開展訂單培養,校企合作育人。學校立足本地企業,輻射周邊地區,先後與60餘家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協定

2 、推行“項目(任務)+工作室(技能室)+崗位”教學模式改革,初步形成理實一體教學

(1)學校以工作室或技能室、工作崗位為載體,實現理實一體教學。

數控技術套用專業推行“任務+崗位”教學模式,電氣技術套用、模具製造技術專業推行“任務+技能室+崗位”教學模式,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推行“項目+工作室”的教學模式。

(2)重點建設專業建立了多個技能教室,改變了理論課與實訓課脫節的現象,實現了教、學、做合一。

(3)建立數位化教學資源平台,實行信息化教學。學校建成了1000M光纖主幹、以100M電信和100M移動雙線方式接入網際網路、100M到桌面的校園網,通過ITB教學資源庫、多媒體課件庫、ATA計算機套用考試平台等全面推行信息化教學。

3 、以政府為主導,形成了集團化辦學模式

(1)2009年學校牽頭,“寶慶職教集團”由20餘家單位組建職教集團,依託職教集團深化校企合作,共同修訂了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模式改革,創新教育教學內容,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方案等。

(2)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以行業領導參與的校企合作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校企合作工作章程》,形成了“學校、企業、學生”三方互利共贏的長效運行機制,基本形成了 “雙園融合”校企一體運行機制。

4 、對接職業崗位要求,基本形成了基於崗位核心能力的專業課程體系

(1)數控技術套用專業初步形成了基於數控工具機操作工等崗位核心能力的專業課程體系,電氣技術套用專業初步形成了基於電機裝配工等崗位核心能力的專業課程體系,模具製造技術初步形成了基於模具製造工等崗位核心能力的專業課程體系,計算機平面設計初步形成了平面設計工等崗位核心能力的專業課程體系。

(2)開發了《電機技術一體化實訓教程》、《數控工具機維護》、《Photoshop案例訓練》、《PLC編程技能訓練》、《電工一體化模組訓練》、《模具一體化模組訓練》、等15本校本教材,其中《電機技術一體化實訓教程》被確定為國家重點建設課程,《會計基礎》、《電工考工資料彙編》獲省廳精品課程。

5 、初步建成一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1)數控技術套用、計算機平面設計等專業實行“雙崗交替” 教師培養機制,電氣技術套用、模具製造技術等專業實行“產教研相結合”教師培養機制,“雙師型”比例達81.17%。

(2)學校制定並實施《專業帶頭人選拔、培養與考核方案》。學校現有省級專業帶頭人4人,市級專業帶頭人6人。

(3)建立了專業人才引進機制。學校制定並實施了《兼職教師聘用與培養方案》,擇優聘請了47名生產技術骨幹擔任兼職教師。

6 、提升內涵建設,全面推行責任管理

(1)建立了嚴格規範的紀律約束機制,規範了財務管理、學籍管理、助學金髮放、校企合作管理等制度。

(2)參照ISO9000標準,編制了《質量管理手冊》、《程式檔案》、《作業指導書》、《記錄表格》四級檔案,實行精細化管理模式。

(3)按照職責進行考核,測評結果與績效工資獎勵部分和晉級、職稱評定、評先評優掛鈎。

7 、積極探索了學生、學校、企業、社會參與的多元化評價模式改革

數控技術套用、電氣技術套用等專業初步形成了“學生+學校+企業”多元化評價模式,模具製造技術積極探索了“學生、教師、車間、企業”四位一體的學生評價模式,計算機平面設計積極探索了“學生+學校+公司”三位一體評價模式。

8 、初步建成了“雙園融合”實訓基地,突顯學校文化特色

在2007年新校區規劃建設中,“五路”、“八園”、“一堂”、“一池”、“一亭”設計成為新校園的主要文化元素。已建成了“五園一池一亭”,即展示志存高遠的沁園,體現師生和睦相處的怡園,預示人要有氣量才能成大事的容園,昭示學子茁壯成長的毓園,象徵新校園生機盎然的樟園,希望學子出淤泥而不染的愛蓮池,攬天下之人才的攬月亭。初步建成容校內工業園、校內文化公園於一體的“雙園融合”實訓基地,實現了校企較好融合、專業較好融入產業鏈,實現“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共贏的良好局面。

學校榮譽

2018年9月27日,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