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燕玲

邵燕玲

邵燕玲,現任最高法院合議庭審判長。原馬英九提名的大法官之候選人。2011年4月1日,台灣大法官被提名人從“最高法院”法官邵燕玲臨時更換為台灣大學教授湯德宗;因其在2010年將一宗幼童遭性侵案發回更審時,做出令外界質疑的見解,引起爭議。

基本信息

簡介

邵燕玲,現任最高法院合議庭審判長。
2011年3月,馬英九原欲提名邵燕玲為大法官之候選人,但遭自由時報踢爆其曾經將一件強姦三歲女童的案件,竟以不違反女童意願為由,將案件發回更審。因此也是導致2010年的白玫瑰運動的導火線之一,而得“恐龍法官”之稱號。大法官提名之名單曝光後,輿論譁然。最後在當事人聲明放棄大法官被提名,終使馬英九更換大法官提名人選。

“大法官”風波

2011年4月1日,台灣大法官被提名人從“最高法院”法官邵燕玲臨時更換為台灣大學教授湯德宗;更換主因是邵燕玲的合議庭,2010年將一宗幼童遭性侵案發回更審時,做出令外界質疑的見解,引起爭議。
2011年4月1日上午,“總統府”坦承提名審薦過程不夠周密,馬英九尊重邵燕玲懇辭提名的意願,再從9人推薦名單中決定提名湯德宗。
2011年4月1日晚,馬英九與蕭萬長進一步發表聲明,願為大法官提名引發的爭議向大眾致歉。馬英九聲明指出,大法官提名過程,必須非常嚴謹,除了要對被提名人的學識、經歷、操守有全盤的了解,也應考量人民感受。
擔任2011年“司法院”大法官提名審薦小組召集人的蕭萬長,也對未能及時注意邵燕玲曾作出讓民眾疑慮的判決一事,向馬英九和社會大眾道歉。

友人反映

邵燕玲的同事指出,馬英九和“司法院長”賴浩敏都知道邵燕玲2010年判決女童性侵案的見解,引起社會議論,本周一(2011年3月28日)馬英九約詢時,邵燕玲也作了說明,沒想到如今變成“羅生門”。以邵燕玲的個性,馬英九既然這么講,她應該不會再說什麼。
探望邵燕玲的友人說,“司法院”決定大法官提名人選時,邵燕玲即主動提及她的性侵案判決受到社會關注,請“院長”考慮;馬英九接見時,邵燕玲也是同樣說法,或許兩人對互動過程有認知差異。如果有當時的錄影、錄音,也許可還原事實。
邵燕玲的同事說,邵燕玲從事審判工作30多年,十分愛惜名譽,女童性侵案的判決見解,並不是邵燕玲合議庭的創見,當時可說是“最高法院”的“主流”看法。“司法院”好意推薦邵燕玲,反讓她至今的努力,被簡化為“恐龍法官”四個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