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52 生於台灣省台北縣
1974 醒吾商專商業廣告科畢業
1980 師承吳可舜、翁國楨老師習陶
1985 成立個人工作室專研「天目釉」
1992 台北縣第四屆美展後選
1993 第一屆台灣工藝設計入選
1994 第四十九屆全省美展入選
1995 國立歷史博物館第六屆陶藝雙年展入選
1996 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全島陶藝聯展
台中市文化中心天目之美個展
1999 台中縣文化中心美在鷓鴣油滴天目個展
2001 台中市文化局天目再展
2003 台北縣美術家邀請展
2004 台北縣美術家邀請展
台中市文化局木葉天目專題發表
2006 台中縣港區藝術中心曜色饗宴天目個展
高雄市文化局曜變天目個展
台北市文化局茶文化博覽會天目茶碗
國立歷史博物館全島陶藝聯展
2009 “歷史長河中的驚艷”畫冊出版
主要成就
邵椋楊,成功還原了宋代黑釉瓷“天目釉”技藝,作品造型考究、做工精細、品質端雅,呈現另一種驚艷之感,是陶瓷文化的傳統與創新的轉變與傳承。
邵椋揚專研“天目釉”,研發多種豐富燦爛的天目釉色。把自己的作品融入生活、滲入生命,不斷的從經驗中吸取新的方法。不論是久看不膩的玳瑁天目,還是鷓鴣天目、蟹眼天目、油滴天目、兔毫天目、木葉天目、落紙天目等等,到最夢幻的曜變天目,每一隻都綻放著生命的初動。在燒造工藝及形成肌理上,皆有不少獨特之處,千變萬化,美不勝收。
“天目瓷”作品成功率最高只有三成,因為天目釉彩的調配極為繁瑣,最困難的是每一次入窯後的結果,都是不能精確控制的。所以陶藝家能做的就是在釉料配方上千試百試,盡力去了解、想像各種配料的質性,一旦坯體送進窯爐,只能耐心長久等候,幸,則得造化巧工揮霍出天成紋彩,不幸,則面對失敗作品重新檢討改進配方。
台北歷史博物館於2010年7月9日-8月29日舉辦了《驚艷天目-邵椋揚現代陶藝創作展》。該次驚艷天目特展即為邵椋楊累先生積近三十年來對宋代黑釉瓷(天目)鑽研與開創的成果,69件展品都成就於無數次胚土、釉料、配方,以及窯溫的嘗試與失敗經驗中;同時,以原始礦物在物理、化學中的轉換與變化為手段,創造出不同於傳統的天目之美。
史博館基於文化教育與推廣之責,期望透過邵椋揚先生多年的經驗以及他為傳統「天目」賦予新的內涵與外衣,帶給民眾另一種驚艷之感,並期盼觀眾能從此次展覽中體會到中華陶瓷文化的傳統與創新的轉變與傳承。
作品賞析
「天目」即宋代黑釉瓷,著名的油滴、兔毫、鷓鴣斑、木葉及曜變等品相失傳近六百年。邵椋揚老師潛心天目數十年,憑驚人毅力,將古天目諸般絕藝重現人間!宋詞 「纖纖捧,冰瓷瑩玉,金縷鷓鴣斑」、「兔褐金絲寶,松風蟹眼新湯」等吟詠品茗的絕句,無須憑空臆想,一尊精緻唯美的天目茶碗在手,色聲香味觸法,古今同步流行。
天目器皿因宋朝「鬥茶」文化而風靡中國,傳到日本後更被視為國寶級文化資產。一隻具有「曜變」品相的「稻葉天目碗」(現藏於日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在1919年拍賣得價折合當今物價約19億日幣,可謂價值連城。
近代陶藝家嘗試複製「曜變」,成功者稀少。邵老師的曜變及油滴品相,屬1280度以上高溫燒成,鐵結晶體在釉藥泡中沸騰,特有一股立體飛炫翻騰的姿態;油滴間的碰撞吸引、吞併分離,猶如天體互動,獨具非人力造就的天然美感。
天目珍寶中另一備受喜愛的品係為「木葉天目」,最早由宋朝吉州窯燒制而成名,近代陶藝家能成功複製者如鳳毛麟角。木葉天目系以特定樹種、在特定節氣採摘的樹葉,貼於器物表面入窯高溫燒成,所選樹葉必須耐一千多度高溫考驗,不致過早燒化,而能與釉藥起結晶反應,完整留下生命烙印。
邵椋揚二十年來創作的“天目”釉彩的名相很多,油滴、蟹眼、兔毫、鷓鴣、玳瑁、木葉、曜變,色彩紋理變化繁複,或內聚輝色,或外放曜彩,或曖曖含光,令觀者目不暇給、讚嘆驚艷。斑點會隨著光線的反射角度改變顏色,例如,若垂直觀看,斑點呈藍色;若斜看,斑點呈金黃光澤;各種變化多端,不止如此。
投入陶藝領域近三十年的邵老師,曾為了重製唯美的木葉品相,歷經四百多次窯燒,才成就第一件木葉天目作品,毅力驚人。不同於一般拓印手法,以直接置入法燒成的木葉燒,肌理紋路細膩多變,木葉的有機質與底層釉料反應之後,呈現變化多端的神秘耀眼色澤。放大細賞,金、赤、黃、褐等各色鐵結晶霞光燦爛,令人驚艷。
在成功複製第一件木葉天目之後,邵老師摸到門竅,開始連續數年燒制各式木葉天目,但近兩年來卻無法燒成。邵老師指出,可能是地球暖化,造成植物體的素質改變,絕美動人的木葉燒,恐成絕響。
作品選集
藍金蟹眼油滴天目鬥茶碗 作品說明: 金蟹眼油滴天目釉,在窯的增溫下產生,釉燃燒的互動,更顯現出藍金蟹眼作品的特色。 作家:邵椋揚 創作材質:瓷、天目釉彩 創作年份:壬辰年 | |
鷓鴣兔毫油滴天目杯 作品說明: 三重釉展現出普天同慶的喜悅,鷓鴣的優雅,兔毫的奔放,油滴的高貴。 作家:邵椋揚 創作材質: 瓷、釉彩 創作年份:己丑年 | |
黃金兔毫天目鬥茶碗 作品說明: 兔毫結晶聚於碗底,紺黑若漆狀,溫潤晶瑩的黃兔毫紋,透析出黑釉的精華加上黃黑紋路各顯特色,使之更為突出。 作家: 邵椋揚 創作材質: 瓷、天目釉彩 創作年份: 己卯年 | |
曜變油滴天目鬥茶碗 作品說明: 曜變天目二大特色,具備圓形斑點以及斑點周圍閃耀著奇特的藍色等諸多光采,平常光線就可以看見,聚光觀看更是其美無比。 作家: 邵椋揚 創作材質: 瓷、天目釉彩 | |
玳瑁木葉天目響碗 作品說明: 木葉天目是宋代吉州窯代表作之一,黑釉茶碗底部出現木葉脈痕跡,因而得名,此乃係利用天然樹葉放入黑釉碗內燒制,但因燒成溫度極高,是需要高難度的工藝技巧及運氣,方能產生形象生動、自然天趣一格。 作家: 邵椋揚 創作材質: 瓷、天目釉彩 創作年份: 壬辰年 | |
冰裂黃杯 作品說明: 裂紋釉又稱碎紋或開片,俗稱皇帝黃龜甲裂紋釉。以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哥窯】為最具代表性,其瓷釉表面紋理非人為而使之發裂,實是冷卻時,坯體及釉面間收縮差距不同,致應力作用斦造成的。 作家: 邵椋揚 創作材質: 瓷、釉彩 創作年份: 壬辰年 | |
郎窯紅鬥茶碗 作品說明: 郎窯紅簡稱郎紅又名牛血紅,是我國難得的傳統珍貴名釉,是以氧化銅謂著色劑,加以還原劑,在電氣爐氧化焰高火度燒制而成。 作家: 邵椋揚 創作材質: 瓷、釉彩 創作年份: 庚寅年 | |
玳瑁木葉天目斗笠碗 作品說明: 木葉與天目釉結合,葉片漂亮又顯現出七彩色澤,便是極品之作。 作家: 邵椋揚 創作材質: 瓷、天目釉彩 創作年份: 辛巳年 |
建窯黑釉
黑釉瓷主要產自宋代的福建建窯,建窯雖然不在宋代五大名窯之列,但所燒制的黑釉瓷,顏色黝黑,胎質厚實,釉料經燒制後所呈現的油滴狀、兔毫紋、鷓鴣斑,加上特殊的曜(耀)變紋飾,廣為當時權貴、文人所喜愛。同時,在當時的鬥茶文化中,黑釉瓷(碗)也占有重要的位置,蔡襄《茶錄》中提到∶「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胚微厚,燲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是黑釉瓷(碗)融入當時宋代的鬥茶文化最佳的註解。此外,釉黑質厚、閃爍光澤的黑釉瓷(主要為碗、盞),間接由日本僧人攜回東瀛,取名「天目」,而成為當今日本的重要文化財富。宋代沉穩釉色、渾然天成的釉紋,及淡雅樸實的建窯黑釉瓷自古以來即深深吸引著無數的陶藝家,無不期望從黑釉瓷的源流考證,到油滴、兔毫、鷓鴣釉紋變化的探討,乃至於奧秘曜變的重現,以對宋代建窯黑釉瓷有更深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