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山頭墓地東西長80米,南北長82.5米,占地面積6600平方米,發掘清理 5500平方米,共發現東漢墓葬45座,紅燒土祭祀堆積1處以及圍繞墓地的隍壕 1條。墓葬有土坑磚室墓9座、磚室券頂墓28座、磚石混合結構墓8座,以磚石混合結構墓的規格最高。大多數墓葬帶有斜坡墓道,墓道基本上都朝正北方,墓主人頭南腳北葬在其中。雖然多數墓葬在早年被盜或已遭破壞,但是大部分墓葬形制保存完整,部分墓葬因埋藏較深而保存完好。
M3為土坑磚室墓,未被擾亂,墓口距地表2.6米,平面呈梯形。墓室下半部四壁由長方形小青磚順置錯縫緊貼土坑平砌而成,北壁由於坍塌而向內鼓出。墓底西半部以小青磚縱向錯縫平鋪,東半部寬約0.7米的區域未鋪青磚。墓主人骨保存較差,僅在墓底西南處發現若干段散亂的下肢骨。隨葬品主要放置在墓底的北部,有釉陶壺5件,陶罐、釉陶盆、釉陶盤和釉陶磨各1件,釉陶井、釉陶灶、釉陶圈廁和釉陶甑各2件,銅錢1組。另在緊靠南壁處出土一鐵劍,長0.89米,東西向放置,保存較完好。
M20為磚室券頂墓,被擾亂,墓口距地表2.6米,帶斜坡墓道,平面呈“甲”字形,方向為正南北。墓道朝北,南寬北窄,壁面較直。封門用小青磚橫置錯縫平砌,已坍塌。墓室平面呈長方形,拱形券頂大部已坍塌。東、南、西壁用長方形小紅磚或青磚順置錯縫平砌,墓底以方形磚橫置平鋪而成。墓主頭骨和肢骨散亂於墓底西南部,出土有鐵棺釘,原應有木質葬具。在墓底南部出土銅鏡2枚、銅錢3枚,墓底北部出土陶磨、釉陶倉和釉陶圈廁各1件。
M21為磚石混合結構墓,被擾亂,墓口距地表2.6米。該墓帶雙斜坡墓道,前後室,平面近長方形。雙墓道均朝北,平面各為長方形,壁面較直。墓道與墓室間有石封門,東側封門石豎置緊靠上部長條石。西側墓門處封石直接壓於上部長條石下。墓室分前、後室。前室東、西壁長方形條形磚順置錯縫平砌,南、北壁以石板砌築。室之間石板留有2個門道,門道兩側立石下部各有一浮雕石羊。門道間的石板透雕一窗欞。後室底面高於前室0.1米,後室由東、西拱形券頂磚室組成,券頂上部已坍塌。東、南、西壁用長方形灰磚順置錯縫平砌,前墓室墓底灰磚順置錯縫平鋪,後室橫磚錯縫平鋪。墓磚向內一側飾變形雲紋。東、西墓室均發現有零星人骨,人骨保存較差,從東墓室發現的盆骨分析,東墓室墓主為男性。在前室西部及西側後室北部發現較大面積漆皮,應該為木棺腐朽殘留。隨葬品主要放置於前室和東、西墓室的北部,出土釉陶壺、陶壺、陶耳杯、陶灶和石豬各2件,陶罐3件,釉陶盆、陶磨、陶井、陶圈廁、釉陶釜、釉陶甑、陶甑、釉陶房蓋、陶勺和銅弩機各1件,銅錢8枚,另有漆器上的銅扣及飾件。
其他信息
在墓葬的周圍發現有大型的隍壕,壕內為青灰淤土,較純淨,將整個墓地環繞其中。從已揭露的隍壕及施工斷面顯示的青灰淤土堆積層推定;墓地隍壕大致為圓角方形,隍壕寬約20米,深1.4米。在墓地的東南處有片較純淨的黃褐土將隍壕內的青灰淤土隔斷,是墓地的出人口所在。出人口外寬內窄,外寬約13米,內寬約8米。
本次發掘基本揭示了山頭東漢墓地的全貌,各墓葬間很少有打破關係。M21是整個墓地的核心,規格最高。以此為中心形成東西向排列的5排墓葬,從南向北漸次排布,每排墓葬數量約10座。大多數墓葬的墓道都朝向北方,相當一部分形制相同的墓葬成雙靠在一起,例如土坑磚室墓M3和M9、MI和M2,磚室券頂墓M15和M16、M18和M19等。推測這種形制相同、空間相鄰的墓主之間的關係應是夫妻。本次發掘在M40西側發現有較大面積紅燒土堆積,可能為墓地祭祀過程中遺留下來的祭祀遺蹟。從墓葬的分布規律、形制結構、隨葬品來看,山頭墓地是東漢早中期屬於中小地主階層的一個完整的家族墓地。
山頭墓地所在的徐州地區以漢文化最為著名,歷年來這裡發現過多座諸侯王陵,但系統地發掘一座完整的家族墓地則是第一次。這片墓地後來被黃泛土深埋於地下近3米,沒有受到後世建築的疊壓和破壞,因此完整保留了東漢家族墓葬的墓園,在墓地核心區發現了因祭祀用火而燒成的紅燒土遺蹟。該墓地墓葬結構完整,分組明顯,對研究東漢時期中小地主階級為代表的家族組織、經濟形態和喪葬習俗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中國文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