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路琰

邱路琰,字大畛,號復之,復山人,齋號敬一書屋。 一、儒學方面 邱路琰先生自幼便習書,這種幼而學為其沉潛於中國傳統文化之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個人履歷:
邱路琰,字大畛,號復之,復山人,齋號敬一書屋。哲學碩士,自幼受教於其外祖父,攻詩書,習法書,後隨邑人白先生志榮習書,後考取西南政法大學攻讀法學。畢業後問道於著名文字學家,經學家杜道生先生,得其指授,以文字學為基點,研習儒家經典。後參學於蔡方鹿先生,經先生授宋明理學要旨,後貫通國小與經學,在儒家經典的研究中,注重“法古宜今”。因其在專業的卓著成果,經教育部批准被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破格錄取為碩士研究生,攻讀中國哲學專業。師事李先生遠國,在攻讀期間對中國傳統陰陽五行等諸多重要學術問題有獨到見到,特別在五行思想的研究上將五行思想的起源與發展,提前到了商周時期,澄清了長久以來學術界將陰陽五行思想界定在春秋戰國時期的認識。並以陰陽五行思想,解構中醫學、術數學,風水學、為八零後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近年來特別重視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型與套用,主張體用互根的治學思想。
其主要研究方向與成果為:
一、儒學方面
儒學方面主要以文字學為依據,並主張將宋學與漢學匯通去認識中國儒學發展與變革,從中獲取儒學在當代的意義與價值。另一方面極力主張學習儒學應以儒解儒,特別在充實內在修養方面,應當反覆沉潛於先聖講的道理,為當代為數不多的能以經學方式解讀經典的學者之一。
二、道家道教方面
其在隨李遠國先生攻治哲學碩士期間,深入元典,對《道藏》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學習與研究。特別主張站在禮樂文明的基礎上,對認識老莊思想的形成與發展,並將儒道二家的內在精神實質統一起來,在儒道互補的原理下,認識和探究先秦及三代的禮樂文明。
三、術數方面
在具有全面而精深的文化底蘊之下,邱路琰先生特別重視對術數學的研究與探索,認為其與儒道之理有著體用的關係,站在天理與大道的角度,通過術數的方法去認識並反思人的行為以及社會現象,是一種獨特而有效的符號系統。特別對大六壬以及梅花易數有著較深入的研究與運用。
四、風水學方面
邱路琰先生認為,人處在天地之間,而不離宇宙之內,宇為天地四方即是空間,宙為往古來今即為時間,人的種種行為以及經歷也會在時空中有所痕跡,而風水學的意義也就是去探索人的空間學問,通過以河圖、洛書的符號基礎建構一種時空認識方法,並捕捉人在時空中的信息,並做出發展趨勢的預測。
四、中醫方面
中醫方面,邱路琰先生本是為求自救而學,因從小有化膿性扁桃體炎,後屢經反覆而終以西醫輸液方式治療,其對自幼以來所診治之中醫深為懷疑,索性自學中醫。在學術思想上主張以陰陽消長的《易經》為基礎,參合《內經》基本原理,而以張仲景六經辯證為大用,以陰陽二氣的消長來論病與身的相互關係,在中醫臨床上注重以五行的生克關係進行臟腑辯證,提出“凡五生相剋之髒,用藥必要兼而顧之,如桑菊飲桑、菊並用實此二味入肺與肝也,蓋因肺屬金,肝屬木,金有克木之勢,故金木並調此前人組方精妙處也。”並由此推出“凡相剋之髒,大凡呈陰陽雙輪之象,金克木,肝肺為氣機升降之雙輪;木克土,肝脾為血之行藏之雙輪;土克水,腎脾為水液流通之雙輪;水克火,心腎為君相二火之雙輪;火克金,心肺為三焦布施之雙輪。“(邱路琰《醫易通考)此論發前人未發之理,對中醫基礎理論的研究與方劑學等有重要學術意義。
在此理論之下,邱路琰總結前人方劑得出具有廣泛臨床意義的思路:
肝肺氣機宜升此降彼,如桑菊飲,本為調肺系之方,選藥本眾多,然何以舉桑菊為君,實因此二味藥兼入肝肺。(邱路琰《醫易通考》)
脾主升清而統血,肝主疏泄而藏血。升清降濁,用舍行藏,此肝脾之象。故常以茯苓、白朮升脾之清陽之氣,以當歸、芍藥養肝體,柔肝用。此逍遙散諸方之用也。(邱路琰《醫易通考》)
邱路琰認為:“在進入學科化和專業化的當代,中醫學的發展受到來自內部與外部的種種困境,來自內部是是學院派中醫們的學科知識單一,往往僅從使用上去認識中醫,或理論上往往囿於陳說未能進一步的參合陰陽之道匯通醫易之理,使得自身在理論架框上處於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態。另一方面是要面對“科學性”的質疑。”邱路琰先生提出:“中醫與西醫的思維模式完全不同,不能以中醫去比合西醫的方式來論證中醫的科學性,從哲學上講,只能討論中醫的合理性。合理即是合乎真理,而”科學“僅是研究並達到真理的一種方法,又豈能以一種處於方法論意義上的西醫學,來比合中醫學的合理性。這是極大的思維誤區。”
五、書畫史論方面
邱路琰先生堅持“志道據德,依仁遊藝”的士大夫生命態度,極力主張用翰墨來重演一個內心的禮樂之儀。
(一)書法
邱路琰先生自幼便習書,這種幼而學為其沉潛於中國傳統文化之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書法方面邱路琰先生力主以二王為宗,認為碑派書風,因為種種原因形成了其獨特的審美與藝術效果,但畢竟不是筆墨直接書寫的效果,這種可以賞而不可宗,宗以淪為以紙筆仿效風霜、斧鑿之功,實為捨本逐末之舉。故其書法以大王為骨法,小王體為風流,貫唐及五代之奕奕,和元明之寂然,為八零後學者型書家的代表。
(二)繪畫
邱路琰先生強調書畫互根的理論,並指出:“書畫同源”也好,“書畫同流”也好,都是從體上談書與畫的關係,體與用雖是不二,但究竟不同,故而書有法,畫亦有畫,不可盲目以書法入畫法論。其繪畫主要在宋人山水以及大筆花鳥畫上有精深造詣。主張在渾厚雄強中去恢復中國山水畫應有的大人情懷。
(三)書畫理論
邱路琰先生是為數不多的不以美術為專業,卻比專業更專業的美術史論家。他站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視角,對中國書畫及書畫理論的產生、發展有極為特色的研究。其在《澄懷觀道——道家思想與山水畫論關係研究》一書中,將畫論進行了以哲學為根據地,以西方圖象學、符號學為工具,並藉助風水與術數的觀點,對中國畫論的諸多範疇從理論到繪畫,再回歸於畫論進行了“三段式”的解構法,“三段式”研究方法,既將畫論中的哲學蘊涵有著明確而清晰的交待,做到了本與源的研究,更為重要的是他建立的以西方圖象學、符號學以及陰陽五行的觀點來解構中國繪畫,將繪畫做為哲學與畫論之間的橋樑,改變了之前單一的從哲學角度,或畫論角度的簡單認識,為中國繪畫圖象學研究領域的奠基人與開創者。具有深遠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