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艾斯泰

20世紀50年代初期,邦艾斯泰進入創作的高峰期。 邦艾斯泰的太空美術作品強烈的影響了美國公眾和政府。 這是邦艾斯泰的經驗之談,而這些年來他也是這樣做的。

邦艾斯泰生於1888年1月1日,加利福尼亞州。先後在舊金山、洛杉磯、聖安東尼奧、帕洛瑪天文台工作。邦艾斯泰最開始從事的是建築設計,曾參與設計了舊金山著名的金門大橋。爾後又從事電影的攝製工作。邦艾斯泰在利用前兩項工作的經驗技能和對天文知識的掌握,在天文學家的指導下,以嚴謹的態度創作了許多在科學和藝術上具有高水準的藝術畫。正如他自己說的那樣:“從我對電影技術的了解,我確信我可以把攝影鏡頭的角度在電影拍攝和繪畫技巧上得到巧妙的安排,這樣就可以從土星的一個衛星到另一個衛星上去旅行,而你們所看到的正如實際所見到的一樣準確。”
事實證明也確實如此。美國著名天文學家理察松說:“邦艾斯泰的太空美術作品,超越了以往我所見到的同類作品,對於通俗天文學的確是有貢獻的,有高度的藝術價值。”世界著名太空美術評論家、美國宇航博物館前館長杜蘭特對幫艾斯泰的作品評論也說到:“他的行星風景畫如此精確,幾乎同後來飛行器拍到的照片以假亂真。”
1944年,在繪製完成“土星組畫”後,他開始全力轉向太空美術創作。從20世紀40年代起,邦艾斯泰在《28天飛往火星》、《史密斯先生到金星》、《坐火箭飛往月球》等雜誌發表了許多的太空組畫。後被編入《征服太空》一書。
20世紀50年代初期,邦艾斯泰進入創作的高峰期。當時的《柯里爾》雜誌邀請他為5篇展望未來宇宙飛行的系列文章配圖。文章的作者就是著名火箭專家馮.布勞恩(人類登月的主持人)。後來他們成為了好朋友,進行了一系列合作。
邦艾斯泰的太空美術作品強烈的影響了美國公眾和政府。從美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到飛往火星的探測計畫,每一項重大的航天計畫完成後,他都要用圖解形式詳細的介紹給大眾。他的藝術作品使單調的天文數據和工程計算有了直觀和現實的意義。許多科學家、工程師和太空人就是在他的作品影響下選擇了自己畢生為之奮鬥的道路。為了紀念他的卓越貢獻,國際永久編號的第3129號小行星被命名為“邦艾斯泰”。
1984年,李元在杜蘭特等人的協助下,組織了“宇宙畫展”和“宇宙在召喚”太空美術展覽,觀眾達數百萬,影響深遠。1985年初,97歲高齡的邦艾斯泰在寫給李元的祝賀信中寫道“我認為使人們對天文學發生興趣的最好方法就是讓他們觀看有趣的天文美術作品和照片,培養新一代太空畫家的最佳途徑就是要把太空美術和天文學介紹給青少年。這是邦艾斯泰的經驗之談,而這些年來他也是這樣做的。1986年,98歲的邦艾斯泰與世長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