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國制

邦國制

“邦國制”是指從西周封建到春秋戰國時期所實行的一種特殊的國家制度,是我們國家民族形態的初級階段。當時,中華大地上遍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諸侯國,他們各自獨立,相互交往,又共同擁戴一個作為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天子),組成號稱天下的鬆散聯邦或邦聯。這就是邦國制度。

邦國制的由來:

在西周時期,我們的古人認為天是所有生命的創造者,一切生命都是由天孕育的。天下面的這塊地方叫做天下,我們古人認為這就是全世界,於是天要將它下面的這塊地方交給一個人去管理,即天的嫡長子,這就是天子。天子得了天下之後自己不能一個人管理,他需要將天下分封給自己的叔伯兄弟去管理,這些人就是諸侯,封給諸侯的土地叫作“國”。諸侯從天子那裡封得國之後,還要將自己的國在分給自己的叔伯兄弟,這就是大夫,封給大夫的土地叫作“家”(采邑)。大夫再往下就是“士”。士就沒有自己的地盤了,但是有地位,他是貴族。所以在西周時期有四個等級:天子,諸侯,大夫,士。這些都是貴族。士以下就是庶民,庶民就不是貴族了,而是普通的平民。

在西周初年,周武王伐紂,是聯合了當時所謂的各路諸侯(實際是部落和部落國家)。武王伐紂成功以後,為了犒勞聯軍,酬謝功臣和鞏固政權,便“裂土田而瓜分之”,將天下按大小等級分給諸侯,這就是“西周封建”。“封”就是瓜分土地並劃定疆域,“建”就是指派國君並厘定等級。具體地說則有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封有土地,建定名分,於是各得其所,天下太平。這就是邦國制的由來。

邦國制的特點:

1. 封建制(分封制)是邦國制的第一大特點,所謂“封建”即封國土建諸侯。封建的具體做法是在國與國之間犁一條深溝出來作為國界,將土翻在兩邊,並在土上種樹,這個動作叫做 “封”。在指定的一塊土地上指派一個國君建立一個國家,這個動作叫作“建”。“封”是劃定國界,“建”是建立國家,合起來就是封土建國。這是西周時期的一種政治妥協和政治安排的表現。這裡所說的封土建國建的每一個諸侯國其實就是一個邦國。所以,可以說沒有封建制就沒有邦國,封建制是邦國制最主要的特點。

2. 領主制是邦國制的第二個特點,所謂領主制指的是邦國的統治階級是貴族領主階級,邦國制時代的領主對自己的土地是既有產權又有治權,既有主權又有政權,例如國是天子封給諸侯的,家是諸侯封給大夫的,大夫擁有一個家(采邑),這個家就是他的,這個地就是他的,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就是他的子民,他可以統治,可以治理,他享有獨立的主權,所以叫做有產權有治權,或者說有主權也有政權。這就是領主制在邦國中的地位,它突出了邦國制的統治階級的性質。

3. 貴族政治是邦國制的第三個特點,即邦國的政治形態是貴族政治。在邦國時代天子,諸侯,大夫,士都是貴族,治理國家的就是這四個等級,他們都是世襲的,所以是貴族政治。它的特點是自己管理自己。天下由天子去管,國由諸侯去管,家由大夫去管,士因為沒有自己的領地,沒有不動產,只管理自己,所以士的工作是“修身”(管理自己),修身之後去幫助大夫管理他的家叫“齊家”,去幫助諸侯管理他的國叫“治國”,去幫助天子管理他的天下叫“平天下”。這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含義。因為貴族政治是自己打理自己的家事,國事,天下事,所以不領薪水,也不是職業。這就是貴族政治。

若用一句話總結邦國制的特點就是:一個天下,許多國家,獨立主權,共奉天子。

邦國制的終結:

進入春秋戰國時期,隨著諸侯國之間血緣關係的不斷淡化,國與國之間為了爭奪霸權相互之間進行戰爭,許多的諸侯國被其他大國吞併。此時諸侯國也不再聽從天子的號召,周天子已經是名存實亡。於是逐漸形成了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這樣稱霸的諸侯國。封建制的思想正逐漸被人們所淡化,宗法專制和中央集權的思想不斷加強。使得邦國制逐漸向帝國制過度。

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在全國廢除了封建制實行郡縣制,諸侯的國和大夫的家都變成了郡和縣,整個天下只有秦朝這一個國家。邦國制從這時起也宣告終結,正式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