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蒙難記

《邊城蒙難記》是2010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藹宸。

基本信息

目錄

邊城蒙難記邊城蒙難記
出版說明

新疆考古發現與西域文明

中國邊疆研究60年與西域探險考察

蒙難邊城紀實(代序)

王序

張序

自序

例言

上篇

第一章 天津至迪化途中

第二章 迪化見聞錄

第三章 四面楚歌中之迪化

第四章 新疆慈善會

第五章 “四·一二”政變

第六章 政變後之迪化

第七章 古城奔走和平記

第八章 黃慕松宣慰新疆

第九章 迪化第二政變

第十章 第二政變後之迪化

第十一章 羅文乾巡視新疆

第十二章 塔城巡視記

第十三章 伊犁巡視記

下篇

第十四章 新疆山脈水道考

第十五章 新疆喪地考

第十六章 新疆之過去及未來

第十七章 新疆之演變及其展望(三版增輯)

附:蘇聯遊記

(一)中亞細亞

(二)莫斯科

(三)列寧格勒

(四)高加索巴庫石油廠

(五)布哈拉舊城

(六)安集延與塔什乾

(七)阿拉木圖

(八)西伯利亞歸途

整理說明

序言

西哲有言:“為民眾謀福利,自由發展個人。”余服膺其說,引為人生觀之準則。世有贏得溫飽,沾沾自喜,以浮湛一生者,是又志趣之未可強同也。民國二十一年冬,應新疆省聘,別老母妻孥,從事西征,既抵其地,見乎山川之奇偉,方輿之遼闊,特產之富饒,民風之淳樸,信乎可以本其技能,自由發展,以謀民眾之福利矣。

乃行裝甫卸,即值變亂相尋,“四·一二”政變之夕,幾罹於難,古城奔走和平,險不得歸,自後戰事再接再厲,塔城、伊犁相繼喋血,南疆且一度宣布獨立。全省鼎沸,不可究詰。時外部以駐新特派員事相屬,迨時勢至此,乃輾轉由俄道返京入告,無如以莛撞鐘,不能發音,卒復引疾而退,固有所弗獲已也。

慨自壯歲以來,力求學以致用,兩游新大陸,為實地之研討,蹤跡所至半中國,曩東北極黑河,今西北窮伊犁,皆留有雪泥鴻爪,而區區利用厚生之志願,終不得售,由是深感人生無時無地不受環境支配,人定勝天,特無聊慰藉之語耳。昔張騫奉使西域,百餘人中僅二人得還,其偉績實埒於哥倫布之發現美洲。近如左宗棠之平定西陲,統一全疆,尤為不朽功業,觀其舁櫬而行,蓋實具有大決心者。嗟乎!士以昂藏七尺之軀,貴有四方之志,自履艱危,恆為人所不肯為之事,大則立功異域,為國干城,次亦嘉惠僻壤,利濟方隅,雖其所就大小不同,要皆有裨於世,無忝所生。藉使遭遇坎坷,到處青山,皆可埋骨,奚必株守鄉園,老死牖下,偷窳頹放,與草木同朽腐哉!雖然事業之成就,在乎乘勢待時,使格於勢迕於時,徒志奚益。志願不獲伸,事業無所成,而欲以紀行覽勝之篇,道聽途說之語,襲前人余唾,矜奇立異,以炫耀於世,不亦迂乎?特以此行歷時十有八月,馳驟數萬里,聞見必錄,博採詳咨,未嘗一日間斷。

歸來,朋友競以邊事詢問,復窮數月之力,整理成篇,所有遭遇經歷,及其心之所感發者,皆於是乎寓,聊為西征之紀念,非敢附於作者之林也。凡曾游其地者,讀之如舊相識,當為掩卷低徊,有不勝今昔之感;即未履其土,對之亦當臥遊,藉獲邊疆應有之認識,著者區區貢獻如此而已。嗚在乎!謀民眾之福利哉!

民國二十四年五月,吳藹宸自序於天津求志廬。

文摘

至早點,主人則餉以馬乳、馬腸,馬乳帶酸,多飲能醉。馬腸系以三四歲之駒肉,切細和以五味,納於腸內,下用羊板糞烤熏而成。食時煮熟切片,味如普通臘腸,此種哈薩克食法,尚為生平第一遭。所謂羊板糞者,即羊糞在圈內積壓而成,為塔城唯一絕好燃料,一爐每日須添羊板糞一次,而保持溫度如故,亦一奇也。同人赴外沐浴,系土耳其式,用蒸汽令人出汗,另用銅盆洗身,雖不甚習慣,卻喜其潔淨。

新疆幣制為票銀,全省通用,楊增新時代僅發行壹兩省票,載明“憑票取足紅錢四百文”。近兩年來,始復加發叄兩、伍兩兩種,而當日硬貨如紅錢、銅元、銀元、天罡、普爾(二者皆回部舊幣)皆已不見,所賴流通市面,全靠省票,壹兩以下有二錢五分票,合紅錢一百文,又有油布票,合紅錢四十文,系用油布做成,約三寸見方,上載漢維兩文,蓋用財政廳印,視見甚為奇特,亦可見我國幣制之紊亂矣。又有一種喀票,通行南疆,發行之初,信用卓著,印刷精美,亦稱老龍票,維民多寶而藏之,甚至票銀高於現銀,因便於攜帶之故。維、哈、蒙各族以及俄國在新貿易,皆以省票為單位,年來省票跌落,須十兩兌換大洋一元,商家爭用省票購買蘇聯貨物,雖昂亦不暇恤,是亦新省之隱憂也。

余等來塔城後,行政長公署首先設宴歡迎,黎海如都統(行政長兼副都統,粵籍,保定軍官畢業)於民國六年投效新疆,近駐紮哈密,未及見,由科長陳寶訓偕黎之兩弟殷勤招待。又承省銀行宋子珩經理,塔城縣師洪九縣長,公安局蘇局長,維族各巴依等,及居停鍾棣華君之宴,或系燕菜魚翅整桌酒席,自下馬點心吃起,動需三四小時。或系維族抓飯,客至先餉以馬乳,抓飯內有馬肉葡萄乾,吃時助用手抓故名。並有塔塔爾人奏樂助興,間有“猥郎”(即跳舞之稱)為戲,邊地聞此絲竹聲,為之心曠神怡,凡此皆深印余腦海中,歷久不忘者也。

連日落雪紛紛,天氣酷寒,室內溫暖,只可衣袷,而出外則噓氣成冰,寒暑表降至零下三十五度。余偕宮、白、鍾三君坐爬犁外游,一為領略塞外風味。塔城白日市集擁擠不堪,燈後店門緊閉,街市寂無行人,若在內地,正緩歌慢舞時也。

此行因季高由南京領來邊防督辦關防,金主席通令沿途文武官員招待迎送,並由省城派來汽車迎接,同人叨光不淺。塔城維族巴依(即富商之稱)阿喜斯、饒札洪、哈三巴依等分別來拜,余等亦在答拜,伊等皆來自喀什,經商致富,耐勤苦,恪守教規,無煙、酒、賭博嗜好,平地起家,殆非偶然。

住宅多有大院,客室與私宅分開,內眷向不見人,出則以白布蒙面。客至餉以馬乳或茶點,如不待飲告辭,主人為之不歡。據告,對蘇聯貿易,極感困難,出口土貨均由彼方定價,與進口洋貨互遷,內地交通阻梗,舍蘇聯外,幾無問津者。駐塔蘇新貿易公司規模宏遠,全為吸收新省土產,他日延長土西鐵路,敷設鐵軌至新疆邊界。尤為意中事耳。復至某維族院內觀泉源,據說蒙古人首先來此,飲水忘卻木碗,遣人來取,遂知此處有泉,來者漸眾,成貿易重鎮。至今俄、蒙、維、哈,統稱塔城為“屈固卡克”,蓋蒙語“木碗”之譯音也。又舊稱塔爾巴哈台,乃附近山名,亦蒙古語。我國西陲歷代至巴里坤為止,巴里坤以西則屬蒙古、哈薩克之地,清初建武功於邊境,始占有其地,而臣其人民。乾隆年間,調奉天、開原、義州一帶之錫伯旗駐防伊犁,挈眷同行,三年始達,此外滿兵尚有索倫、察哈爾、厄魯特亦被徵召駐防。迨清朝不振,中俄劃界交涉屢次失敗,舉凡帕米爾高原、斜米巴拉金斯克以及齋桑一帶,皆委棄於俄,而本地之蒙古、哈薩克,亦遂歸順俄國,消長循環,亦有定數耶?

塔城縣年收糧六百石,人民除完糧外,有草頭稅(即牲畜稅值百抽一),商貨納一次統稅,此外菸酒稅、印花稅為數甚微,舉凡內地之屠宰、管業、牌照各雜稅,新省皆無之。凡欲領荒只納部照費,地即歸其耕種。哈薩克人民只知遊牧,不事耕種,住蒙古包,冬夏易居,有冬窩、夏窩之稱,即古所謂行國。家事多委之於主婦。其風俗兒童五六歲時,即教以騎馬控縱之術,每年養馬,童幼與賽者各選良馬,聞角聲起,縱轡疾馳,群向數十里外之目的地,奪取新宰之羊,奪得先歸者受賞,恆聚集數十人,死於馬蹄之下者亦無怨,返觀內地之馬場,直同兒戲矣。

塔城東北喀圖山產金礦,舊有十廠,曾聚集數萬人從事開挖,嗣經回亂,礦工星散,峒內積水甚深,曾與俄商合辦,置有機碾,鏇亦輟工,委棄機器頗多,廠舍亦遂頹廢。又塔城博爾魯克山前曾租與俄國,十年為期,及期俄不交還,時伊犁將軍、塔城參贊皆畏縮不敢交涉,諉諸伊塔兵備道英林,卒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交涉收回,俄領寶德林自知失敗,情急自戕。余蓋聞諸李綬卿都統,亦邊疆外交上之一史料也。

余等於十二月十二日抵塔,因候省城汽車,住了九日之久。十九日晨,師縣長來告,省派汽車已到,正令作車篷,並遵省電派官一、兵四護送,因此同人行李須隨後雇大車運省。余重整行裝,取出狐皮袍、皮大氅,備途中禦寒之用。

二十一日早,到各處辭行,街市縣旗歡迎,十一時,由鍾宅出發,出東門,軍隊、警察、男女學生排隊相送。車為美國造,載重噸半,師縣長同行,同人坐於車內,篷低氣悶欲嘔。九十里,官店,七十里,額敏縣,全城懸旗歡迎,縣長劉光漢迎於郊外,住師縣長宅。屋舍寬敞,堪稱廣廈,客廳內並有大鋼琴一架,尤覺珍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