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可·康奈利

麥可·康奈利

麥可·康奈利(Michael Connelly),美國當今最具影響力的推理犯罪小說家之一 ,1957年7月21日生於美國費城,自1992年發表處女作《黑色回聲》以來 ,麥可·康奈利已經發表了30多部小說 ,不僅銷量驚人 ,而且獲得廣泛好評 ,曾獲得四次安東尼獎、 兩次麥卡維提獎、 兩次巴瑞獎, 還曾獲得法國格蘭匹治警察文學獎、 RBA國際犯罪小說獎、 馬其他之鷹獎等國際性推理小說大獎 ,堪稱獲獎專業戶。

基本信息

作品

註:帶*的譯名為編者自己翻譯,國內暫未出版。帶+的作品中博斯與哈勒共同出現。

哈里·博斯系列

1992 黑色回聲 The Black Echo

1993 黑冰 The Black Ice

1994 混凝土裡的金髮女郎 The Concrete Blonde

1995 最後的郊狼 The Last Coyote

1997 行李箱之曲 Trunk Music

1999 天使航班 Angels Flight

2001 暗算 A Darkness More Than Night

2002 骨骸之城 City Of Bones

2003 迷失 Lost Light

2004 峽谷 The Narrows

2005 結案者 The Closer

2006 回聲公園 Echo Park

2007 穆赫蘭高地The Overlook

2008 +黃銅判決 The Brass Verdict

2009 *九龍 9 Dragons

2010 *+撤銷 The Reversal

2011 *墜落 The Drop

2012 *黑匣子 The Black Box

2013 *+罪惡之神 The Gods of Guilt

2014 * 燃燒的房間 The Burning Room

2015 *+十字路口 The Crossing

米奇·哈勒系列

2005 林肯律師 The Lincoln Lawyer

《血型拼圖》(國內第二版) 《血型拼圖》(國內第二版)

2008 +黃銅判決 The Breass Verdict

2010 *+撤銷 The Reversal

2011 *第五名證人 The Fifth Witness

2013 *+罪惡之神 The Gods of Guilt (預計)

2015 *+十字路口 The Crossing

傑克·麥克沃伊系列

1996 詩人The Poet

2009 *稻草人 The Scarecrow

非系列作品

1998 血型拼圖 Blood Work

2000 殘月 Void Moon

2002 死亡晶片 Chasing the Dime

非虛構類作品

2006 犯罪一線 Crime Beat :A Decade Of Covering Cops And Killers(康奈利在洛杉磯的10年警察經歷的重案總結)

人物故事

“高中時我寫了一個推理故事,算是家庭作業。故事的名字是《完美的謀殺》。主人公的名字叫McEvoy,後來寫《詩人》時我也用了這個名字。16歲時我目睹過一樁犯罪,由此激發了我對犯罪小說和推理故事的興趣。”

康奈利在弗羅里達大學學習寫作時,他的老師是作家哈里·克羅斯。

真實事件通常是康奈利的靈感源泉。《血型拼圖》的故事得自康奈利的一個朋友的經歷,他的這位朋友通過外科移植手術活了下來,但卻總有一種罪惡感,因為知道正是別人的死成就了他的生。這部小說被改編成同名電影,演員陣容包括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安吉里卡·休斯頓等。

“關於我,除了我的書,我不喜歡別人知道得更多。”

1994年麥可·康奈利得到了一個對他寫作生涯有極大幫助的“紅包”。時任美國總統的比爾·柯林頓夾著一本《混凝土裡的金髮女郎》步出華盛頓某家書店,這一幕被拍了下來。康奈利對《今日美國》發表評論說:“六年來我一直在寫書,而這是我經歷過的最令人顫抖的一刻。”

人物評價

自1992年憑藉《黑色回聲》獲得愛倫·坡獎最佳處女作獎後,康奈利一發不可收拾,連續創作了以“哈里·博斯”主角的偵探小說十餘部及其他幾部非本系列小說等,每一部叫好又叫座,不僅銷量奇佳,被改編為多部電影,而且還榮獲愛倫·坡獎、安東尼獎,尼羅·伍爾芙獎、夏姆斯獎、馬爾他之鷹獎等各大推理小說獎項。

康奈利熟諳犯罪心理學,又有豐富的犯罪新聞採訪經驗,因此寫起偵探小說可謂駕輕就熟。在他的生花妙筆之下,每一景每一物都栩栩如生,對讀者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連前美國總統柯林頓都是他的忠實讀者。康奈利曾擔任美國推理作家協會主席,其作品在全球有31種語言譯本,是當代最著名的叫好又叫座的偵探推理小說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