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代文學
正文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建國不久即立孔廟,親臨祭祀。太宗耶律德光滅晉入汴,將晉方伎、百工、圖籍、曆象、石經、銅人、明堂刻漏、太常樂譜等悉送上京,北歸時以中朝文臣馮道、和凝、李澣等從行。聖宗耶律隆緒以後,國勢日盛,與宋盟好,使命交通,往來頻仍,並且在國內實行科舉考試,漢文化的影響,更加廣泛深入。朝廷刻印頒行《五經傳疏》、《史記》、《漢書》等漢文典籍,民間也販入許多書籍。興宗重熙間曾詔譯群書,蕭韓家奴將《通曆》、《貞觀政要》、《五代史》等譯成契丹文字。《遼史·文學傳序》說:“太宗入汴,取晉圖書、禮器而北,然後制度漸以修舉。至景、聖(景宗、聖宗)間,則科目聿興。士有由下僚擢升侍從,駸駸崇儒之美。”明確指出大量吸收中原文化對遼代文化發生的深遠影響。漢文化在遼國,一方面被直接採用,一方面則作為借鑑。契丹人和漢人以及其他各族人民在固有的文化基礎上共同創造了具有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的遼文化。遼文化在史學、文字、藝術、文學等方面取得了可觀的成就,對祖國歷史文化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遼代文學深受先秦以來特別是唐宋文學的影響。唐宋文學家在遼朝影響較大的是白居易和蘇軾。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長子東丹王耶律倍寓居後唐時自署鄉貢進士黃居難字樂地,耶律隆緒在所作詩中稱“樂天詩集是吾師”,並親以契丹大字譯白氏《諷諫集》,令群臣誦讀。蘇軾的作品亦深受喜愛,他的《眉山集》問世不久,范陽書肆便有了翻刻本,當時人就指出:“子瞻名重當代,外至夷虜,亦愛服如此。”(王之《澠水燕談錄》)
契丹原本通行漢字,建國後又相繼創製了契丹大、小字,以後契丹字和漢字同時並用。寫作詩文,一般使用漢字,也使用契丹文字。遼代文學中,漢文文學和契丹文文學同時並存。近幾十年來,契丹文哀冊、墓誌和銅鏡刻詩陸續發現,解讀工作也取得很大成績,蕭韓家奴和耶律固是寫作契丹文文章的大手筆。寺公大師的《醉義歌》,原本是一首用契丹文字寫的長篇詩作。耶律楚材譯寫此詩在序中稱譽作者“長於歌詩,其旨趣高遠,不類世間語,可與蘇、黃並驅爭先耳”。反映出契丹文學和漢文學的密切關係,同時表明契丹詩歌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寫作詩文,始於建國之初。中原入遼的漢族文士如韓延徽、李澣、趙延壽等,有所撰著。一些契丹貴族,濡染於唐代文風,也頗喜吟詠。聖宗以後,文化日益繁榮,文學發展很快,作者漸多,寫作技巧日趨成熟。遼代詩文別集見於記載的,即有十餘種。有些別集卷帙已頗繁富,收詩或至千篇。但由於遼朝“書禁甚嚴,傳入中國者法皆死”(沈括《夢溪筆談》),並曾明令禁止民間私行刊印。天祚末年,戰禍陡起,大批著作,散失殆盡。所以後世所傳甚少。遼亡國以後,到元朝方有人開始綴輯遼代典籍,明末清初,又有些人注意遼代藝文,收集整理,補撰《遼史藝文志》,輯錄遼代佚文。然而今日所能見者,仍屬寥寥,其中且多官方文書和從地下發掘的碑銘塔記。輯錄的成果,集中反映於今人陳述所編《全遼文》中。
遼代文學作者多是帝王后妃和朝廷重臣。耶律倍是契丹族第一個大藝術家,他知音律、善書畫,工遼、漢文章,曾作《征渤海凱鏇獻歌》、《樂田園詩》、《海上詩》等。其子平王隆先,博學能詩,有《閬苑集》行於當世。遼太宗耶律德光工書能文,嘗至弘福寺,見觀音畫像,制文題壁,頗能動人。遼太祖阿保機弟迭剌之孫耶律琮能駢文,其警句曾在宋朝士人中流傳。聖宗耶律隆緒、興宗耶律宗真、道宗耶律洪基,也喜吟詠。隆緒有御製曲百餘首。洪基文學修養尤高,有《清寧集》,其作品頗為後人所注意。
遼代文學中引人矚目的是契丹婦女作家。契丹人以鞍馬為家,后妃往往長於射御,參加軍旅田獵,其中亦不乏聰敏秀慧的閨閣才人。道宗宣懿皇后蕭觀音,天祚之妃蕭瑟瑟,秦晉國妃蕭氏和耶律常哥皆以詩文著稱。蕭觀音的《回心院》、《詠史》、《諫獵疏》等作,後人評價甚高。秦晉國妃蕭氏有《見志集》。陳覺《秦晉國妃墓志銘》中說:“其歌詩賦詠,落筆則傳誦朝野,膾炙人口。”常哥能詩文,曾寫迴文詩譏諷權奸。蕭瑟瑟生活在遼朝末年,憂國傷時,作歌詩諷諫天祚帝:“勿嗟塞上兮暗紅塵,勿傷多難兮畏夷人。不如塞奸邪之路兮,選取賢臣,直須臥薪嘗膽兮,激壯士之捐身。可以朝清漠北兮,夕枕燕雲。”“丞相來朝兮劍佩鳴,千官側目兮寂無聲。養成外患兮嗟何及,禍盡忠臣兮罰不明。親戚並居兮藩屏位,私門潛畜兮爪牙兵。可憐往代兮秦天子,猶向宮中兮望太平。”(《遼史·蕭瑟瑟傳》)兩詩書憤斥奸,分析了當時遼國在面臨的危亡形勢。
遼代著名的作家還有蕭柳、蕭孝穆、耶律資忠、劉經、楊佶、耶律庶成、耶律良、耶律孟簡和王鼎等人。他們的作品絕大部分現已不存。
遼代的民間故事、歷史傳說和歌謠、俗講等口頭文學也很豐富,然而幾乎全部失傳。較著名的青牛和白馬的傳說、黃龍的傳說等也只知其故事梗概。從尚能見到的幾首民歌中可以看出樸質活潑的特色。如天祚末年的《國人諺》:“五個翁翁四百歲,南面北面頓瞌睡。自己精神管不得,有甚心情管女直。”辛辣形象地諷刺了昏庸無能的最高統治集團。亡國後遺民的《投坑伎詩》、《臻篷篷歌》等也極富意趣,新穎別致。
現在可知的遼代文學作品多反映貴族社會生活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有些作品表達了希望南北兩友好相處的誠摯願望,描繪出北國人民的生活圖景,具有濃重的地方色彩和民族情調。遼代文學總的成就雖然在歷代文學中顯得遜色,但它仍然是中國文學史中的一個環節,對金、元乃至清代,甚至外國都發生過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