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安蠶姑廟

在遷安城西南約30里處,有一座蠶姑廟。廟邊有一個村莊,莊以廟為名。傳說“蠶姑廟”村原叫“東小莊”。“東小莊”更名為“蠶姑廟”有這樣一個傳說。

典故

廟邊有一個村莊,莊以廟為名。傳說“蠶姑廟”村原叫“東小莊”。“東小莊”更名為“蠶姑廟”有這樣一個傳說。

從前,在現在的趙店子村有三個異姓姐妹,分別姓姜、席、徐。三位姑娘勤勞、善良,以養蠶為業。由於她們的勤勞,積攢了很多錢。她們用這些錢救濟貧民百姓,所以很受人們的尊敬和愛戴。三位姑娘死後,成了神姑。

西漢後期,王莽與劉秀交戰。劉秀兵敗,被王莽追捕,跑到東小莊的東邊時,三位神姑恰好在這裡,看見劉秀跑得大汗淋漓,後邊人馬步步緊逼,三神姑摘下頭上的簪子,在劉秀身後地上劃了一道溝,這溝立時變成了一條波濤洶湧的大河,擋住了王莽的追兵。三位神姑對劉秀說:“你快跑吧!”劉秀就這樣逃過了王莽的追捕。

劉秀登基稱帝後念念不忘三位神姑,為報答她們的救命之恩,專門在這裡修廟相謝,並賜名“蠶姑廟”。原來的東小莊村就改名為“蠶姑廟”了。現今人們把三姐妹親切地稱做三姑姑。

來歷

現在,廟已不存在。據《遷安縣誌》記載,清末本縣的進士李成性在《蠶姑廟考證記》中說;莊因廟而命名。廟的由來已經很久遠了。明朝初年,我的高祖李海最初選擇這裡居住。這座廟的主神是三尊女神像,面向南;有兩尊宮女塑像,左邊的拿著蠶繭,右邊的捧著絲;下面是一個判官和一個小鬼在兩旁陪著。廟原來在莊南,年久倒塌。李海的四弟李聚,重新建廟,把廟移到村東,就是現在的廟址。每年元宵節祭神,四鄉的男女都到那裡去萬曆年間,廟又倒塌。本鄉人侯繼文召集眾人又重修。重修後中堂里的神像和原來的一樣。在左右兩邊的房子裡增加了眼光、子孫二神像。近來鄉間百姓看見眼光、子孫二像在泰山行宮中,就誤把三姑當作泰山娘娘,改在四月十八祭祀。蒐集野史,《農桑雜錄》中說:“四孟年,大姑把蠶;四仲年,二姑把蠶;四季年,三姑把蠶。所說正定也有這種廟和神像,並和這裡相同。三姐妹按年份掌管養蠶,是代天地育化萬物,以使萬世百姓有衣穿,那功績實在和后稷對百姓們恩德一樣,應該祭祀她們,使人們不會忘記衣食之本。清朝嘉慶年間本縣教諭張太復在《蠶姑廟觀荷詩》寫道:“桑柘蔭之村景幽,藕花共道盛中洲。遠香覆水迎面人面,濃綠檐遮祀馬頭。對我亭亭正當岸,與誰采之泛蘭舟。溯洄那意清波阻,一望蒼煙素練浮。”可見當年登臨其境,河裡泛舟采藕,水旁廟宇香火,景色迷人,是觀賞休息的好地方。

時代變遷,“蠶姑廟”早已改作興學育人之所。據原在此上學的學生回憶,50年代廟的西牆壁上曾有王莽與劉秀作戰的壁畫,東牆上則是三蠶姑的壁畫。蠶姑廟址現為蠶姑廟村完全國小校,現在,仍存有青石碑一塊,碑文是:姐妹三人不分寒暑,專事育蠶,終身不字,漢武中興時顯靈扈蹕蒙賜蠶姑之號,建剎祠之故。

此傳說表明了人們對勤勞善良、好善樂施、濟困扶危,造福後代的先人的推崇、敬仰和紀念之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