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辦學四十多年來,在各級黨政及教育行政部門的正確領導、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學校全體教職工艱苦創業,拼搏奮進,促進了學校快速發展,並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育人效益和社會效益,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市縣教育事業作出了較大的貢獻。1995年升為市重點,1997年被評為省重點,2005年1月被教育部批准認定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學校現為一校三點,有職高本部、國中部和白馬校區(原白馬國中),占地面積120畝,建築面積60000M2;有職業高中、職業國中和各種短訓班,開設專業13個,教學班70個,在校生近4500人,教職工200多人。學校現有黨員122人,其中在職87人、退休20人、學生黨員15人。
學校文化
學校精神:一條心、一口氣、一股勁、創一流。
辦學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立足達州,面向全國,為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服務。
辦學理念:以德立校,依法治校,以質強校,特色活校,科研興校,智慧型振校,管理增效。
育人理念:人人有才,人無全才,揚長避短,個個成才。
辦學舉措
管理模式:學校堅持實行校長負責制、部門責任制、目標管理制、全員聘任制,實施“校級聘任中層、中層聘任教職工”的二級聘任制和“人員能進能出、職務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機制。具體採用“四意識四管理”模式(教師管理--突出科研意識,實踐服務管理;學生管理--激活主體意識,實踐柔性管理;教學管理--樹立參與意識,實踐效益管理;環境管理--增加審美意識,實踐和諧管理)。
辦學模式:(1)學歷教育:長短結合、校企結合,產教結合、工學結合,聯合辦學、中初結合。(2)短班培訓:堅持三個結合(長短結合、產教結合、工學結合)的培訓原則,實現辦學形式多樣化;注重兩種(訂單式、現場式)有效的培訓方式,突出教育教學針對性;確保一個暢通的就業渠道,實現辦學效益的最大化。
教學模式:實行“大專業、寬基礎、活模組”和“一年重基礎、二年強技能、三年找出路”的教學模式,積極推行職教學分制、彈性學制。
教學方法:實行“尊重學生,分層教學”、“按需培養,分類導學”、“自主選修,發展特長”等辦法,開設活動課,強化動手能力,突出“雙證制”。
辦學措施:積極抓好學歷教育和各類培訓就業工作;實施精細化管理,不斷推進教育教學和後勤服務社會化改革,努力打造精品學校,認真創建學習型學校,切實構建和諧學校。
辦學成效
人才培養:辦學40多年來累計為社會輸送合格畢業生2萬多人。
招 生:採取全員招生、全年招生、全過程招生,實現年招職高生1500人以上,位居市第一,省前列。
培 訓:學校常年開辦計算機、電工、鉗工、焊工、旅遊、服裝等培訓班,已累計培訓農民工12000多人、社會青年和分流學生10000多人。
技 能:學生技能競賽五次居市第一,四次列省第二,一次列省第三。
就業升學:畢業生就業(升學)率達100%。
教育科研:學校承擔的四項科研成果分獲國家及省、市政府獎。教師賽課90多人次獲省市縣一等獎。
目標考核:學校綜合目標考核連續十七年獲達縣一等獎。
學校榮譽
學校相繼獲中國西部名校、社會滿意學校、省文明單位、省校風示範學校、省改革創新先進單位、省普法先進集體、省衛生先進單位、省優秀基層團組織、省先進職工之家、省綠化示範學校、市職教先進單位、市依法管理示範學校和達川地區優秀基層黨組織、達縣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先進集體、達縣優秀基層黨組織等殊榮250多項。同時,學校被命名為省計算機、英語等級考試先進考點學校、省再就業培訓基地、省市扶貧開發培訓示範基地、省勞務扶貧工程培訓基地、市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基地、縣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和縣職業教育中心。
各界評價
政 界: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杜江同志曾為我校欣然題詞:“獲殊榮當之無愧,育人才勞苦功高”。
專 家:2004年10月,國重專家評估時,認為我校辦學有六大優勢:一是政府站位高,支持力度大;二是隊伍建設好,主人翁意識強;三是改革促發展,管理見效益;四是樹學校品牌,顯學校效益;五是科研成果多,水平檔次高;五是全方位育人,學生質量好。
行 業:2005年9月,在全國教育教學單位社會滿意程度調研活動中,被中國教育質量測評中心、中國社會調查事務所教育調查部確認為“社會滿意學校”。
校黨委工作主要做法
(一)從增強黨性入手,建立學習培訓機制一是拓展內容,增強針對性。突出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增強黨員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而奮鬥的信心;加強形勢教育,增強黨員保持先進性的緊迫感;加強能力教育,增強黨員搞好工作、為民辦事的本領;加強反邪教育,增強黨員崇尚科學、抵制邪教的意識。
二是改進方式,注重靈活性。採取集中學習、專題輔導、大會交流和領導幹部上黨課等“靜態”學習培訓方式,又採取組織黨員到農村開展調查研究、舉辦“訪貧問苦”、“送溫暖、獻愛心”活動、展評心得體會、重溫入黨誓詞等“動態”學習培訓方式。學校黨委三次幫扶達縣渡市鎮“9·3”特大洪災受災的楊從安、楊興明、肖雲南三戶災民捐贈錢物達8000元(含現金2400元)。同時,先後七次到達縣石板鄉、萬家鄉、趙家鄉、魏家鄉參加了由達縣縣委宣傳部組織的宣傳系統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送科技下鄉,心貼人民民眾”主題活動和縣委、縣府組織的“科技四下鄉”活動,展出展版20塊,發放宣傳資料10000餘份,維修電視機、收錄機60餘台,接受民眾諮詢3000餘人次。
三是健全制度,保持經常性。制定了先進性教育活動學習討論考勤制度、學習討論記錄製度、撰寫學習總結制度、集體談心制度、黨課競賽評比制度、工作情況報告制度、督查通報制度和轉段測評制度等九項制度,為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提供了組織保障和制度保障。堅持和完善“三會一課”、“黨員活動日”、“中心組學習”等黨員學習制度,使學習培訓納入制度化軌道,確保廣大黨員及幹部及時、長期、經常、有效地接受教育。經常組織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學習黨的光輝歷史和優良革命傳統,學習科技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將學習貫穿於黨組織的各項活動中。靈活運用多種形式和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抓好學習,打破枯燥、呆板、沉悶的局面,防止搞那種陡具形式、不求實效的學習,使廣大黨員真正從思想上經常受到教育。把是否認真學習作為評價、考察黨員的重要一環,努力建設學習型現代學校、爭做學習型教職工。狠抓工作“十落實”。一是組織領導落實,強調一個“高”字(高起點、高標準、高要求);二是制度落實,強調一個“實”字;三是目標責任落實,強調一個“究”字(建立了黨支部、黨小組和各黨員三級責任追究制);四是學習內容落實,強調一個“廣”字(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先教書籍資料、師德師風建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等為主要內容);五是學習人員落實,強調一個“全”字(送學到家,參學率100%);六是學習時間落實,強調一個“擠”字(充分利用下午放學後、晚上、雙休日、節假日學,集中學習培訓在50小時以上,個人自學不少於30學時,保證每個黨員學習時間在80小時以上);七是輿論宣傳落實,強調一個“快”字(發《先教簡訊》38期,縣教育局先教辦轉發5期,縣電台播發先教新聞20餘篇,縣電視台采播先教報導5次,報刊刊發先教信息8篇);八是活動經費落實,強調一個“足”字(累計投資10000餘元);九是黨費清繳落實,強調一個“清”字(108名黨員自覺按時繳齊了黨費);十是學習效果落實,強調一個“改”字(心得體會齊全、黨性分析材料詳實、整改方案具體、立改效果好)。做到學習培訓“五結合”。在這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學校黨支部始終堅持“五結合”,即開展先教活動與創建學習型學校相結合、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立足當前與著眼未來相結合、發揚成績與克服缺點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進先進性教育與學校工作“比翼雙飛”。通過學習,增強了黨員的黨的意識、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識,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認真制定、實施發展黨員規劃,做好發展黨員工作,嚴格執行發展黨員“五頂制度”。發展黨員嚴格堅持黨員標準,按照程式,保證質量,手續完備,記錄完整,材料齊全,把好“入口關”。把符合“三個代表”要求的優秀分子吸收到黨內,建立一支保持常數的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全年共發展黨員15人。
在考評的主體上,將領導考評、幹部職工考評與人民民眾考評相結合,尤以民眾考評為主,以民眾的滿意度為基本依據。在考評的方式上,實行定性定量相結合。在考評的結果上,分為優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幾類,並對優秀黨員給予獎勵。
積極開展創建以“學習型”組織為基礎的學習型、創新型、競爭型、服務型“四型” 組織活動,結合效能建設,不定期舉辦專家講座,開展讀書知識競賽、教師技能大賽等方式方法,做到“建設好隊伍,培育好作風,樹立好形象”,充分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全面提高了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教學水平。學校積極完成了上級布置的各項工作和任務,多項工作受到上級表彰。學校榮獲“縣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先進集體”和“縣優秀基層黨組織”,被評為“達州市人才開發示範單位”和“社會滿意學校”。
堅持以人為本,努力促進黨員的全面發展。一方面,尊重黨員政治上和價值上的追求。認真制定和落實符合本校實際的黨員權利保障條例,切實保障黨員權利。加大對黨員幹部的培養、鍛鍊和使用力度,對優秀的黨員幹部大力提拔、大膽使用。與實行責任目標激勵相對應,對圓滿完成招生、教育教學、安全等責任目標的給予精神與物質獎勵,增強他們的榮譽感,對未完成責任目標的黨員及教職工按崗位責任制實施意見予以處理。建立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工作環境和充滿生機活力的用人環境,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的優秀黨員選拔到各級幹部崗位上,以賞罰分明來鼓勵先進、鞭策後進。另一方面,尊重黨員在精神和物質上的訴求。積極為黨員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切實為困難黨員解決實際問題,由此激發黨員長期奉獻的精神和熱情。
(四)從深化活動入手,建立良性互動機制一是突出個性化。一年來,學校創新開展了保持共青團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並全面實施了五個“一幫一愛心工程”,重點實施“一名教職工(黨員)幫扶一名貧困生和一名學困生”計畫,學校黨員踴躍帶頭捐款,帶動全體教職工為全校200多名貧困生共資助人民幣36700萬元,爭到團中央、達縣僑聯、福建僑聯永得利公司資助金14000元,保證了在校學生正常生活學習。同時,結合個體黨員的崗位職責、能力特長、家庭條件等實際,提出新時期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個性要求,便於黨員踐行,便於加強對黨員的個性化管理,也便於進一步充實和完善黨員管理制度。
二是加強規範化。對於經過大討論概括提煉出的黨支部保持先進性的具體要求和黨員保持先進性的個性要求,按照黨員管理原則,採取“黨員認、民眾評、組織定”相結合的辦法,為黨員科學設定崗位職責,將先進性的具體要求和個性要求進一步制度化、規範化,便於在今後工作考評時有具體標尺和明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