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達蘭論估價:面向投資和公司理財的證券分析

達摩達蘭論估價:面向投資和公司理財的證券分析

《達摩達蘭論估價:面向投資和公司理財的證券分析》是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年10月1日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艾斯沃斯·達摩達蘭。

作者簡介

艾斯沃斯·達摩達蘭是紐約大學Leonard N.Stem商學院的金融學教授,曾獲得包括紐約大學傑出教學獎在內的多項傑出教學獎。他被《商業周刊》雜誌評為美國最佳商學院優秀教師之一。另外,達摩達蘭還為很多大型投資銀行講授公司理財和估價方面的培訓課程,他是諸多主要財務學著作的作者,包括《達摩達蘭論估價》(第一版)、《投資估價》、《公司理財》、《投資管理》、《投資哲學》、《實用公司理財》。

內容簡介

《達摩達蘭論估價:面向投資和公司理財的證券分析(第2版)》內容簡介:對任意資產進行估價的能力是一種基本技能,它適用於大範圍的專業操作環境,從公司理財到資產組合管理,再到戰略。儘管進行估價的原因就像行業自身差異那樣有著很大的不同,但不論是從形式上還是從作用上來說,估價的基本規則都是相同的。

《達摩達蘭論估價》(第二版)為你提供了對進行估價所必須掌握的方法和模型的最直接、最全面的檢驗。在為幾乎所有精確可靠的估價提供了專業參考文獻的第一版獲得熱銷之後,由著名的教師、作者和估價專家艾斯沃斯·達摩達蘭全面修訂和更新的更有價值的第二版為讀者提供了以下方面的內容:

(1)深入涵蓋了不同的估價方法,以及每種估價方法所對應的基本模型;

(2)對員工股票期權和其他以權益為基礎的補償方式的效果進行精確評估的方法;

(3)利用估價模型對無形資產進行估價的方法,這些無形資產包括專利、著作權或著作權、商標、特許權等;

(4)確認和衡量對行業控制權進行估價的合理戰略,以及在不同的估價環境下對預計的控制權價值會起到重要作用的原因;

(5)對流動性,或者更確切地說應該是非流動性,將如何影響價值進行了探討,同時還探討了衡量其對價值產生影響的方法;

(6)對於兩家公司合併時所產生的比較難理解的“協同”效應,應如何對其進行估價,並檢驗為什麼公司通常會為協同效應多付資金;

(7)衡量會計不透明性和行業複雜性成本的方法,以及對複雜公司價值進行精確折現,以提升任意7k平下的透明度的方法;

(8)可以用於從眾多可以利用的估價模型中找出對你的估價任務來說是最好的模型的常識性框架。

十多年以來,《達摩達蘭論估價》一書實際上已經成為任何領域內進行專業標準估價的參考文獻。在這期間,行業現實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但估價的堡本原則並沒有改變。就讓這本全面修訂和更新後的第二版為你提供知識和工具,使你輕鬆應對當前日益複雜的公司理財和投資估價環境吧!

媒體評論

“艾斯沃斯·達摩達蘭是我們所見過的最好的估價老師。如果你對估價理論或實務感興趣,你就應該有本《達摩達蘭論估價》。當然,我也有!”

——Michael J.Mauboussin 美盛資金管理公司首席投資戰略家,《魔鬼投資學》一書的作者

“《達摩達蘭論估價》是個奇蹟!本書中內容闡述的簡潔性和概念的嚴密性是金融界所罕見的,其傳授觀點的明晰性也很少見。如果有人在沒有掌握這本權威性著作所闡明的觀點之前就宣稱自己是技藝精湛的從業人員,或者優秀的教師,那么我將提出質疑。”

——Anant K.Suridaram 達特茅斯大學塔克商學院教授

“在將公眾公司和私有公司的估價問題納入體系的方面,達摩達蘭教授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本書詳盡地論述了‘如何’處理課本中一艘不會涉及的比較困難的技術問題,因此為學生和估價專業人員提供了很好的討論工具和資源。對任何有關估價的書庫或培訓項目來說,本書都是非常不錯的補充。”

——Scott A.Nammacher ASA註冊金融分析師,Empire Valuation Consultants公司總經理

目錄

第1章 估價簡介

1.1 估價的哲學基礎

1.2 估價過程探究

1.3 估價方法

1.4 估價的作用

1.5 結論

第1部分 折現現金流估價法

第2章 估計折現率

2.1 什麼是風險

2.2 股權成本

2.3 從股權成本到資本成本

2.4 結論

第3章 衡量現金流

3.1 現金流的分類

3.2 利潤

3.3 稅收效應

3.4 再投資的需要

3.5 從公司現金流到權益現金流

3.6 結論

第4章 預測現金流

4.1 折現現金流估價法的結構

4.2 特別增長期間的長度

4.3 詳細的現金流預測

4.4 終結點價值

4.5 估計方法

4.6 結論

第5章 股權現金流折現模型

5.1 股利折現模型

.5.2 FCFE(潛在股利)折現模型

5.3 FCFE估價法與股利折現模型估價法

5.4 每股價值與總價值

5.5 結論

第6章 公司估價模型

6.1 資本成本法

6.2 調整現值法

6.3 超額收益模型

6.4 資本結構與公司價值

6.5 結論

第2部分 相對估價法

第7章 相對估價:第一原則

7.1 什麼是相對估價法

7.2 相對估價法的普遍性

7.3 普遍性的原因和潛在的缺陷

7.4 標準化價值和乘數

7.5 使用乘數的4個基本步驟

7.6 協調相對估價法和折現現金流估價法

7.7 結論

第8章 權益乘數

8.1 權益乘數的定義

8.2 權益乘數的分布特徵

8.3 權益乘數的分析

8.4 權益乘數的套用

8.5 結論

第9章 價值乘數

9.1 價值乘數的定義

9.2 價值乘數的分布特徵

9.3 價值乘數的分析

9.4 價值乘數的套用

9.5 結論

第3部分估價的其他問題

第10章 現金、交叉持股及其他資產

10.1 現金和準現金投資

10.2 金融投資

10.3 持有其他公司股票

10.4 其他非經營性資產

10.5 結論

附錄10-1行業平均:現金比率——2005年1月

第11章 員工股權期權及薪酬

11.1 股權為基礎的薪酬

11.2 員工期權

11.3 限制性股票

11.4 結論

第12章 無形資產價值

12.1 無形資產的重要性

12.2 獨立的且產生現金流的無形資產

12.3 產生現金流的公司範圍的無形資產

12.4 擁有潛在未來現金流的無形資產

12.5 結論

附錄12-1期權定價模型

第13章 控制權價值

13.1 控制權期望價值的衡量

13.2 控制權價值的表現形式

13.3 結論

第14章 流動性價值

14.1 非流動性的衡量

14.2 非流動性成本:理論

14.3 非流動性成本:實證證據

14.4 價值評估中非流動性的處理

14.5 非流動性的結果

14.6 結論

第15章 協同效應的價值

15.1 什麼是協同效應

15.2 協同效應的估價

15.3 不確定的協同效應

15.4 協同效應的證據——價值的產生與價值增長

15.5 協同效應評估中的常見錯誤

15.6 結論

第16章 信息透明度的價值

16.1 一項實驗

16.2 定義複雜性

16.3 複雜性的來源

16.4 複雜性存在的原因

16.5 度量複雜性

16.6 複雜性的後果

16.7 複雜性的交易

16.8 複雜性的治理

16.9 結論

附錄16-1:標準普爾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指數——關鍵問題

附錄16-2:對複雜性進行評分——一個例子

第17章 危機成本

17.1 財務危機發生的可能性及後果

17.2 折現現金流估價

17.3 相對估價法

17.4 危機公司的公司價值到股票價值

17.5 結論

第18章 結束語

18.1 選擇估價模型

18.2 應該使用哪種方法

18.3 選擇正確的折現現金流模型

18.4 選擇正確的相對估價模型

18.5 什麼時候應該採用期權定價模型

18.6 良好估價的十個步驟

18.7 結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