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行[漢語詞語]

道行[漢語詞語]

道行 拼音:dào héng(輕聲)名詞詞語,口語用語。道士、和尚修行的功夫,比喻技能、本領、能力等,屬於個人硬實力。

神話體系中稱為仙佛類神靈和妖魔等修行之士的一種法力強度,道行越高,法力越高強。如修煉百年和千年道行的妖怪,千年或萬年道行的天神和地仙。功夫修千載,法力則會越強大,代表修為根基高深,道行淺薄,法力弱小。廢了修為,道果將會毀失於一旦,可惜了千載功行。

一個人的綜合實力分硬實力和軟實力,硬實力是有形的,軟實力是無形的,無形勝有形,融合於十商之中,一個人唯有德才兼備,才能體現價值,促進社會和諧;若有才無德則會使社會不安定,阻礙社會進步。

註: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的新規範,道行的“行”應念“heng”,為輕聲,釋義不變。(而在第六版之前書中則念“héng”)

1.通道。
《管子·問》:“關者,諸侯之陬隧也,而外財之門戶也,萬人之道行也。”尹知章註:“謂因此出入。”

2.在通道中行走。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支諾皋下》:“挺身入穴,因拽豪家子臂,不覺同在穴中。道行十數步,忽睹高門崇墉,狀如州縣。”

3.行道之人;行人。
《管子·形勢》:“燕雀之集,道行不顧。” 尹知章 註:“燕雀翔集,事之常細也。故行道之人,忽而不顧,謂小事非大人所宜知。”

4.職官名。
漢賈誼《新書·輔佐》:“道行典知變化,以為規是非,明利害;掌仆及輿馬之度,羽旄旌旗之制,步驟徐疾之節,春夏秋冬用之倫色;居車之容,登降之禮,見規宜諭,見過則譋。故職不率義,則道行之任也。”

5.謂政治主張被採用實行。
唐白居易《和楊尚書》:“道行無喜退無憂,舒捲如雲得自由。”
宋 陸游《送李德遠寺丞奉祠歸臨川》詩:“道行端有命,身隱更須名。”
元孛術魯翀《大都路總都管姚公神道碑》:“遠近震讋,道行遵化。”

6.佛法;佛教教義。
《世說新語·言語》“支道林常養數匹馬” 南朝 梁劉孝標註:“嘗於 餘杭山 沉思道行,泠然獨暢。”
《首楞嚴三昧經》卷下:“菩薩若能通達《首楞嚴三昧》,則能通達一切道行。”
《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全晉詩》“支遁” 丁福保 題註:“ 晉哀帝 即位,遣使徵請出都,止東安寺 講道行。”

7.僧道修行的功夫。
晉 支遁 《五月長齋詩》:“淵汪道行深,婉婉化理長。”
宋錢易《南部新書》癸:“門僧 曇照 道行甚高,能知休咎。”
《紅樓夢》第一○一回:“這個散花菩薩,根基不淺,道行非常。”
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我的第一個師父》:“後來,三師兄也有了老婆,出身是小姐,或尼姑,還是‘小家碧玉’呢,我不明白,他也嚴守秘密,道行遠不及他的父親了。”

8.謂能力、本領、技能。
老舍《神拳》第四幕:“好嘛,咱年紀輕,道行淺,壓不住台呀!”
艾明之《火種》第四章:“他在店伙當中,畢竟資歷最淺,道行最低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