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道始於情:先秦儒家情感論》:先秦學術是中國學術的源頭。先秦的“尚情”思想對後世哲學和文藝等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道始於情:先秦儒家情感論》通過對郭店楚簡、《論語》、《孟子》、《荀子》、《禮記》、《左傳》等先秦典籍的考察,對“欲”、“性”、“情”、“氣”、“知”等幾大重要概念進行了準確的定位與解析,揭示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繫與其含義的演變,從而指出“情感”在先秦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道始於情:先秦儒家情感論》適合人文學者,以及高等院校人文學科的學生閱讀。
本書目錄
緒論一、關於儒家哲學中的情感論二、儒家情感問題的研究現狀三、研究方法與基本思想第一章 先秦儒家情感思想發展的基本路向第一節 “性、情、氣”交涉中的儒家情感論一、關於“性”二、關於“情”三、關於“氣”四、“性、情、氣”交涉中的“情感”呈現第二節 “欲、情、知”糾纏中的情感地位一、生理之欲與道德之欲二、由欲而情三、情感與心知第三節 涵養“美情”與中和情感一、孝弟-美情-惻隱二、未發-已發-中和三、由誠而善與由誠而中第二章 孔子“因仁見情”與儒家道德情感論的萌芽第一節 罕言“氣”、“性”與《論語》中的情感地位一、《論語》中之“性”、“氣”、“仁”二、“從心所欲”:道德情感與道德意志三、孝弟之仁:自然情感與道德情感的連線第二節 “仁”體所涵之“誠”與美善的情感一、“仁”與“誠”二、“誠”與“中”第三節 化性由情——“詩”教、“禮”教與“樂”教一、“詩”與感發善心二、“禮”與培養范正情感三、“樂”與人格完善第三章 “情氣為性”與“郭店儒家簡”之情感論第一節 “情氣為性”對儒家早期性情論的發展一、關於“郭店儒家簡”的一些說明二、郭店楚簡“性”之概念及以情釋性三、“性、情、氣”交涉中的情感地位四、關於“善不善為性”五、“欲皆度而毋偽”第二節 “美情”:情感價值的新發現一、《性自命出》等篇“情”之內涵與“美情”的挺立二、立足美情之情感教育第三節 心知與情感關係一、郭店楚簡《性自命出》與“心物對待”二、“知而安之仁也”——郭店楚簡論“知”與“情”三、《性自命出》與《大學》、《中庸》情感論比較第四章 “指情為性”、“氣壹動志”與孟子道德情感論第一節 孟子“道性善”論域中的情感地位一、歷史上及近代學界對孟子“性善論”的諸多詮釋二、“性善論”的提出及其根據:“惻隱”之情與清明“夜氣”三、“性、情、氣”一體中的“道德情感”四、情感論背景中的“性善論”再審視五、“可欲之為善”:道德之欲與道德之情六、“心之官則思”:情感中的理性第二節 “惻隱”之情的價值一、從“孝弟”到“惻隱”二、現實與超越——“惻隱說”的逾時空意義第三節 道德情感的挺立與自然情感的定位一、《孟子》文本中的自然情感二、“四端”之情與自然之情(七情)的關係第五章 “情、欲、知”為性與荀子的情感修養論第一節 “氣”質變化及“情、欲、知”為性一、荀子人性學說的“情慾論”特徵二、由“人情甚不美”到“性惡”三、“氣”質的弱化及影響四、“情、欲、知”的糾纏與辨析第二節 社會政治中的情感論一、荀子“禮”論的情感特色二、《樂論》與情感教育三、天人觀與禮樂來源四、《樂記》與《樂論》第三節 大清明境中的天道一、“無欲無惡”:虛壹而靜的認識論二、養欲兼情體道:理智規範情感的修養論結束語先秦儒家情感論的歷史地位及影響參考文獻後記
作者介紹
黃意明,文學碩士,哲學博士。在上海戲劇學院長期從事文藝學和美學等學科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對中國傳統文化和美學有一定研究。在大陸和港台出版過《中國咒符》、《古兵器》(兩人合著)、《菊文化》(兩人合著)等著作。另在中國和韓國出版過一系列留學生教材,並主編過《大學語文》(藝術院校適用)教材。有多篇論文在核心期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