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遐方怨
欹角枕 ,掩紅窗。夢到江南,伊家博山瀋水香 。湔裙歸晚坐思量 。輕煙籠翠黛 ,月茫茫。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遐方怨:詞牌名,唐教坊曲名。此調有兩體。此詞為單調三十二字,七句四平韻。
②欹(yǐ)角枕:斜靠著枕頭。欹,通“倚”,斜靠著。角枕,角制或用角裝飾的枕頭。
③博山:博山爐,香爐名。以蓋上的造型似傳說的海上博山而得名。又一說,像華山,因秦昭王與天神博於此,故名。瀋水香:即沈香,一種香料。
④湔(jiān)裙:古俗元日至月底,士女酹酒洗衣於水濱,襏除不祥。又稱湔裳,湔衫。
⑤翠黛:即婦女的眉毛,亦可指碧綠的遠山。
白話譯文
斜倚著角枕,掩住紅窗,夢中我又去了江南,去了她的家中,她家中的香爐中裊裊升起沉水香燃出了煙。她到河邊去洗衣,回來時天色已晚,她閒坐在窗前,心事滿腹,若有所思。淡淡的霧氣升起來,漸漸籠罩著遠處的青山,薄薄的月光浩浩蕩蕩。
創作背景
此詞可能作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春沈宛南歸後,詞人孤獨一人,百無聊賴而作此詞。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篇前二句為實出之筆,寫其疏慵倦怠、相思無緒的情態。白日已經消匿,孤獨寂寞的夜晚又來臨了。詞人斜倚角枕,百無聊賴,而紅窗已掩,伊人難歸。於是只有睡覺,希冀在夢中與伊入相會。
“夢到江南”以後就全寫夢境了,寫於夢中見到伊人的情景。“伊冢博山沉水香”一句是虛寫。只見博山爐一片青煙繚繞,狀如愁思,伊人又在哪裡。“浣裙歸晚坐思量”,原來伊入洗衣晚歸,正在思量。那么,她在思量什麼呢,此一追問,思念的當然是詞人自己了。因此,伊人之行止也是情有所思的形象。雖只是幾句淡淡的描繪,但婉轉入深。尤其是結處二句,含蓄要妙之至。“淺黛”乃為女子,而今這位女子被淡淡的霧氣籠罩著,彰顯朦朧之色,一如詞人對她的思念,行若江水,連綿不絕。而“月茫茫”三字,給全詞增添乾百韻味。這種“心已神馳到彼,詩從對面飛來”(浦起龍《讀杜心解》)的寫法.確實將詩人的一往深情表達得極為深致動人。
全詞清新自然,但讀來也頗為動人,寫法上則傾向於利用現買與多境的對比,來突出身處現實中的獨自痛苦的強烈。
名家點評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徐燕婷、朱惠國《納蘭詞評註》:“這是一首懷念遠人之作。全詞似乎在講述一個夢境,夢中的她正處江南,也正思量,恰如這輕煙籠翠的月夜之景,亦幻亦真。已然不知是她的思念,或是詞人的思念。全詞讀來有一種淡淡的感傷。”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
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