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過濟南冒風重遊大明湖趵突泉①
甘冒狂風到歷亭②,千年不再見詩人。
明湖似海常興浪,熱血如泉耐久溫。
漱玉衷詞傷肺腑③,板橋詩畫養心神④。
嗟余重顧廿余載,又向江南覓早春。
注釋譯文
①大明湖:濟南最大的名勝,在舊城北部。湖中央小島上有歷下亭,可乘遊船到達。湖周圍有匯泉寺、北極廟、南豐祠、小滄浪亭、辛稼軒紀念堂、明湖居等名勝。趵突泉:在濟南舊城西門外,辟有趵突泉公園。泉水噴涌,高數十厘米,其北有呂祖廟,其西有觀瀾亭,東有漱玉泉、金線泉等。
②歷亭:即歷下亭。亭上有清代書法家何紹基書“歷下此亭古,濟南名士多”楹聯,系由杜工部《陪李北海宴歷下亭》詩中“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句而來。
③漱玉衷詞傷肺腑:南宋女詞人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其後期流寓江南,境遇孤苦,所作詩詞多悲嘆身世,情感憂傷,一些作品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刊。
④板橋: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清代書畫家、文學家。曾在山東濰坊等地做知縣,後因開罪豪紳被罷官。為“揚州八怪”之一。
作品鑑賞
1961年冬令季節,吳老南下視察過濟南,重遊闊別20餘年的泉城名勝。此時吳老已高壽八十有三,但依然精神矍鑠,睹勝覽景,思緒貫千古,而胸中逐浪,不忘為社會主義祖國效力,奔波於黃河岸邊和大江南北。
詩的首句點出時令。冒著狂風游湖,這顯然不是一般人的遊興,而是要追求尋找遊樂之外的什麼。第二句詩“千年不再見詩人”,一下劃破歷史阻隔,縱思千年,懷念人民愛戴的憂國憂民的詩聖杜甫。一千年前,杜工部《陪李北海宴歷下亭》詩中“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句,被清代書法家何紹基改了兩個字(即“海右”改為“歷下”)書於歷下亭亭柱上,給後人造下一個很有歷史感和濃厚文化氣息的名勝之中的名勝點。吳老至此重睹此景此聯,自然思緒不能不縱越千古。
詩的第二聯是一個工整的對句。照《老殘遊記》中所形容“四面荷花三面柳”的大明湖,一般觀覽遊玩季節是安謐、平靜的。打個比喻,與大海比,她的性格應為淑女型。但秋冬季節,濟南多風,荷乾花謝,又不到結凍的時候,湖中也會風起浪翻。而趵突泉的水是恆溫,冬日可見冒出的泉柱周圍是一團熱蒸氣,這兩句詩,與其說是寫實景,不如說是借題展示詩人為國家人民時刻心潮逐浪和永不減溫的一腔熱血更為恰當。第三聯也是一個工整的對仗句。南宋女詞人李清照是濟南人,在趵突泉邊有解放後人民政府興建的李清照紀念堂。由於金兵占據中原,她晚年與家人流寓江南,又經喪夫之痛,這時她的詩句哀婉淒切,多抒發自身孤苦傷感之懷;鄭板橋雖非山東人,但卻在山東做過兩任知縣,又其詩畫有時在泉城名勝處展出。吳老重遊大明湖和趵突泉面對這兩位歷史文化名人,自然不能不有自己的追懷和評價,正像懷念千年不見的大詩人杜甫一樣。
詩的末二句是對世事滄桑和時光流逝的慨嘆和雖已入桑榆之年,而追求和奮鬥不息的意念志向卻不曾稍改,馬不停蹄,人不歇步,從狂風呼嘯的北國泉城走出,決心“又向江南覓早春”了。這是吳老對社會主義事業充滿信心希望的表現,也是吳老繼續革命精神的自然流露。
這首詩寫得很樸實,從實景寫起,以自然景觀襯托人世,寫景與抒情、會意相融合,而落腳點則在“我”之不懈的追求和革命精神,境界是高尚的;對歷史上的三位文化名人也表示了自己的評價——這種評價無疑顯示了一個無產階級革命者的價值尺度。
作者簡介
吳玉章(1878—1966),原名永珊,號樹人,四川榮縣人。我國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和語言文字學家,新中國教育的開拓者,中國人民大學的創始人。1948年任華北大學校長,1950年一1966年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與董必武、徐特立、謝覺哉、林伯渠一起被尊稱為“延安五老”。主要著作有《辛亥革命》《吳玉章歷史文集》《吳玉章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