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注意
劇烈運動後應當注意
一、不宜立即休息。劇烈運動時人的心跳加快,肌肉、毛細血管擴張,血液流動加快,同時肌肉有節律性地收縮會擠壓小靜脈,促使血液很快地流回心臟。此時如立即停下來休息,肌肉的節律性收縮也會停止,原先流進肌肉的大量血液就不能通過肌肉收縮流回心臟,造成血壓降低,出現腦部暫時性缺血,引發心慌氣短、頭暈眼花、面色蒼白甚至休克昏倒等症狀。所以,劇烈運動後要繼續做一些小運動量的動作,呼吸和心跳基本正常後再停下來休息。
二、不宜馬上洗浴。劇烈運動後人體為保持體溫的恆定,皮膚表面血管擴張,汗孔開大,排汗增多,以方便散熱,此時如洗浴冷水浴會因突然刺激血管立即收縮,血液循環阻力加大,心肺負擔加大,同時機體抵抗力降低,人就容易生病,而如洗熱水澡則會繼續增加皮膚內的血液流量,血液過多地流進肌肉和皮膚中,導致心臟和大腦供血不足,輕者頭昏眼花,重者虛脫休克,還容易誘發其他慢性疾病。所以,劇烈運動後一定要休息一會再洗浴。
三、不宜暴飲。劇烈運動後口渴時,有的人就暴飲開水或其他飲料,這會加重胃腸負擔,使胃液受到稀釋,既降低胃液的殺菌作用,又妨礙對食物的消化。而喝水速度太快也會使血容量增加過快,突然加重心臟的負擔,引起體內鉀、鈉等電解質發生一時性紊亂,甚至出現心力衰竭、心悶腹脹等,故運動後不可過量過快飲水,更不可飲喝冷飲,否則會影響體溫的散發,引起感冒、腹痛或其他疾病。
四、不宜大量吃糖。有的人在劇烈運動後覺得吃些甜食或糖水很舒服,就以為運動後多吃甜食有好處,其實運動後過多吃甜食會使體內的維生素B1大量被消耗,人就會感到倦怠、食欲不振等,影響體力的恢復。因此,劇烈運動後最好多吃一些含維生素B1的食品如蔬菜、肝、蛋等,如你運動後愛吃甜食則更應多吃蔬菜等食品。
五、不宜馬上飲酒。劇烈運動後人的身體機能會處於高水平的狀態,此時喝酒會使身體更快地吸收酒精成分而進入血液,對肝、胃等器官的危害就會比平時更甚。長期如此可引發脂肪肝、肝硬化、胃炎、胃潰瘍、痴呆症等等疾病。運動後就是喝啤酒也不好,它會使血液中的尿酸急劇增加,使關節受到很大的刺激,引發炎症,造成痛風等。
六、不宜馬上吸菸。運動後吸菸因人體新陳代謝加快,體內各器官處於高水平工作狀態,而使煙霧大量進入體內,還會因運動後的機體需要大量氧氣又得不到滿足而更易受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物質的危害,此時吸菸比平時對你的危害更大,同時氧氣吸收不暢還影響機體運動後的恢復過程,人更易感到疲勞。
運動時間
最有效的方法還是每天做一點有氧運動,而且要選對時間,選對適合自己的項目。如果實在做不到,最低限度也要不讓飯後的血糖濃度升高。你能夠做到的就是——飯後動一動。當然不是吃完立即動一動,通常給胃留出30分鐘時間充分蠕動後,小腸開始吸收營養物質,而血糖濃度上升約是小腸開始吸收後的30分鐘。
運動飲食
不同的運動時間段有著不同的飲食選擇,這是一個比較難以掌控的度。享受體育生活很重要的一個項目是“吃”,如何吃,很有講究。
早晨運動
早晨正是人體體內最“空曠”的時候,也是減肥最佳時期。可是卻不能空腹長時間運動,因為這時人體的血統濃度很低,運動量過大很容易造成頭暈眼花甚至是嘔吐現象
下午運動
建議大家在午間運動的時間最好選擇在下午的3~6時,因為這時身體精力比較充沛的時間段,屬於人體最適宜運動的時間段。
晚間運動
建議晚餐後1小時再做運動比較好。可以在運動後適度補水,但不要再大量補充食品,以免影響消化及睡眠。另外,不建議在晚間10時後做此類運動,神經過於興奮,機體疲勞,會很難入睡。
運動誤區
一、運動鍛鍊強度越大越好:有用的運動做得太多會產生相反的效果。專家指出鍛鍊過度會出現危險。特別是對剛剛開始鍛鍊的人更是如此,身體需要休息和復原。事實上,我們希望從鍛鍊中獲得積極的效果,正是在休息期間出現的。而且鍛鍊身體到了某一程度後就會發生效果遞減的現象。假如你一星期鍛鍊三次已經獲得成功,那么,即使你一星期鍛鍊六次,也不會獲得雙倍的好處。好處只能稍微增加一點而已。同時你還會因為鍛鍊過度而增加受傷的危險。如何辦?適可而止是最好的辦法,無論吃東西或是鍛鍊身體都是一樣。
二、鍛鍊身體之前不能吃東西:這個問題必須因人而異。事實上吃過東西後才開始運動可能會好一些。飯後做一些溫和的運動,可能比飯後很久才運動消耗更多的熱量。所以說,飯後散步在醫學上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三、最好在早晨鍛鍊:除非你是在軍隊里奉命如此,否則不一定要在早晨進行鍛鍊。你什麼時候最方便就什麼時候運動。專家們建議,唯一的例外是在天氣炎熱的季節,為了避免最熱和最潮濕的時刻,你應該在早晨和傍晚進行鍛鍊。
生命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保持健康的身體,離不開運動。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在於鍛鍊,鍛鍊貴在堅持,堅持就是勝利。
最佳保持健康的方法是天天運動,每天至少為一個小時。老師和家長讓孩子養成喜愛運動的良好習慣。運動方式不拘,如:跑步、散步、游泳、爬山、騎車、跳繩、跳皮筋等等均可。集體運動(體育課)要參加,單獨運動要自覺去練。晨練使你一天精神煥發。運動可以消耗人體多餘的能量。有選擇的運動方式可預防和改變“豆芽菜”體型。如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單槓運動、雙槓運動。持之以恆的運動,可以預防身體的“外強中乾”。運動使身體全面接受良性刺激,人體機能常運不衰,免疫功能得到提高,使體質增強,同時可以預防疾病。據悉,學校因病缺課的學生不在少數,可見他們中參加運動的時間太少了,亡羊補牢,猶為晚矣。科學鍛鍊才是防治感冒的良方。孩子的身體練強壯了,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學習成績也就上去了,家長也放心了。運動的好處無窮。
美國專家:全球每年約有 300 萬人死於不運動
由衛生部、中國記協、可口可樂公司聯合舉辦的“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畫(吃動平衡、走向健康)”專家媒體研討會18日在京舉行。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運動與健康部主任麥可.普瑞特博士透露,根據調查顯示,全球每年大約有300萬人死於不運動。
普瑞特說,美國運動醫學科學院正在推廣“運動是良方”的概念,主要做法是把社區醫生調動起來,把運動作為一劑處方開給社區大眾,通過運動來提高某一個社區人群的健康水平。調查顯示,在越低收入國家,因缺少運動而死亡的比率就更高。
美國研究運動與健康學的教授胡剛透露,缺乏運動以及超重和肥胖是美國社會兩大公共衛生問題。根據美國2004年健康行為調查顯示,24%的美國人不做任何休閒運動,只有30%的成年人達到美國疾控中心推薦的標準,每天運動30分鐘,每周五次。美國2008年全國營養調查顯示,將近68.3%的美國成人是超重和肥胖的。胡剛說:“如果每周5天進行半個小時的輕等、中等運動,包括走路、騎車,就可以預防疾病;如果把運動量提高到45或60分鐘,就可以降低體重,甚至能保持健康體重。最新研究發現走路是非常好的方式,因為走路適應各種人群。”
他表示,通過調查發現,如果一個人每周運動多於7個小時,未來患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減少45%,患冠心病危險減少51%。同時發現,和正常體重的人相比,超重的人幾乎增加33%患心衰的危險;如果肥胖,未來患心衰的危險幾乎會增加一倍。如果一個人肥胖,但卻參加體育鍛鍊,會比不運動的正常體重或者瘦人患冠心病的危險小。
體育運動能有效促進青少年遠離網路遊戲
隨著高科技的迅猛發展,電腦網路已成為21世紀重要通訊和娛樂的工具。電腦網路的存在激發孩子們好奇心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隱患,有很多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耽誤了學習和休息時間,影響了學業。臨床心理醫生認為,長時間玩電腦遊戲,會損害孩子的身體健康,引發頭昏眼花、疲乏無力、雙手震顫、視力下降等症狀;還會在孩子心理上產生一系列變異,會逐漸形成網路依賴心理,導致情緒低落、思維遲緩、食慾下降、行為異常以及交感神經功能部分失調等。
體育運動對青少年網路遊戲的預防作用:
經常參加體育運動,可以從時間、空間和生理三個方面來避免青少年的網路成癮。第一,從時間上,體育運動“占用”了學生的課餘時間,也就減少了上網的時間,而且,,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的學生一般交際比較廣泛,參加的社會活動也較多,這樣就不容易沉迷於網路的泥潭之中。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的學生比一般學生要參加更多的學校活動和社會活動,而在這些活動中,學生的個性可以得到充分的調整和發展,性格比較外向,更多的參加社會交往等活動,從而可以降低網路成癮的發生;第二,從空間上,學生在運動場上暢快的釋放自己身體和心理的能量,享受運動的快樂,宣洩不良情緒,能夠達到消除心理緊張,放鬆身心,調節心理狀態的目的,從而直接給人帶來愉快和喜悅,調控人的情緒。運動場上學生參與各種體育活動能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也能讓他們感受到運動場上鬥智鬥勇,頑強拼搏,團結協作的樂趣。而網咖那種偏僻黑暗的室內環境以及網路的虛擬環境與學生張揚、陽光的個性是格格不入的;第三、從人體運動的生理學角度看,運動作為一種應激刺激,導致人體釋放具有免疫調節作用的內啡汰、腦啡汰和其他神經汰,進行適宜科學的體育能有效地提高人的免疫力,預防一些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的發生。同時人體運動的興奮性可以從大腦傳至肌肉,也可以從肌肉傳至大腦。肌肉活動積極,從肌肉到大腦傳遞的衝動就多,大腦的興奮性水平就高。情緒就會高漲。體育鍛鍊之所以能有效調解人的情緒,正是這個道理。還有,國外有位精神病專家研究發現,慢跑一段時間後,人體大腦可以分泌一種心理“愉快”素——β—內啡汰,這種物質能使人體保持一種很好的心理狀態,預防和改善軀體疾病和心理疾病。由此可見體育活動對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體育活動能使學生們在活動過程中,嘗試到體育鍛鍊帶來的愉快、競爭的刺激、合作的歡樂。體驗到勇敢與頑強、勝利與失敗、挫折與勇氣、拚搏與成功所帶來的興奮與快樂。
運動項目
"瑜珈"、"熱瑜珈"、"拉丁舞蹈"、"熱舞"、"全身雕塑"、"肚皮舞"、"普拉提"、"踏板操"、"街舞"、"跆拳道"、"散打"、"少兒武術"、"拳擊"、"槓鈴操"、"動感腳踏車"、“籃球”、“羽毛球”、“桌球”“足球” “網球”、“跳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