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編者認為,在某種意義上,龐然蕪雜的中國傳統文化可分為遁世的與救世的兩部分。基於此,編者以《遁世與救世》之名稱集以中國文化名著述評形式立論的文章13篇,編輯成該書。
本書諸文之基本內容可大致概括如下:
徐緝熙《對一種學說的解剖——<論語>、儒學及其他》對儒家經典《論語》及整個儒學進行了多側面的分析和評價。作者指出,在儒學那裡,小農經濟、宗法等級社會找到了其最合適的思想形式和文化形態。與莊學相比,儒學明顯地表現出哲學與審美的迷失,儒學之治世及教育思想等主要表現為對人性的規範》n壓抑。儒學之獨尊和遭受挑戰都具有一定的歷史必然性。翁其斌《古代賤人的求世福音——評<墨子>》闡發了《墨子》中墨子的兼愛與交利、尚賢與尚同、天老與明鬼、節用與非樂等思想,明確指出,墨子的學說是賤人(即社會中無職無權的體力勞動從事者)的學說,墨子的意識是賤人意識的映射。駱玉明《高蹈與委順的合一——(莊子)提供的人生選擇》通過對《莊子》的剖析,指出子思想是高蹈與委順,亦即保持絕對的精神自由的人生理想境界與卑下與委順的實際處世方法主張的統一,認為這種思想對後世之影響也有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王振復《原始思維:天人合一——(周易)文化智慧的深層結構》從文化思維角度闡明了《周易》之深層文化結構乃“天人合一”的原始思維,並指出了其熱衷於“比附”、‘同一”、不關心“矛盾”、“分析”的“原始”性。汪涌豪、周鋒《在極端權威論中迷失——(韓非子)政治思想的哲學批判》討論了韓非之以法為教、尚力任法、嚴刑重罰、聖人執要、禁絕百家等思想主張,在肯定其法制觀念的同時,指出了極端權威論的迷誤。傅剛《時代思想的異端者一·評<論衡>》介紹了王充的氣一元論、自然的天道觀、唯物的命定論、疾虛妄立實知的知識論以及邏輯推論與實證效驗的哲學批判方法,對其對官方神學經學體系的完整而深刻的批判及其獨立思考的治學精神給予了高度評價。蔣凡《中國古代文明的悲壯頌歌——<史記>文化精神述評》對《史記》及其作者之“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文化旨歸、重視經濟文化建設的思想主張以及對獨立人格的執著追求等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劉誠《中國古代文化的戰爭意識——讀<孫子兵法>的聯想》聯繫《孫子兵法》及儒家、道家乃至人類文明的歷史與現狀等對戰爭的性質、原因、方法、影響等作出了豐富的思考。祝振玉《佛性、人性、自心——論六祖<壇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挑戰效應》闡述了《壇經》之世界觀上的真如緣起論,即心即佛的佛性說、頓悟見性的修習方法和不離世間自性自度的解脫論等基本宗教思想,以及其對佛教中國化的貢獻與對中國正統文化的滲透和挑戰。束景南髻理學:浸透儒家倫理理性精神的入學——對<朱子語類)思想體系的文化審視》論述了宋熹之主張性即理性、統情性、存天理、滅人慾、以道心克人心等的心性論;主張理一分殊、敬知雙修的思維模式,以及其治法先治人、正君限權,重義輕利,仁政愛民的理治思想。另外三篇,胡小靜《誘人的科苑——讀<夢溪筆談)》、馬美信《一篇聲討封建專制主義的檄文——讀<明夷待訪錄>札記》及朱文化《社會政治革命家文化心態的折射——讀(孫中山全集)》主要討論了沈括的科學思想、黃宗羲的啟蒙思想以及孫中山文化心態的歷史演變狀況。
出版信息
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3月出版,29.6萬字,責任編輯趙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