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老是老滑頭,小是小滑頭,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見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話到嘴邊留半句,事到臨頭讓三分;飽經世故少開口,看破人情但點頭。
歷史淵源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強權社會。中國的文化核心便是保身文化。首屈一指的是道家:見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話到嘴邊留半句,事到臨頭讓三分;飽經世故少開口,看破人情但點頭等,都是道家的事故哲學。可以說這是中國人長期身處集權社會得到的血的教訓。
美國有句諺語:“最敢罵政府的作家是最有良心的作家。” 而我們中國的文人,說句“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中國的聰明是一種滑頭的既不得罪別人更不傷害自己的智慧。而西方因嘴惹禍因思想受禁只是在中世紀時期。文藝復興,西方人經受了一場人性的洗禮。但丁的“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其實更多的是為改革開放後的中國人壯膽。因為西方人走什麼路,別人也沒功夫沒心情去說的。所以說,西方是自由的。自由的社會用不著那么多彎彎繞。他們有限的聰明都用在了發明上,玩樂上,這叫最大限度地發揮腦力資源。而中國的聰明,第一用在當面不得罪人,第二是用在明哲保身。可以說終極目的就是保身。放在政治上,就是權術學,就是保官。我背後踢人,卻又得防自己背後挨踢。說穿了,就是柏楊所說的窩裡鬥。如今的中國人人經商了,卻也把政治上的策略活學活用到了商業領域。日本人在商業中也用三十六計,但他們是謀略;我們也有三國演義和經營策略,但我們是算計。我們常說老不看《三國》,我估摸著,大概人老之後,社會閱歷的豐富使得他本身就是個老滑頭了。要是再看《三國》,那不變成老奸巨滑么?西方有卡耐基式的助你成功之類的學問,而中國卻有《厚黑學》,相形之下,西方的那點兒智慧簡直是小兒科了。
相關歷史文獻
1、明·《增廣賢文》:“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2、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2卷:“孫富叫家童算還了酒錢,與公子攜手下船,正是: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歷史上兩個人物及其軼事
一個是中國的西北王胡宗南,一個是美國的總統林肯。
當初老蔣為孔二小姐選夫時,一度選中了胡宗南。可讓胡宗南娶一個天天女扮男裝,以狗為伴的孔二小姐,還真有點承受不起。抗婚吧,又沒那狗膽兒。在手下人的幫助下,胡宗南玩了一聰明招:熱烈歡迎孔二小姐前來相親,燉了一鍋肥肉,上桌,打開窗戶,讓蒼蠅隨便飛進。等孔二小姐就座。只見光著上身的胡宗南“啪”地用手拍死了一隻蒼蠅,雙手去褲子上一擦,隨手拿個饅頭遞給孔二小姐:喏,吃罷!據說孔二小姐落荒而逃,這門親事也就以孔二小姐的不願意而告終。
再說林肯,林肯年輕時聽同學說自己的姐姐嫁不出去,便豪爽地說:沒事兒,包我身上吧,我娶她。結果林肯一見那同學的姐姐就後悔了:從來還沒見過如此的女子,腰粗得象水桶。但後悔又顯得自家不守信用。無奈,林肯只好天天陪此女子左右,充分表現自己的無能。終於等到那女子討嫌林肯了,認為林肯絕對不會是個好丈夫,自己主動退出了這門親事,林肯才得以解脫。
兩個歷史人物都是拒婚,拒的手段也差不多,但壓力卻不同:胡宗南是怕得罪老蔣,林肯是怕自己落個不守信用的名聲。這就是中西智慧的區別所在。之所以這樣,還是跟各自的文化有關。
相關謎語
1、逢人只說三句話(打一文學名詞),謎底:七言絕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