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通易論》是三國時期玄學家阮籍的早期作品之一,阮籍一生的思想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兩次大的轉化。在正始之前,阮籍無著作傳世,但據其他史料可以肯定,他受的是儒家思想的教育,其思想傾向是儒家的。在正始前期,阮籍有引老入儒,以老解儒的傾向,但並沒有突破傳統儒學或儒家思想的框架,他所理解的“自然”以及“自然”與“名教”關係仍然屬儒家傳統之見,《樂論》和《通易論》應該視為是儒學之作。這是阮籍思想演變進程中的第一個階段。在正始後期,阮籍以老解儒、引老入儒,在玄學的層面上把“自然”與“名教”統一起來,實現了其思想上的第一次轉化,《通老論》應當屬於玄學著作。這是阮籍思想演變進程中的第二個階段。正始之後,即在竹林時期,阮籍棄絕禮法,反對名教,追求個體自我的逍遙與自由,把“自然”與“名教”對立起來,完全是一派莊子之學的精神,實現了其思想上的第二次轉化,《達莊論》和《大人先生傳》即是這種思想旨趣的體現或產物。這是阮籍思想演變進程中的第三個階段,也是最後一個階段。
原文
阮子曰:《易》者何也?乃昔之玄真,往古之變經也。庖犧氏當天地一終,值人物憔悴,利用不存,法制夷昧,神明之德不通,萬物之情不類,於是始作八卦。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分陰陽,序剛柔,積山澤,連水火,雜而一之,變而通之,終於未濟。六十四卦盡而不窮,是以天地象而萬物形,吉凶著而悔吝生,事用有取,變化有成。南面聽斷,向明而治,結繩而為網罟,致日中之貨,修耒瀝耜之利以教,天下皆得其所。
黃帝、堯、舜應時當務,各有攸取,窮神知化,述則天序。庖犧氏布演六十四卦之變;後世聖人觀而因之,象而用之。禹湯之經皆在而上古之文不存,至乎文王,故系其辭,於是歸藏氏逝而周典經興,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惟變所適,故謂之易。
謙而光之,褒多益寡,崇聖善以命,雷出於地,於是大人得立,明聖又興,故先王作樂薦上帝,昭明其道以答天貺。於是萬物服從,隨而事之,子遵其父,臣承其君,臨馭統一,大觀天下,是以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儀之以度也。包而有之,合而含之,故先王用之以明罰敕法。自上乃下,貴復其賤,美成亨盡,時極日致,先王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以靜民也。季葉既衰,非謀之獲,應運順天,不妄而(一作「其」。)作,故先王茂對時育萬物,施仁布澤以樹其德也。萬物歸隨,如法流承,養善反惡,利積生害,剛過失柄,習坎以位,上失其道,下喪其群,於是大人繼明,照於四方,顯其德也。自乾元以來,施平而明,盛衰有時,剛柔無常,或得或失,一陰一陽,出入吉凶,由暗察彰;文明以止,有翼不飛,隨之乃存,取之者歸,施之以若,用之在微,貴變慎小,與物相追。非知來藏往者,莫之能審也。
《易》之為書也,覆燾天地之道,囊括萬物之情,道至而反,事極而改。「反」用應時,「改」用當務。應時,故天下仰其澤;當務,故萬物恃其利。澤施而天下服,此天下之所以順自然,惠生類也。富貴侔天地,功名充六合,莫之能傾,莫之能害者,道不逆也。天地,易之主也。萬物,易之心也;故虛以受之,感以和之。男下女上,通其氣也;柔以承剛,久其類也;順而持之,遁而退之。上隆下積,剛動大壯。正大必用,力盛則望;明升惟進,光大則傷;聚以處身,異以成類。乖離既解,緩以為失。損益有時,察以主使。揚於王庭,乘五馬敗。剛既決柔,上索下合。令臣遭明君,以柔遇剛,品物鹹亨。剛據中正,天下大行,是以後用施命誥四國,貴離教也。於是天地萃聚,百姓合用。(一作同。)升而不已,屆極及下,井養不窮,卑不能通,不可弗革。改以成器,尊卑有分,長幼有序。主之以震,守之以威。動不可終,敵應而行。漸以進之,為人求位,君子之欲進者也。臣之求君,陰之從陽,委之歸誠,乃得其所。歸而應之,專而一之,陽德受歸,道豐位大也。賢人君子,有眾以成其大也。窮侈喪大夫之位,群而靡容,容而無所。卑身下意,利見大人。巽以申命,柔順乎剛。入而說之,說而教之,順而應人。渙然成章,風行水上,有文有光,男行不窮,女位乎外,眾陰承五,上同在中,從初更始,乘木有功,故先王以享於帝,立廟,奉天建國也。剛柔分適得中,節之以制,其道不窮。信愛結內,剛得中位,誠發於心,庶物唯類,大得則虧,甚往則過,既應於遠,默則不利,故君子是以行重乎恭,喪重乎哀,篤偽薄也。小過下泰,不宜於上,下止上動,有飛鳥之象焉。初六坎下,上六離體,飛鳥以凶,是以災眚也。柔處中,剛失位,利與時行,過而欲遂,小亨正象,陰皆乘陽,陽剛凌替,君臣易位,亂而不已,非中之謂,故君子思患而豫防之,慮其敗也。通變無窮,周敗又始,剛未出,陰在中,柔濟不遺,遂度不窮,則象河、洛,神物設教而天下服。慎辨居方,陰陽相求,初與之道,遠作之由也。
卦體開闔,乾以一為開,坤以二為闔。乾坤成體而剛柔有位,故木老於未,水生於申,而坤在西南;火老於戌,木生於亥,而乾在西北;剛柔之際也。故謂之父母。陽承震動,發而相承,專制遂行,萬物以興,故謂之長男;水老於辰,金生於巳,一氣存之,終而復起,故巽為長女;震發於風,陰德有紀,火中貝鳴,母道將始,故離為中女;又在西北,健戰將升,季陰幼昧,衰而不勝,故兌為少女。倉中拔留,肇幽為陽,在中未達,含而未章,故坎為中男;周流接合,萬物既終,造微更始,明而未融,故艮為少男。乾圓坤方,女柔男剛,健柔時推,而福禍是將,循化知生,從變見亡;故吉凶成敗,不可亂也。
大過何也?棟橈莫輔,大者過也。先王之馭世也。刑設而不犯,罰著而不施,習坎剛中,惟以心亨,王正其德,公守厥職,上下不疑,臣主無惑。納約自牖,非戶何咎?車騎中門,劍戟在闥,雖叢棘,凶已三歲,上六失道,刑決也。故高宗伐鬼方,柔道中也;三年有賞,德乃豐也。同人五(一作「先」。)號,思其終也;旅上之美,樂其窮也。是以失刑者嚴而不檢,喪德者高而不尊,故君子正義以守位,固法以威民,何衢則亨,滅耳而凶也。小過何也?逾位凌上,害正危身,小者過也。既濟初六終亂何也?水加日上,三陰乘陽,以力求濟,不止必亡,故初吉終亂也。未濟上六,飲酒無咎,何也?過而莫改,危而弗間,誰咎之也?無妄何也?無望而至,非會合陰陽之違行也。六三,無妄之災,或系之牛,行人得之,邑人災,何也?有國而不收其民,有眾而不修其器,行人得之,不亦災乎?九五之疾勿藥,何也?非常之厚,離以為同,無妄之疾,災以除凶,天時成敗,何疾之功?勿藥有喜,不成何識(一作「試」)也。
龍者何也?陽健之類,盛德尊貴之喻也。配天之厚,盛德莫高之謂尊貴。大人受命,處中當陽,德之至也。亢龍有悔,何也?繼守承貴,有因而德不充者也。欲大而不顧其小,甘侈而不思其匱,居正上位而無卑,有貴勞而無據,喪志危身,是以悔也。先王何也?大人之功也。故建萬國,親諸侯,樹其義也。作樂薦上帝,正其命也;省方觀民,施其令也;明罰敕法,督其政也;閉關不行,靜亂民也;茂時育德,應顯其福也;享帝立廟,昭其祿也。稱聖王所造,非承平之謂也。後者何也?成君定位,據業修制,保教守法,畜履治安者也。故自然成功濟用,已至大通,後成天地之道以左右民也。成化理決,施令誥方,因統紹衰,中處將正之務,非應初受命之事也。上者何也?日月相易,盛衰相及,致飾則利之未捷受,故王后不稱,君子不錯,上以厚下,道自然也。君子者何也?佐聖扶命,翼教明法,觀時而行,有道而臣人者也。因正德以理其義,察危廢以守其身。故經綸以正盈,果行以遂義,飲食以須時,辯義以作事,皆所以章先王之建國,輔聖人之神志也。見險慮難,思患豫防,別物居方,慎初敬始,皆人臣之行,非大君之道也。大人者何也?龍德潛達,貴賤通明,有位無稱,大以行之,故大過滅示天下幽明,大人發輝重光,繼明照於四方,萬物仰生,合德天地,不為而成,故大人虎變,天德興也。
君子曰:《易》,順天地,序萬物,方圓有正體,四時有常位,事業有所麗,鳥獸有所萃,故萬物莫不一也。陰陽性生,性故有剛柔,剛柔情生,情故有愛惡。愛惡生得失,得失生悔吝,悔吝著而吉凶見。八卦居方以正性,著龜圓通以索情。情性交而利害出,故立仁義以定性,取著龜以制情。仁義有偶而禍福分,是故聖人以建天下之位,守尊卑之制,序陰陽之適,別剛柔之節。順之者存,逆之者亡,得之者身安,失之者身危,故犯之以別(一作「利」。)求者,雖吉必凶;知之以守篤者,雖窮必通。故寂寞者德之主,恣睢者賊之原,進往者反之初,終盡者始之根也。是以未至不可坼也。已用不可越也。紂有天下之號,而比匹夫之類鄰;周處小侯之細,而享於西山之賓。外內之應已施,而貴賤之名未分,何也?天道未究,善惡未淳也。是以明夫天之道者不欲,審乎人之德者不憂。在上而不凌乎下,處卑而不犯乎貴,故道不可逆,德不可拂也。是以聖人獨立無悶,大群不益,釋之而道存,用之而不可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