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國際科學奧賽金牌之路:數學研究型教學的成功實踐

通往國際科學奧賽金牌之路:數學研究型教學的成功實踐

1.2 1.2 2.1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復

旦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5月1日)
平裝: 258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309072365
條形碼: 9787309072365
尺寸: 20.6 x 14.6 x 1.2 cm
重量: 540 g

作者簡介

汪傑良,復旦大學附屬中學高級教師,中國數學奧林匹克高級教練,中國數學會會員。曾任上海市數學會理事、上海市中學數學教學研究會常務委員。長期從事數學研究和頂尖學生的培養,發表論文50多篇,出版專著8部。任教學生參加國內外數學及科技競賽獲獎累計200多人次,其中一等獎30多人次。先後4次被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組委會授予優秀項目指導教師稱號(是中國大陸唯一獲此殊榮的數學老師)。曾榮獲南京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南京市陶行知教學獎、上海市園丁獎,上海市首屆“明日科技之星”導師提名獎(全市兩名),先後獲陳香梅教育基金、李嘉誠教育基金和周凱旋教育基金獎勵。事跡被中央電視台、《解放日報》等多家新聞媒體專訪和報導。

內容簡介

《通往國際科學"奧賽"金牌之路:數學"研究型教學"的成功實踐》內容簡介:很多國內外著名學校的師生、校長來復旦附中交流訪問,在聽課、座談、參觀之後,都提出希望能得到一套復旦附中的校本教材,以深入研究“復旦附中現象”。確實,通過教材,可以了解我們的辦學思想、課程設定以及教學的設計、結構、內容與要求等等

目錄

第一章 回顧
1 數學“研究型教學”的成果
1.1 各類科技競賽中的業績
1.2 升學狀況
2 取得成果的原因分析(一):巨觀環境
2.1 上海市為促進青少年人才成長營造的學術氛圍
2.2 復旦附中的辦學方針。
3 取得成果的原因分析(二):實施“研究型教學
3.1 認識過程
3.2 教師個人的準備
第二章 怎樣指導學生學習和研究
1 樹立正確的觀念
1.1 教育觀念
1.2 教學觀念
2 狠抓兩個方面
2.1 指導學生從學會到會學
2.2 指導學生拓寬知識面、捕捉思維的閃光點
3 嘗試科研之道(研究、發現才是真正的學習)
3.1 指導學生學寫數學小論文,提升創新意識和能力
3.2 指導學生確立專題,進一步嘗試科研之道
4 關鍵之舉:培養競爭意識和實踐能力
4.1 指導學生參與科技實踐和競賽活動
4.2 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學科競賽
5 對“研究型教學”的評價
5.1 領導的評價
5.2 學生的評價
5.3 家長的評價
第三章 學生積極參與
1 狠抓基礎,積極探索有效的學習方法
2 投身競賽勇奪冠
2.1 各類競賽的獲獎情況
2.2 獲獎學生的“現身說法
3 積極進行小論文創作,碩果纍纍
4 理解數學
附錄1 錢學森的最後一次系統談話
附錄2 丘成桐與“丘成桐中學數學獎
附錄3 上海市科協、英特爾英才俱樂部的領導和組織陣容
附錄4 “上海市青少年人才培養計畫”顧問團
附錄5 美國坦普頓基金會3教授來訪紀要
附錄6 域外報告·法國教育行
附錄7 作者開設的專題講座內容
附錄8 作者教學論文和論著目錄
附錄9 作者的教學成果一覽
附錄10 參加研究型學習的學生袁家暉、沈淵的學術成績
附錄11 王之任ISEF獎的論文
附錄12 作者的獲獎論文
參考文獻
後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