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包坨歷史
通山包坨有數百年歷史,以楊芳包坨最負盛名。相傳當年劉伯溫帶兵作戰,路經楊芳,作短暫休整後需帶乾糧上路。此地紅薯為主食,薯粉較多,又易存貯,劉伯溫就以薯粉作皮,將可口的青菜切細拌在一起作餡,製作成了包坨。經過幾百年的傳承,如今這道行軍乾糧,慢慢成為當地的美食。上世紀80年代前,因物資少,包坨在通山一直屬於精細菜,只在貴客上門或者春節除夕夜當天才做,這種習俗傳至今日。
通山包坨種類
以餡料分類,通山包坨大體可以分為兩大類:、半葷包坨(鮮肉丁或臘肉、油乾(油炸豆腐塊)、花生米、蘿蔔、竹筍、韭菜等為內餡);2、全葷包坨(全鮮肉沫內餡)。其實每家每戶的餡都不一樣,可以根據口味,還可自行添加如香菇,火腿等等。
以坨皮分類,通山包坨可分為兩大類:1、以芋頭拌苕粉做皮;2、直接以苕粉做皮。
製作方法
原料: 芋頭薯粉 、五花肉、臘肉、豆芽、油豆腐、白蘿蔔、花生米、竹筍、香菇、火腿等
配料: 蒜苗 ,香油,蔥,辣椒粉,醬油,鹽,味素等
做法:
1,將做餡的材料都切成細小的丁狀,倒入鍋中進行翻炒 ,做成口味絕佳的餡料,將餡做好後放置涼透。
2,芋頭洗盡,帶皮煮熟,取適量薯粉,將熟芋頭剝皮放至盆中薯粉中,加少量開水,開始和粉。將芋頭與薯粉揉勻,此過程要有韌性,要不停歇的揉粉。
3,揉好薯粉之後,就要儘快地包薯粉坨了,最重要的就是做好窩,從揉好的粉團中取適量小粉團,用手反覆捏粉團四周讓其成凹狀、袋狀,其皮越薄越好,然後做好的餡就可以放置其中,加入餡,就可以封口了。用兩隻手反覆環揉,讓其成圓團狀。封口處皮的厚薄, 密實程度直接體現其做包坨的水平。
4,將做好的薯粉坨放至冰櫃,因為此食物為半熟食品,所以要注意保鮮,其次要注意保濕,以防包坨皮失水裂開。
其他做法
食材
主料
紅薯粉300g、豬肉300g
輔料
油適量、鹽適量、姜適量、料酒適量、芹菜適量、炸豆腐適量、香菇適量
步驟
1.準備好芹菜、香菇、炸豆腐、生薑、豬肉。
2.豬肉加姜剁碎。
3.所有青菜切碎。
4.熱鍋下油下豬肉炒一下。
5.放料酒。
6.加鹽炒勻。
7.加切好的菜。
8.炒熟後關火備用。
9.紅薯粉倒入開水。
10.和成麵團。
11.分成大小相同的劑子取一個捏出窩窩。
12.包入餡料。
13.包成湯圓狀。
14.水燒開後下包坨煮開後同煮餃子一樣加入3次涼水。
15.包坨浮起即為煮熟了。
小貼士
1、調好味的餡料炒熟最好炒熟再包,因為它的個頭較大餡料先炒熟可縮短煮的時間。
2、包好的“包坨”最好吃多少煮多少,因為放久了皮會失去彈性,口感就完全不一樣了。
煮食方法
1、湯煮。
先在鍋中加入鮮湯料,煮沸,然後輕輕放入包坨,煮到包坨一個個浮出水面,顏色稍變即可食用。
2、油炸。
在鍋中放入食用油、蒜、醬油等調料,燒熱,將用湯水煮熟的包坨濾去水後倒入鍋中,煎炸一至兩分鐘後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