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應原理
欲望是由人的本性產生的想達到某種目的的要求,世界上所有物質最原始的、最基本的一種本能。從人的角度講是心理到身體的一種渴望、滿足,是一切物質存在必不可少的需求,而意識是人的頭腦對情感和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映,是感覺,感知或五感感知、思維(腦中所想事物)等各種心理過程的總和,通過身體接收到聲音、味道、顏色、觸感等信息被意識知道的過程,稱之為意識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當意識在為欲望服務時,當人的五感感知所接收到的聲音,畫面,嗅覺,觸覺等更為接近內心的期望時便會做出選擇和決定,人不斷的在進行內化和外化的循環式運作,內化是思考,辯證和命令系統,外化是執行系統,當所接收到的聲音,畫面,嗅覺,觸覺等感知條件在內化的過程中,認知能力不能作出準確的辯證和鑑別時,為了滿足內心的渴望,而做出的行為就構成了盲從,現實生活中商人為了賣出自己的商品,對產品功能的誇大,產品誇張的包裝,產品質量的吹噓,都是為了製造意識需求,當製造的意識需求與消費者的意識需求高度吻合或極為接近時,就造成了盲從現象。
提出人及出處
逐光效應是由中國死亡教育第一人婁傑提出,河南省永城市人,主持人,婚詩創始人,THPT創始人(The host Personal tailor主持人私人訂製),他提出了握拳法則、遇鼠效應和死亡方程式,同時也是一名作者,逐光效應就是出自他的在創長篇小說《帶石到山頂》 。
效應表現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裡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嚮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嚮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嚮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仿佛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飛蛾撲火
飛蛾看到燈光,錯誤地認為是“月光”。因此,它也用這個假“月光”來辨別方向。月亮距離地球遙遠得很,飛蛾只要保持同月亮的固定角度,就可以使自己朝一定的方向飛行。可是,燈光距離飛蛾很近,飛蛾按本能仍然使自己同光源保持著固定的角度,於是只能繞著燈光打轉轉,直到最後精疲力盡而死去。
飛蛾撲火,其實飛蛾只是保持自己的飛行方向與光源成一定角度,隨著它不斷的飛,它要不斷變化角度的,而軌跡也逐漸靠近光源,就好像蚊香的形狀一樣,繞著光源飛,並且半徑逐漸縮小,最後接觸光源,如果不幸是繞著火苗飛,那么就撲入火中。
情感方面
在你痛苦的時候你最想做的就是讓身邊的人知道,或者通過各種方式向那個帶給你痛苦的人傳達你的痛苦,因為你認為只要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任何痛苦都是不公平的,不合理的和不應該的,之所以向身邊的人傳達是為了獲取他們對不公平,不合理和不應該的認同感,這種認同感就是意識需求,而這種認同感會幫你掩蓋或清除造成這次痛苦事件中有關自己的因素,因此你會獲得些許寬慰,而向那個給你帶來痛苦的人傳達痛苦,是為了讓對方的意識產生不公平,不合理和不應該的同時,還要讓對方產生虧欠感,負罪感和錯失感,有時為了加重對方的這種心理,你會主動的為自己製造痛苦,這樣做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內心的平衡需求,當平衡需求無法獲得滿足時,大部分人會選擇酗酒,有些人會選擇傷害自己的身體,甚至殉情,這就是對意識需求的盲從,痛苦本可以給人帶來超越自我的力量,而大部分人卻拿來用作無謂的療傷, 痛苦不僅是對感性和理性的考量,同時也決定了人性能否從痛苦的過程中獲得升華。
生活中
當你在購買商品時不知該買哪一個品牌的商品而徘徊時,你會反覆的查看同類商品的包裝,商品的介紹,哪一個產品的質量,功能,效果越好越接近你的意識需求,你購買的可能性就越大,這個時候你的意識需求可能是又好又便宜,那么接近這個意識需求的商品購買的可能性就越大,而這時如果一個產品低於市場價還另送很多東西,如果你時你不能做出準確的鑑別,就有可能對意識需求的盲從而買到假貨。
效應套用
行銷套用
在你買東西付款的那一刻,你最希望能便宜點,希望跟老闆拉近關係,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認為有熟人買的東西會便宜而且不會有假貨,微行銷就很好的做到了這一點,在朋友里發布商品信息,而看到這些信息的人都是賣主的朋友或親人,而這剛好滿足了買主的意識需求。
企業套用
創造需求,就是市場主體,採取各種經營的手段,包括物流,行銷等手段,來使人們的潛在需求得到激發,最終得到滿足。也就是說時刻要知道客戶需要什麼,然後按照客戶的意識需求,通過對產品的包裝達到與客戶意識需求的統一。
.從個體經濟學角度分析經典經濟學理論認為,需求是指在某一時期內和一定市場上按照某一價格願意並且能夠購買的該商品或勞務的數量.與人類的欲望不同,需求要受到購買力的限制,它反映了人們關於有限的資源滿足哪些欲望的決策.隨著人們購買力的提升,消費需求的廣度和深度都將發生變化,即原本僅具有貨幣支付能力的潛在需求,會隨著購買力的提升和消費意願的加強,逐步轉變為現實的消費需求.購買力的提升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客觀產物.而消費意願的加強,卻需要有一個催生的過程.這在傳統的適應市場的理念下,會經過較長時間的催化,有時甚至阻礙了消費意願的加強.但是,如果企業能夠主動地創造需求,卻會加速這一過程的發展.這對於企業而言是把握了潛在市場,而對於消費者而言則是潛在需求的滿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3.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從低級到高級歸納為五個層次,即生理需求——吃,穿,住,行需要;安全需要——保險保障需求;社交需求——友誼,情感,歸屬,親切感的需求;尊重需求——自尊和受到別人尊重的心理需求;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這一理論的基本原則是,某一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後,便不再有促進行為的動機;高層次動機產生,低層次動機便不再起刺激作用.也就是說,人們的需求規律是,必須滿足較低需求以後,才能再向高一層次需求提升,當較低需求尚未滿足之前,更高層次的需求便受到限制.在這裡,我們並不探討需求層次如何提高和激發的問題,而從每一需求層次本身來看,其實傳統的適應市場,適應需求的理念,似乎更適用於較低的需求層次,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因為在較低層次上的需求往往是同質的,單一的簡單需求,而一旦隨著需求層次的提升,需求的內容將會朝個性化,多元化方向發展,於是,就要求一種更好的理念與之相匹配,即創造需求的理念,它可以引導並滿足人們益豐富的需求內容.
相關故事
美人計就是人在對意識需求盲從的前提下作用的,漢獻帝九歲登基,朝廷由董卓專權。董卓為人陰險,濫施殺戮,並有謀朝篡位的野心。滿朝文武,對董卓又恨又怕。
美人計之貂蟬司徒王允,十分擔心,朝廷出了這樣一個奸賊,不除掉他,朝廷難保。但董卓勢力強大,正面攻擊,還無人斗得過他。董卓身旁有一義子,名叫呂布,驍勇異常,忠心保護董卓。
王允觀察這“父子”二人,狼狽為奸,不可一世,但有一個共同的弱點:皆是好色之徒。何不用“美人計”,讓他們互相殘殺,以除奸賊?
王允府中有一歌女,名叫貂蟬。這個歌女,不但色藝俱佳,而且深明大義。王允向貂蟬提出用美人計誅殺董卓的計畫。貂蟬為感激王允對自己的恩德,決心犧牲自己,為民除害。
在一次私人宴會上,王允主動提出將自己的“女兒”貂蟬許配給呂布。呂布見這一絕色美人,喜不自勝,十分感激王允。二人決定選擇吉日完婚。第二天,王允又請董卓到家裡來,酒席筵間,要貂蟬獻舞。董卓一見,饞涎欲滴。王允說:“太師如果喜歡,我就把這個歌女奉送給太師。”老賊假意推讓一番,高興地把貂蟬帶回府中去了。
呂布知道之後大怒,當面斥責王允。王允編出一番巧言哄騙呂布。他說:“太師要看看自己的兒媳婦,我怎敢違命!太師說今天是良辰吉日,決定帶回府去與將軍成親。”呂布信以為真,等待董卓給他辦喜事。過了幾天沒有動靜,再一打聽,原來董卓已把貂蟬據為己有。呂布一時也沒了主意。
一日董卓上朝,忽然不見身後的呂布,心生疑慮,馬上趕回府中。在後花園鳳儀亭內,呂布與貂蟬抱在一起,他頓時大怒,用戟朝呂布刺去。呂布用手一檔,沒能擊中。呂布怒氣沖沖離開太師府。原來,呂布與貂蟬私自約會,貂蟬按王允之計,挑撥他們的父子關係,大罵董卓奪了呂布所愛。
王允見時機成熟,邀呂布到密室商議。王允大罵董賊強占了女兒,奪去了將軍的妻子,實在可恨。呂布咬牙切齒,說:“不是看我們是父子關係,我真想宰了他。”王允忙說:“將軍錯了,你姓呂,他姓董,算什麼父子?再說,他搶占你的妻子,用戟刺殺你,哪裡還有什麼父子之情?”呂布說:“感謝司徒的提醒,不殺老賊誓不為人!”
王允見呂布已下決心,他立即假傳聖旨,召董卓上朝受禪。董卓耀武揚威,進宮受禪。不料呂布突然一戟,直穿老賊咽喉。奸賊已除,朝廷內外,人人拍手稱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