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仙山

山頂有一萬餘米的開闊之地,有文昌廟遺址和李宗羲祀祠。 李宗羲祀祠建於清末,位於迎仙山山麓,面臨清江,遙望盛山。 李宗羲死後不久,縣裡士紳為表彰其功德,集資修建李宗羲神道碑,俗稱“烏龜碑”。

迎仙山原名叫“銀錢山”,在盛山公園的東邊,由一條東河隔斷,河水環繞山腳而過,象一條白玉帶子纏繞。迎仙山雋秀挺拔,山峰險峻,民間形容她“伸手就能摸到天”。相傳此山是一巨龍之首,龍尾遠在幾公里之外的茂林,山有3道寨門,只有東、西、北3條曲徑小道才能入門進寨,有一夫把關萬夫莫開之勢。
銀仙山一年四季景色各異,春夏時節,茫茫山坡野花怒放,奼紫嫣紅,碧綠如茵;初秋到來,滿坡草地色彩斑斕,遠接天際;寒冬降臨,便大雪紛飛,銀裝素裹。山頂有一萬餘米的開闊之地,有文昌廟遺址和李宗羲祀祠。文昌廟位於迎仙山山頂,是一座三層的塔式建築,一層供有文昌菩薩,二層是魁星神,三層為及陽星,據說建廟是用來鎮妖避邪,也是老百姓希望風調雨順、去祈禱膜拜的勝地。被毀的廟址現還依稀可見。李宗羲祀祠建於清末,位於迎仙山山麓,面臨清江,遙望盛山。祀祠為土木結構,面積一畝有餘,祠內供有清光祿大夫兩江總督李宗羲及其歐陽夫人的全身坐姿塑像,廳後是李宗羲及其夫人的合葬墓。祠堂四周松柏成林,百鳥雲集。解放後祠堂改建成學校,墓已平毀。李宗羲死後不久,縣裡士紳為表彰其功德,集資修建李宗羲神道碑,俗稱“烏龜碑”。整座碑高6米,碑座為一昂首伸足的靈龜,高約1.6米,碑首鐫刻有“五龍捧聖”浮雕,圖案中有“聖旨”兩個金字。碑石正中刻有“誥授光祿大夫振威將軍兵部尚書兼右都御史兩江總督李公宗羲神道碑”,兩側有篆書對聯,為萬州翰林趙尚輔手筆。烏龜碑體積為8.4立方米,估計重量在5噸以上,用一整塊綠沙石鑿成。只可惜在“十年浩劫”中被“橫掃”掉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