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零售市場

農產品零售市場又稱農產品消費市場,它是農產品的最終交易場所,反映著農產品的生產者、加工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多方面經濟關係。

特點

(1)市場輻射範圍較小,多限於周圍的消費並與中心集散市場接近;

(2)交易方式主要是現貨交易,交易數量小;

(3)在農貿市場上,小批發商業和小零售商業是這類市場的主要供應者,部分農產品是生產者直接在市場銷售,這類農產品主要是鮮活農產品;

(4)在超市中,農產品及食品的連鎖、配送是其供貨的基本形式,市場上出售已加工的農產品為主,當然也有鮮活農產品;

(5)農產品價格高於產地市場和批發市場。

演變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大中城市生鮮農產品零售部門發生了深刻變化。根據零售主體的不同,零售市場的變遷大致可分為以下3個時期:

國營菜場時期(1980~1984年)。由於受改革開放以前農產品統購統銷流通體制的影響,此間城市農產品市場由國營商業公司一統天下。如水果蔬菜由國營果菜公司統一經營,水產品專門由國營水產品公司經營等。該時期國營菜場是城市生鮮農產品經營的主體。

農貿市場時期(1985~1995年)。1985年以後國家放開了大部分農產品的銷售。特別是蔬菜、水果、肉類及水產品等生鮮農產品的購銷,形成了以批發市場為樞紐,以城鄉集貿市場為末端的農產品流通體系(趙爾烈,2003)。批發市場的出現是該階段中國生鮮農產品流通領域的重要創新。中國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有別於國際社會一般定義的批發市場,它們是批零兼顧的農產品市場,因而也是該階段中國城市農產品零售市場不可忽略的組成部分。

超市迅速發展時期(1996年至今)。中國連鎖超市起步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當時的超市主要經營日常生活用品和加工食品的零售業務。隨著連鎖超市競爭的加眉Il≤超市經營理念的變化以及國外超市(家樂福等)所發揮示範效應的影響,1996年在北京、深圳等地開始出現生鮮農產品超市零售(俞海峰,2003)。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農產品超市經營快速發展。1996年超市經營農產品所占的市場份額幾乎為零,2000年超市經營農產品的份額在大城市的農產品銷售中已占到20%以上(方昕,2001),2003年全國74萬家超市銷售總額4600億元,其中約有1250億元是水果、蔬菜、水產品和肉類在內的生鮮農產品,占27%。超市生鮮農產品經營市場份額的持續上升表明,到超市買生鮮農產品日益成為中國大中城市居民新的消費方式。

國家有關政策的推動是超市迅速發展的一個主要原因。2000年以來,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等大城市先後制定政策,推進農貿市場超市化改革的進程。2002年北京市出台的農產品流通體系發展規劃中指出:在農產品零售中,到2005年連鎖超市、社區菜市場的銷售比重達到70%~80%,早市、集貿市場的銷售比重降為20%~30%;到2008年連鎖超市、社區菜市場、無店鋪銷售的銷售比重達到90%以上,早市、集貿市場的銷售比重降為10%(北京市商業委員會,2002)。2004年中央1號檔案提出,要加快發展農產品連鎖、超市、配送經營,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將城市農貿市場改建成超市,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到城市開辦農產品超市。

因此,儘管中國超市經營農產品還處於導入階段,但在消費需求和政府政策的推動下,超市生鮮經營必將迅速發展並逐漸成為一種趨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