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考古雜誌
刊名:農業考古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主辦:江西省社會科學院
周期:雙月
語種: 中文;
開本: 16開
ISSN:1006-2335
CN:36-1069/K
《農業考古》為國內外首創篇幅最大的專業性考古雜誌,著重從考古學和生產力角度研究我國古代農業技術的成就和歷史,貫徹古為今用的方針,普及農業歷史知識,為實現代化服務,同時用較多的篇幅介紹國外農業起源、稻作起源、農業歷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農業考古研究的理論、方法及先進技術,供國內學術界借鑑、參考。
《農業考古》著重從考古學和生產力角度研究中國農業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技術的發展歷史,探討中國農業的歷史規律,總結其經驗教訓,貫徹古為今用的方針,普及農史知識,為實現中國農業現代化服務。主要欄目有:農史研究和農業現代化、農業的起源、稻作起源研究、農業考古發現與研究、農業歷史研究、農業文明研究、農業工具、農業水利、林業、園藝、茶葉、漁業、畜牧獸醫、古農書、古農學家、農業與飲食、農業與醫學、少數民族農業以及資料索引、農史動態等。1990 年以前為半年刊, 1991 年起該為季刊,每期 300 多頁,為國內外篇幅最大的專業學術刊物。國內外公開發行,已發行到日、美、英、法、德、澳、意、瑞典、加拿大、韓國、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幾十個國家。至目前為止,已出版 85 期。為了更好地為現實服務,適應自上世紀 80 年代末全國茶文化熱潮興起新形勢,從 1991 年起《農業考古》該為季刊,將原有的“茶葉”專欄擴充為《中國茶文化專號》 , 每年 2 、 4 期固定出版(至今已出版 27 輯),因而也成為國內外篇幅最大、最具權威的茶文化刊物,並在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和香港、台灣等地區建立特約經銷處。
2005 年,為了適應現實需要,經上級出版部門批准,又將《農業考古》該為雙月刊,每年 3 、 6 期固定為“三農問題研究專號”,專門發表有關“三農”問題的學術研究文章,也受到國內外讀者的歡迎。
早在上世紀 80 年代,《農業考古》就已被中國農業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列為農業科學核心刊物,被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列為民族學的核心期刊、被復旦大學列為文史類核心期刊。經西北農業大學圖書館用“引文分析法”測度評價,在全國 15 種文物考古、歷史核心刊物中居第四位。 1993 年 12 月,經華東地區優秀報刊評審會評選,獲得優秀刊物一等獎。 2003 年《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 2004 年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編委會確定為“中文核心期刊”,2007年入選為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 2008 年再次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編委會確定為“中文核心期刊”。
《農業考古》為國際標準 16 開本, 四色彩色精印,全年共 6 期,每本定價 20 元,全年定價 120 元。國內統一刊號: CN36 — 1069/K ,國際標準刊號: ISSN1006 — 2335 。
投稿須知
1、來稿要求論點明確、數據可靠、邏輯嚴密、文字精煉,每篇論文必須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單位所在地及郵政編碼、摘要和關鍵字、正文、參考文獻和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一般為導師)簡介(包括姓名、性別、職稱、出生年月、所獲學位、目前主要從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頁地腳處註明論文屬何項目、何基金(編號)資助,沒有的不註明。
2、論文摘要儘量寫成報導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方面內容(100字左右),應具有獨立性與自含性,關鍵字選擇貼近文義的規範性單詞或組合詞(3~5個)。
3、文稿篇幅(含圖表)一般不超過5000字,一個版面2500字內。文中量和單位的使用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最新標準。外文字元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黑、白體,上下角標應區別明顯。
4、文中的圖、表應有自明性。圖片不超過2幅,圖像要清晰,層次要分明。
5、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採用順序編碼制,請按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編號。所引文獻必須是作者直接閱讀參考過的、最主要的、公開出版文獻。未公開發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請採用腳註方式標明,參考文獻不少於3條。
6、來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後,5個工作日內審稿,電子郵件回復作者。重點稿件將送同行專家審閱。如果10日內沒有收到擬用稿通知(特別需要者可寄送紙質錄用通知),則請與本部聯繫確認。
7、來稿文責自負。所有作者應對稿件內容和署名無異議,稿件內容不得抄襲或重複發表。對來稿有權作技術性和文字性修改,雜誌一個版面2500字,二個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數,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況,請在郵件投稿時作特別說明。
期刊查詢
查詢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