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農民按當地的氣候環境、土壤情況、各種農作物生長特性,不誤農時地安排耕作,形成一年24個季節的生產習俗,並總結而成為生產農諺,成為農業生產的指導準則。如正月“立春浸種開春鑼”,“雨水種上水”說明種子出芽;可播下秧田。“春前柑、桔、桃、李、柰,春後楊萄、橄欖、柿”說明果樹稼接的時候。“正月桃開花,好種瓜”說明種各種瓜果的時間。二月驚蟄春分,“辦好田等秧”。三月清明緊接穀雨天,搶插早稻莫誤時。“平原插清明,山區布穀雨”說明山區插秧比平原晚些。但“早田布穀雨,晚田布處暑”,都是適時的。立夏小滿,主要在田間管理,芒種季節注重防蟲,“芒種蝶(益‘),堵著就食”。到了夏至,早熟稻便可收割了,故有“夏至稻好試”農諺。小暑收早冬,大暑布晚田。所謂“六月收早冬,家神也欲請落龕”,說明搶收搶插的繁忙。立秋有些尚未插完晚稻的,繼續插秧,名為布秋田。處暑則進入除草管理。八月白露、秋分,白露收好芋,柚、柿、楊桃等水果是大採摘季節。晚禾要風吹,希望猛日重露,禾稻生長才能莖壯葉茂。如碰上秋霖雨,便會只長葉不發桿,諺云:“晚田最怕秋霖雨,一點一聲愁。”到“秋分稻含春”,就要曬田防蟲。寒露稻在抽穗灌漿,最怕寒露風。碰到寒露風,穀粒便會不飽滿,因而選種插秧要掌握時間,以便抽穗揚花時避過寒露風。霜降油尖稻彎腰,則要扎草人驚霜降鳥(禾花雀),“霜降鳥,(來時成群,數以千計)一食便了了”。“十月立冬收晚造,收起種落又再忙。”這時稻底薯要管好,收好冬便培土。冬種小麥,芥菜要開始種植。“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這是農民對耕作時序重要性的總結。冬春之交,冬種要搶時。雙雪到冬至,農事主要對冬種作物管理,對園田要犁地曬土,興修水利。雙寒一過等春到,農事至此,準備“筅塵”過年(迎春),醃芥菜、曬蘿蔔乾,做備耕工作。
相關詞條
-
毛南族習俗
毛南族服飾與附近的壯族相似,男女都喜歡穿著藍色和青色的大襟和對襟衫。婦女穿鑲有兩道花邊的右開襟上衣及滾邊褲子,留辮梳髻。戴手鐲、銀牌等飾品,尤其喜歡戴花...
-
立春習俗
立春,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即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立春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
迎春 祭祖 咬春 句芒神 鞭春牛 -
仫佬族習俗
仫佬族是中國一個古老的民族,仫佬族的主要習俗有祭"牛欄神"、舞草龍、搶花炮、象步虎掌等等。主要節日有"依飯節",又稱"喜樂節"。禁忌有:挖煤時不許講不吉...
-
瑤族習俗
瑤族習俗很有民族特點,瑤族男女服裝主要用青、藍土布製作。男子喜著對襟無領的短衫,下著長褲或過膝短褲。婦女喜著無領大襟上衣,下著長褲、短裙或百褶裙。瑤族婦...
-
哈薩克族的習俗
哈薩克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和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其餘分布在甘肅、青海等部分地區。
-
清明習俗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是中華民族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屬於慎終追遠、禮敬祖先、弘揚孝道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清明節習俗甚多,全國各地因...
習俗 文化內涵 各地習俗 食品 淵源 -
撒拉族習俗
主要聚居在地處黃河沿岸的青海省循化地區。
-
漢族習俗
中國的漢族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古老民族,由於其歷史悠久,文化發達,所以風土人情多姿多彩,豐富異常。 中國漢族的文化豐富多彩,在其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過程中,開...
姓氏 婚姻 宗教 信仰多神 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