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工黨桃源支部

簡介

中國農工民主黨桃源支部於1998年12月18日成立,其前身是1983年5月成立的常德木材貯運公司(俗稱沅水局)農工黨支部(時任支部主委劉厚福)。1996年更名為農工桃源陬市支部,支部主委黃永金。農工黨桃源支部現有黨員22人,其中有市政協委員1名,縣政協委員5名(其中一名政協常委)。現任支部主委文懿縉。
多年來,農工黨桃源支部在中共桃源縣委的正確領導下,認真履行參政黨職能,積極參政議政,為桃源經濟的繁榮與社會事業的發展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獻計獻策,並利用黨員中醫衛界人士比較多的優勢開展扶貧義診活動。支部堅持每年送醫送藥下鄉,楓樹鄉的童嶺村、袁家港村,龍潭鎮的松山寺村、楊溪橋鄉和平村、稻羅坪村,深水港鄉子賢村,楓樹鄉敬老院等,都留下了支部黨員的足跡。支部也曾多次參加市、縣兩級政協組織的義診活動,截至2009年 6月止,義診人數累計達2千多人次,為病人免費發放價值近2萬元藥品。
農工黨桃源支部先後被農工黨中央、農工黨湖南省委、農工黨常德市委評為先進基層組織、優秀黨支部。原支部主委黃永金曾被評為農工黨全國優秀黨員。
現任支部委員簡介:
主 委:文懿縉 桃源縣政協常委 縣城管綜合執法局副局長
副主委:謝菊仙 常德市政協委員 縣文昌中學工會主席
付宏高 桃源縣政協委員 縣衛生局副局長
支 委:甘 平 桃源縣政協委員 縣人民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
鄭立宏 縣疾控中心職業病防治科科長

知識連結

中國農工民主黨
中國農工民主黨是我國各民主黨派中創建最早的政黨之一,是一個以醫藥衛生界知識分子為主的民主黨派。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國民黨左派領袖宋慶齡、鄧演達等人,不滿於蔣介石背叛革命的行徑,於同年11月1日在莫斯科以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的名義,發表了一份宣言,宣告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的成立。宣言傳到國內後,一些原國民黨左派人士和失去聯繫的共產黨人,以譚平山、章伯鈞等為首於1928年初在上海建立了中華革命黨。鄧演達被選為黨的總負責人,在鄧未回國前,由譚平山作為總負責人主持工作。1930年5月,鄧演達秘密回國。經過幾個月的醞釀準備,鄧於同年8月主持改組了中華革命黨,改稱為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並親自草擬了《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政治主張》(即黨綱),提出了平民革命的一系列主張。這個綱領的中心是堅持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徹底肅清帝國主義在華的勢力;推翻蔣介石的統治,建立以農工為重心的平民政權;立即實行耕者有其田,並通過國家資本主義的形式過渡到社會主義。在鄧演達領導下,該黨發展很快,一度曾轟轟烈烈,並準備實際武裝起義反對蔣介石的獨裁。由於叛徒出賣,鄧演達於1931年8月不幸被捕,三月後遇害,使該黨受到嚴重破壞。
1935年中國共產黨發表《八一宣言》後,該黨於同年11舉行第二次全國幹部會議,決定改名為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推舉黃琪翔為總書記,並通過《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政治綱領》,明確提出團結抗日、實行民主政治的主張。1941年3月,該黨參與發起和組織中國民主政團同盟,並與其他黨派一起,對於促進國共合作、抗戰到底以及開展民主運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抗日戰爭勝利後,該黨積極參加了爭取和平民主、反內戰反獨裁的鬥爭。1947年2月該黨在上海舉行第四次全國幹部會議,將黨的名稱改為中國農工民主黨,選舉章伯鈞為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彭澤民為中央監察委員會主席。會議發表宣言,呼籲全國人民和各黨各派共同推進團結,實現和平統一,建設一個獨立富強的中國。1948年5月,農工民主黨積極回響中共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倡議。次年1月,章伯鈞與其他民主黨派負責人發表《我們對時局的意見》的聯合宣言,表示願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將革命進行到底。隨後,農工民主澡積極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籌備工作,並於9月作為人民政協的參加單位之一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建國後,農工民主黨先後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和《章程》總綱作為自己的政治綱領,制定了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治路線,並與中國共產黨互相監督,親密合作。其組織成份也逐漸由軍政人員和中下層公教、技術人員等,轉變為擴大對中上層知識分子的團結,並以醫藥衛生界人員為聯繫和發展重點。農工民主黨團結和推動所屬成員和所聯繫的民眾,積極參加了民主改革、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並為發展我國的醫藥衛生事業作出重要貢獻。
中國農工民主黨各時期主要領導人為:鄧演達、黃琪翔、章伯鈞、彭澤民、季方、周谷城、盧嘉錫、蔣正華、桑衛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