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二師三十團

農二師三十團

農二師三十團位於塔克拉瑪乾大沙漠東北邊緣,天山支脈瑪扎山南麓,地處天山支脈瑪扎山南坡沖積扇和塔里木平原地帶,東距巴州首府庫爾勒市70公里,南疆鐵路、314國道、輪(輪台)庫(庫爾勒)石油公路和庫(庫爾勒)庫(庫車)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 全團擁有國土面積65.47萬畝,耕地面積10.5萬畝,農田防護林面積8691畝,經濟林面積2.3 萬畝,機械總動力26312千瓦,是一個以農為主,農、工、建、商,科、教、文、衛全面發展的現化化國營農場。現有總人口10919人,在職職工3332人。團轄32個建制單位。 2012年12月24日,兵團隆重舉行各農業師更名揭牌儀式,慶祝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正式批准將13個農業師的名稱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建設第×師”更名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師” 。因此,簡稱”農二師三十團“隨之微調為”二師三十團“。

團場簡介

農二師三十團位於塔克拉瑪乾大沙漠東北邊緣,天山支脈瑪扎山南麓,地處天山支脈瑪扎山南坡沖積扇和塔里木平原地帶,東距巴州首府庫爾勒市70公里,南疆鐵路、314國道、輪(輪台)庫(庫爾勒)石油公路和庫(庫爾勒)庫(庫車)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 全團擁有國土面積65.47萬畝,耕地面積10.5萬畝,農田防護林面積8691畝,經濟林面積2.3 萬畝,機械總動力26312千瓦,是一個以農為主,農、工、建、商,科、教、文、衛全面發展的現化化國營農場。現有總人口10919人,在職職工3332人。團轄32個建制單位。

2012年12月24日,兵團隆重舉行各農業師更名揭牌儀式,慶祝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正式批准將13個農業師的名稱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建設第×師”更名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師” 。因此,簡稱”農二師三十團“隨之微調為”二師三十團“。

歷史概況

歷史照片 歷史照片

農二師三十團始建於1958年,隸屬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二師庫爾勒墾區,團部所在地雙豐鎮,是農二師的西大門。

農二師是一支具有光榮歷史的老部隊,農二師的前身為山東渤海軍區教導旅,組建於1947年2月,其骨幹來自三五九旅和晉綏軍區,1949年2月統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兵團二軍步兵第六師。1949年,在黨中央、毛主席的命令下,挺進新疆,一手拿鎬,一手拿槍,投入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

五十多年來,該師已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內建成了焉耆、庫爾勒、塔里木、若羌和且末四大墾區。全師共擁有17個農牧團場,160多個工交建商及其它企事業單位。擁有67.82萬公頃耕地,播種面積65.68千公頃,2001年末人口為19.76萬人,在崗職工5.48萬建商貿全面發展、經濟建設與社會進步事業共創輝煌的大型聯合經濟實體。

經濟概況

近年來,三十團黨委緊緊圍繞“發展壯大團場、致富職工民眾”為目標,進一步深化改革,不斷調整和最佳化經濟結構,面對中央加快推進新疆和兵團跨越式發展的歷史性重大機遇,三十團提出了突出特色強一產,創新機制興二產,拓寬路子活三產,確立了“穩棉、保果、強牛、增煤”的“強團富民”發展戰略,取得了明顯成效。充分做好優質棉基地建設、出口果園註冊果園建設、萬頭奶牛養殖基地建設和有機肥生產、棉蛋白生產、煤炭生產等項目的謀劃、篩選、推介、開發、建設等工作,種植業堅持棉花戰略, 認真貫徹落實農業“十大”主體技術和“六項”精準農業的實用技術, 大力推廣棉花優良品種、精量播種、雙膜覆蓋、加壓滴灌、測土施肥等新技術推廣套用, 2010年實現籽棉總產3200萬公斤,單產431公斤。全團實現生產總值2.5億元,同比增長15.1%,其中:一產實現增加值2.1億元,同比增長17.1%,二產實現增加值1705萬元,同比增長8.7%,三產實現增加值2298萬元,同比增長3.6%。在崗職均收入1.88萬元,增長20.8%。三十團加大了團部城鎮化建設和文明生態小康連隊建設步伐,科、教、文、衛成績喜人,民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平安團場建設深入人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