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幸福鎮位於雲縣西南部,東至幫穀梁子與臨滄縣螞蟻堆鄉、章馱鄉為鄰,南與耿馬縣勐永鄉相鄰,西與永德縣、鳳慶縣相接,北與頭道水鄉相鄰,南北相距35.5千米,東西相距24.2千米。行政區劃
雲南幸福鎮下轄18個村委會:哨山、邦挖、幸福、掌龍、海東、忙峨、邦洪、控抗、勐底、邦信、紅崗、邦別、篾笆山、灰窯、盤村、乾坡、老魯山、慢遮,有194個村民小組,178個自然村。全鎮共有20多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56.28%,主體民族為彝族、傣族、拉祜族等。鎮內設黨政綜合辦公室、鄉鎮企業辦公室、組織、人事、司法、人民武裝、農保、環保、村鎮規劃、民政、科協、計畫生育、黨校、總務、統計、農經等部門。
行政代碼:530922106 | 行政級別:鎮 |
長途區號:0883 | 車牌號碼:雲S |
面積:662.3km2 | 郵政編碼:675800 |
身份證前六位:530922 | 隸屬政區: 雲縣 |
自然狀況
總面積662.3平方千米,是全縣14個鄉鎮中面積最大的一個鎮。鎮政府駐地海拔1030米,距縣城公路距離50千米,直線距離38千米。年平均氣溫18℃~20℃,年降雨量1100~1200毫米。全鎮國土資源面積662.3平方公里,是雲縣面積最大的一個鄉鎮,南汀河穿壩而過,素有“頭頂香蕉、腳踏鳳梨”之美稱,物華天寶,資源豐富。全鎮總人口44191萬人,2008年上半年農村經濟總收入達908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385萬元。境內居住著以彝族為主的傣族、布郎族、傈僳族、漢族、白族、壯族、普米族、滿族、苗族、回族、拉祜族、納西族、佤族、畲族等16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54%,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品種、品位及儲量在雲縣首屈一指,尤以銅礦、錳礦、鉛鋅礦、鐵等最為可觀,有銅礦廠1座,矽廠2座,各類探礦點11個。
動植物資源
幸福鎮珍稀動植物和物產豐富,有名貴中藥材20多種,花卉80多種,珍貴林木、野生珍禽異獸數十種,南汀河沿河兩岸文物勝跡諸多,壩區稻田連片,蔗田如海,果樹成林,田疇如畫,民族村寨星羅棋布,自然風光、人文風情構成了一道優美的熱帶河谷風光。水電資源
幸福鎮境內水資源儲量豐富,南汀河穿壩而過,穿越12個村寨。主要河流共3條,分別是南汀河、盤河、勐回河,水能總蘊藏量100940.9千瓦。政府所在地處於幸福電站、掌龍電站、盤河電站三個水電站中間,三個萬千瓦級水電站在幸福建成使用,使幸福成為了怒江水系水電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素有“南汀河明珠”的美稱。全鎮擁有輸電線路520公里。2007年實施了投資1002萬元的忙峨河土地開發治理,恢復農田1700多畝;截至目前,全鎮擁有大小水利工程2006件。2007年來新建和改善人畜飲水工程982件。礦物資源
幸福鎮境內礦產資源較為豐富,以銅礦、錳礦、鉛鋅礦、鐵礦、金礦等最為可觀,已有有銅礦廠1座,矽廠2座。銅礦礦石儲藏量約200萬噸,主要分布在紅崗村、邦洪村、邦信村等;錳礦礦石儲藏量約150萬噸,主要分布在勐底村、掌龍村等;鉛鋅礦礦石儲藏量約120萬噸,主要分布在控抗村、邦別村、邦洪村等、掌龍村等;鐵礦儲藏量為50萬噸,主要分布在忙峨村、紅崗村、乾坡村等;金礦礦石儲藏量為20萬噸,主要分布在掌龍村等。老街銅礦廠始建於1993年,年採礦3萬噸,產值1200萬元,上交稅收80萬元,礦石儲藏量為60萬噸。交通資源
幸福以特殊的區位優勢和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為依託,歷來商賈雲集,商業貿易繁榮。境內祥臨二級公路沿北而過,國道214線穿壩而過,羊耿公路33公里,羊勐公路43公里,歷來是通往東南亞國家的咽喉要衝。全鎮道路長達2300公里,其中村鎮公路382.43公里,蔗區道路1841.57公里,縣鄉公路高速化,村鎮公路通達率100%,村組公路通達率80%。有集貿市場3個,分別是幸福街、打馬卡街、板凳街。幸福街始建於1958年,位於幸福鎮幸福村,占地面積1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2007年農副產品成交量2035噸,成交額8743萬元,工業消費品成交額2350萬元。打馬卡街位於幸福鎮勐底村,始建於1983年,占地面積2400平方米;板凳街位於灰窯村,始建於清朝初年,占地面積2400平方米。便捷的交通,完善的農村交通網路,健全的集貿市場,拉動了全鎮政治、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2012年7月份開始重新修繕羊耿公路,修完後蓋公路將達到一級公路標準。
歷史沿革
古有茶古道,今有214線國道、祥臨高等級公路,歷來是西南亞國家進入內地的咽喉要衝。考古發掘有距今3000多年春秋戰國時期的銅鼓、銅鐘、銅矛及青銅器冶煉遺址,是瀾滄江流域人類文化的主要發祥地;獨特的地理位置,秀麗的山川風物,四季無寒暑的氣候以及便利的交通,使幸福的文化有了較大發展。建於明朝時期的忙峨“奉天恩遺址”、歷史悠久的蔑芭山“萬明寺院”、神秘的萬明山原始森林、怡人的天然溫泉、獨具民族特色的傈僳澡堂靜靜地臥躺在這片土地上,仿佛正給行人講述一個個古老的故事,深深吸引著遠方的朋友。萬里長河嵌明珠,勇立潮頭競風流。在黨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在中共雲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幸福鎮的各項事業,將如同南汀河畔火紅的木棉花,在時代春風的吹拂下,更加璀璨奪目、艷麗嬌嬈!
經濟建設
幸福熱區資源豐富,土地寬廣、肥沃,是雲縣最大的農業產業基地。幸福鎮堅持糧蔗穩鎮、林畜富鎮、科技強鎮的工作思路,抓好“三大支柱產業、六大農產品基地”建設,依託新農村建設理事會,依託產業協會,依託“黨群致富聯合體”,壩區“林蔗畜沼”一體化協調發展,山區、半山區“林草畜沼”一體化協調發展,有力的促進了全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2007年末全鎮完成農作物種植76953畝,甘蔗總面積達9.5萬畝,農業產量30.25萬噸,工業入榨量28萬噸,初制酒精產量達100餘噸,農業年產值達6000萬餘元;蔗農收入569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34.46%,逐步形成了一鎮一品一企的產業發展格局,是全縣最大的甘蔗生產基地之一。泡核桃基地通過近幾年的努力,產業化發展已初具規模,總面積達81805畝,產量達400多噸;發展種植茶葉10607畝,其中高優茶園2009畝,發展紫膠3460畝,澳洲堅果1720畝,木瓜3294畝,木薯1200畝,甘薯1710畝,芭蕉芋6127畝,膏桐11092畝。大力發展壯大養殖業,把實施“林蔗畜沼”一體化示範工程作為探索蔗區經濟良性循環發展的切入點,規模養殖業發展迅猛,實現大牲畜存欄19912頭,羊存欄29405隻,豬存欄63584頭,家禽存欄219948隻,畜牧業收入達451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比重達27.36%。成功打造了張畢山生豬養殖專業組。張畢山自然村2008生豬養殖實現從零星養殖到專業養殖,從家庭副業到主導產業的根本性轉變,較短時間內實現了農民快速增收,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道路中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好路子。全組實現生豬存欄2220頭,養殖戶達100%,比07年增54.3%;生豬出欄3881頭,收入達165萬元,占全組經濟總收入的53.2%,比07年增長48%。勞務經濟快速發展,2007年勞務輸出2500多人次,勞務輸出創收1800多萬元。2002年至2007年,全鎮農、林、牧總產值從5942.2萬元增加到14548萬元,增長59.15%,年均增長11.83%,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88.11%。
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6511億元,比2002年增長60.62%,年均遞增12.12%;農民人均純收入2518元,比2002年增長58.42%,年均遞增11.68%;糧食總產量達19977噸,比2002年增長21.06%,年均遞增4.21%;人均占有糧食396公斤,比2002增長13.64%,年均遞增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