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在恭愍王以前,權門士族在高麗政權內一直占絕對優勢。但隨著元朝的衰落,到恭愍王時期,在蒙古人的卵翼下滋生的權門士族勢力日益下降,與之相反,新興士大夫及武臣階層的勢力日益壯大。1356年,恭愍王依靠新興階層的支持肅清了奇、權兩族的勢力。隨後,他又任用出身“卑賤”的僧侶辛盹進行改革,這次改革從政治上和經濟上沉重打擊了權門士族,新興士大夫階層在政權中占據了優勢地位,這就為高麗同即將建立的明朝建立友好關係奠定了基礎。因此,明朝剛建立,高麗就派使節到明朝,順利地建立了同明朝的友好關係。如果不是權門士族的衰落,這種關係如此順利地建立是不可想像的。
但是,辛盹的改革並未徹底清除權門士族,其殘餘勢力仍舊留在高麗政權內,他們時刻準備反攻。早在恭愍王時期,奇權兩族餘黨就逐漸糾集殘餘勢力,起來攻擊辛盹,先是指責辛盹與許多女人接近,進而又“上匿名書,告辛盹謀逆”,恭愍王竟為讒言所惑,“流辛盹於水原”,後又殺了辛盹與其他改革派。至此,權門士族重新占據了高麗的統治地位,在他們的操縱下,十歲的辛盹被立為高麗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