輦霧

輦霧

輦霧(學名:Syzygium samarangense),又名蓮霧、洋蒲桃、紫蒲桃、水蒲桃、水石榴、天桃、爪哇浦桃、璉霧,桃金孃科,原產印度、馬來西亞,尤以爪哇栽培的最為著名,故又有“爪哇蒲桃”之稱。在海南蓮霧被稱為“點不”,也稱為“撲通”,因為經常從樹上掉下來撲通一聲響,有些海南人只認識“點不”,卻不知道蓮霧為何物,在廣東它也被稱做“棉花果”,潮汕地區稱為“蓮霧“。台灣的蓮霧是17世紀由荷蘭人引進台灣,台灣屏東是最有名的產地,是一種主要生長於熱帶的水果。隨著科學昌明,蓮霧除了原來的紅色和綠色以外,還有新品種的暗紅色蓮霧。在馬來西亞稱為“水翁”,馬來西亞人一般是切開後沾酸梅粉(話梅粉)吃。 果實頂端扁平,下垂狀表面有蠟質的光澤。果肉呈海綿質,略有蘋果香味。輦霧的種類很多,果色鮮艷,有的呈青綠色,有的呈粉紅色,還有的呈大紅色。蓮霧的果實中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鈣、磷、鉀等礦物質,適合治清熱利尿和安神,對咳嗽、哮喘也有效果。中國台灣、福建,廣東及廣西有栽培,果實可供食用。

形態特徵

輦霧 輦霧

輦霧屬於喬木,高12m。嫩枝壓扁。葉對生,葉柄極短,長不過4mm,有時近於無柄;葉片薄革質,橢圓形至長圓形,長10-22cm,寬6-8cm,先端鈍或稍尖,基部變狹,圓形或微心形,上面乾後變黃褐色,下面多細小腺點,側脈14-19對,以45度開角斜行向上,離邊緣5mm處互相結合成邊脈,另在靠近邊脈1.5mm處有1條附加邊脈,側脈間相隔6-10毫米,有明顯網脈。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長5-6cm,有花數朵;花白色,花梗長約5毫米;萼管倒圓錐形,長7-8毫米,寬6-7毫米,萼齒,半圓形,長4毫米,寬加倍;雄蕊極多,長約1.5cm,花柱長2.5-3cm。果實梨形或圓錐形,肉質,洋紅色,發亮,長4-5cm,先端凹陷,有宿存的肉質萼片。種子為1顆。花期5-6,果熟7-8月。

品種分類

輦霧自南洋引進台灣後,由政府輔導及農民自行改良,已產生許多品種。

深(大)紅色種

深紅色種輦霧。

•俗稱:本地種輦霧。

•色澤:深紅色。

•果狀:果形小,倒扁圓錐形,有長有短,平均果長約4.4厘米,果色深紅色,果肉白色帶淡紅色,甜味低,稍帶澀味,中空,顏色十分鮮艷,耐貯藏,糖度約6.4Brix,一般平均果重約44公克。

•簡介:在台灣栽培歷史最久,果型最小,顏色鮮麗,可惜稍帶澀味,甜度最低,是台灣早期的輦霧。

•產地:台灣。

•產期:北部7-9月;南部5-7月。

粉紅色種

•俗稱:南洋種輦霧。

•色澤:深紅色。

•果狀:果形大,圓錐形,果皮粉紅色至暗紅色,水份高味清甜,平均果長約6.7厘米,果頂寬約6.4厘米,縱經與橫徑相近,糖度約10-14°Brix,最高可達18Brix,平均果重約90~150公克。

•簡介:早期自南洋引進,為目前台灣栽培最多,即俗稱“黑珍珠”,最具經濟價值的栽培品種。

•產地:屏東縣、嘉義縣。

•產期:北部7-9月;南部5-7月;經產期調節:屏東縣:12-7月。

黑珍珠輦霧

•屏東縣改良品種,1961年林邊鄉農民開始於崎峰村沿海一帶種植輦霧,因當地地質鹽份含量高,外加海上吹來南風,“台灣俗諺:南風透輦霧著甜”,雖然所生出來的蓮霧果實小,但因色澤暗紅,反光看起來像發亮的珍珠,且風味極甜且不酸,糖度高於12°Brix,故稱之“黑珍珠”。

•產地:主要產區分布於屏東縣林邊鄉、枋寮鄉、枋山鄉、佳冬鄉、南州鄉、麟洛鄉;嘉義縣梅山鄉。

黑鑽石蓮霧

•由高雄市六龜區果農以“疏果”及“套袋技術”,培育出果實特大、果色深紅帶光澤、水分多、清甜爽口的蓮霧,稱之“黑鑽石”。

•產地:高雄市六龜區、廣西欽州。

黑金剛蓮霧

•由黑珍珠輦霧改良,培育出果實大,為與高雄市六龜區“黑鑽石”區隔,稱之“黑金剛”。

•產地:屏東縣林邊鄉、南州鄉、廣西欽州。

白色種

●俗稱:白輦霧、白殼仔輦霧、新市仔輦霧、翡翠輦霧。

•色澤:乳白色或清白色。

•果狀:果形小,長倒圓錐形或長鐘形,果肉乳白色,具清香略帶酸味,果長約5.0厘米,果頂寬約4.4厘米,近果柄一端稍長,糖度約12Brix,平均果重約34公克。

•簡介:果型細小,產量較低,栽培不多。

•產地:台南市新市區。

•產期:南部5-7月。

輦霧 輦霧

青綠色種

●俗稱:二十世紀輦霧、綠殼仔輦霧、香果輦霧、凸臍輦霧。

•色澤:青綠色帶光澤及臘質。

•果狀:果形大,扁圓形,具特殊香氣,果約5.1厘米,果頂寬約5.4厘米,近果柄一端稍窄,果頂微凸,故又被稱為“凸臍輦霧”,糖度約8.8Brix,平均果重59公克。

•簡介:果形似芭樂,因果肉薄、形色不佳,易落果,易長徒長枝,故栽培不多。

•產地:高雄市。

•產期:5-7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