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輝南大米生長周期長,光照時間長,色澤清白、籽粒完整飽滿,光亮透明,飯香濃郁,鬆軟油亮,飯粒完整,米飯冷後不回生。輝南大米是低糖米,不產生胃酸;晶瑩剔透、香味奇特、口感極佳,米粒較長,飯熟時香飄四溢。
產地環境
地理位置
通化市輝南縣地處吉林省東南部,位於東經125°58′49″—126°44′49″,北緯42°16′19″—42°49′15″之間。東于靖宇縣相接,西於梅河口市毗鄰,南和東南與柳河接壤,東北與樺甸市搭界,地處長白山龍崗山脈,背靠長白山區的資源寶庫,面對松遼平原的富饒糧倉,集山區特點和平原優勢於一身。年平均氣溫4.1℃,5—9月份積溫大於2700℃,年平均降水762毫米,年平均光照2598小時,無霜期130—140天。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逐漸升高,地貌屬於低山、丘陵、台地和河谷平原地貌類型。氣溫屬於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特有的地理位置和生態環境為輝南大米特有品質的形成提供了優越的條件與保障。
氣候特徵
輝南縣四季分明,冬冷夏熱,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風大幹燥,夏季濕熱多雨,秋季溫和涼爽,冬季漫長寒冷。年平均氣溫4.1℃,年平均降水量為762毫米,年平均光照2598小時,5—9月份積溫大於2700℃,無霜期130—140天,高溫多雨,雨熱同季,有利於水稻生長,8—9月份水稻出穗到成熟期,平均溫度在19—21℃,晝夜溫差較大,平均溫差11.3℃,有利於水稻乾物質的積累,適中的降水量,適宜的氣候溫度,正是水稻得以高產豐收的先決條件。輝南地區的獨特氣候特點形成了輝南大米直鏈澱粉(15—20%)含量適中的產品質量特色。
水系水文
輝南縣境內地表水7.5億立方米,地下水1.71億立方米。天然飲用礦泉水水源地55處,日流量達10.8萬噸,全縣有自然泡沼65個,水面面積166.7公頃,全縣共建水庫、塘壩602座,其中,中型水庫3座,小(Ⅰ)型水庫6座,小(Ⅱ)型水庫53座,小塘堤壩2449座。水利工程設施配套齊全,蓄排灌控制能力較強。主要河流有輝發河、大柳河、三通河等大小70餘條河流,三通河、輝發河自西南向東北匯入第二松花江。獨特的地理位置有利於農田灌溉,為水稻生長用水提供了有利條件。輝南縣水資源豐富,而且水質非常好,經檢測各項指標已達到礦泉水的要求,又自然形成多處泉眼,造就了輝南大米膠稠度(膠稠度>60毫米)適中,不粘、不乾,適口性好,食味品質高的特點。
土壤類型
輝南縣的水稻種植區域主要分布在縣境內的輝發河,大柳河、三通河、石道河、蛤蟆河五大河流流域,土地類型主要是草甸土型、水稻土、白漿土和沖積土為主,pH值在5.5—7.5之間,非常適合水稻生長。有機含量平均為4.32%,日滲透量3.8毫米—6.8毫米,土壤質地鬆軟,有利於水稻根系的發育。全氮含量0.12—0.25%,全磷含量0.65%—0.20.%,全鉀含量1.4%—2.5%,土地肥沃,有後勁,水稻生長穩定,並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保證了水稻生長和各種養分的需求。輝南縣水稻主產區土地肥沃,屬於偏酸性土地,土地滲透性好,是輝南大米優良品質獨特的先決條件。輝南縣特有的土壤使輝南大米膠稠度和直鏈澱粉含量適中,食味品質高的獨有質量特色。
歷史淵源
據《輝南縣誌》記載,明末清初(1570年—1640年),在長白山區龍崗山脈冰霧山腳下(現今吉林省輝南縣慶陽鎮),一群200多人的朝鮮族移居部落,選中了這片山清水秀、土地肥沃、宜人居住的地方落戶開荒,他們依託蛟河墾殖種稻,加工大米。最早期的粳稻種植、大米加工技術由此進入了輝南。這支朝鮮族移居部落用粳米釀造米酒和製作打糕,亦農亦工、亦商亦貿。高麗城很快輻射周邊形成商棧,交易粳米、米酒、打糕及山貨,商貿往來使粳稻種植和大米加工技術相繼進入了蒙、滿、漢等民族,漸漸的被廣為利用,形成了稻米種植的規模。
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兼併輝發部落(現吉林省輝南縣輝發城鎮境內),守獵途中偶償此米,覺口感極佳,遂在輝發河畔設圍場命專人監管種植生產,作為朝廷貢米。
清嘉慶和道光年後,荒民陸續進入輝南,並私自小面積種植稻米。光緒四年(1878年)圍場開禁放墾,民間變小片地為連片地廣為墾殖,並一直作為貢米進貢朝廷。大米產量也隨之提高並交易至南方其他地區。宣統元年(1909年),清政府向輝南縣輝發城一帶,移民墾荒,當時種植的是旱粳稻,經過多年的經驗積累,逐步將旱粳稻改為旱育苗水田、移栽。並引用輝發河水進行灌溉,使水稻的栽培技術逐步擴廣到平原地區。人們利用攔河壩、水泡、塘壩等水利資源開墾水田,種植水稻,使水稻種植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輝南縣按照全國北方農業會議指示精神積極發展水田,輝南大米種植生產迅速發展壯大,水稻的種植面積為4126公頃。
1956年,輝南縣號召大力興修水利工程,發展農業經濟,水稻種植面積成倍增長。
20世紀60年代,輝南縣試驗推廣了水稻床育苗和少量的水稻薄膜育苗技術,改變了水床育苗的老辦法。
20世紀70年代初期,輝南縣大搞水稻薄膜濕潤育苗,鏟秧移栽。70年代後期,搞水稻追肥,水稻薄膜旱育苗。
20世紀80年代,輝南縣在總結過去行之有效的經驗基礎上,水稻栽培技術有了較大發展,栽培水平有明顯提高,全縣大面積推行水稻薄膜旱育苗。
1982年,輝南縣水稻旱育苗面積達114。9公頃,占育苗面積的63.7%。輝南縣農業科學技術推廣總站在推廣這項技術措施方面成績顯著,榮獲國家科委、國家農委的表彰獎勵。
2005年以來,輝南縣通過建立綠優水稻標準化示範區,選用優良的水稻品種,實現標準化栽培和田間管理。實行精加工,精包裝,進一步提高輝南大米的檔次,增強了品牌效應和產品質量的可信度。
生產情況
2013年,輝南大米在長春市場達到6%,吉林省市場占有率達到了4%,年產優質大米8萬餘噸,產值達14億元以上。全縣有各類水稻加工企業80戶,年加工能力在100萬噸以上。
2016年,輝南縣發展綠優米種植條件的水田30萬畝,年產量23萬噸,年產優質大米20萬噸以上,產值達13.5億元,有生產加工水稻的企業30餘戶。
2017年,輝南縣現有水田面積40萬畝,其中30萬畝被農業部綠色食品辦公室、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批准為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
產品榮譽
1987年,輝南大米憑藉特有的品質和香甜的口感,曾被選為黨的“十三大”專用米。
2006年,輝南大米被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選入為中央機關專供米。並被吉林省人民政府評為“吉林省放心米”。
2007年,輝南大米被評為“吉林省暢銷大米品牌”。在第一屆、第二屆和第五屆中國東北亞投資貿易博覽會中被評為金獎產品。先後獲得了綠色食品標誌和有機食品標誌使用權,被評為吉林名牌產品,並獲得中國第六屆和第七屆國際農業博覽會金獎和吉林省優質農產品等榮譽和稱號,產品暢銷東北及北京、天津、上海、西安等國內近30個大中城市。
2014、2015、2016年連續三年,輝南大米分別獲得第十五、十六、十七屆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
2014年10月1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輝南大米”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2015年11月,輝南大米獲上海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輝南大米產地範圍為吉林省輝南縣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豐優307、輝粳7號、宏科67、吉粳88等適宜當地種植的粳稻品種。
二、立地條件
土壤類型為水稻土,質地為壤土,有機質含量≥2%,pH值5.5至7.0。
三、栽培管理
1.育秧:4月中旬,旱育缽盤稀播,秧齡期35天至40天,播種量≤200克/平方米。
2.插秧:5月中下旬插秧,密度≤20萬穴/公頃,每穴2株至3株。
3.施肥:每年施用優質有機肥≥30立方米/公頃。
4.灌溉:地表水直流灌溉。
5.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收穫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穀粒黃熟達到95%時收割,自然晾曬。
五、加工
風選→清理→去雜→礱穀→谷糙分離→碾米→精選→分級→檢驗→包裝→入庫。
六、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色澤清白、籽粒完整飽滿,光亮透明,飯香濃郁,鬆軟油亮,飯粒完整,米飯冷後不回生。
2.理化指標:膠稠度≥65毫米,直鏈澱粉含量15%至20%;蛋白質含量≥7%,堊白粒率≤6%。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輝南大米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吉林省輝南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吉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輝南大米的檢測機構由吉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