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紡業

輕紡業

輕紡工業,是生產消費資料的工業部門,包括紡織、食品、造紙、醫藥、日用消費品生產等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輕紡產品不僅是人民的基本生活資料,也廣泛用於國防、重工業、文教衛生等方面。輕紡工業是國家積累資金和出口創匯的重要生產部門。因此,輕紡工業的發展在民族地區經濟建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輕紡工業,是生產消費資料的工業部門,包括紡織、食品、造紙、醫藥、日用消費品生產等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輕紡產品不僅是人民的基本生活資料,也廣泛用於國防、重工業、文教衛生等方面。輕紡工業是國家積累資金和出口創匯的重要生產部門。因此,輕紡工業的發展在民族地區經濟建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輕紡工業的發展
舊中國成立後,由於黨和政府的關懷和重視,在沿海省市的大力支援下,使原來輕紡工業基礎十分薄弱的民族地區獲得迅速發展。原來幾乎是空白點的西藏、新疆也辦起了輕紡工業,特別是內蒙古、寧夏、廣西、青海、雲南等省區的發展速度還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可喜的是民族用品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以滿足各族人民的需要。
(二)主要輕紡工業部門的發展與分布
紡織工業是指用棉、麻、絲、毛等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加工成各種紗、絲、線、繩、織物及其染整製品的工業部門。按生產工藝紡織工業可分為棉、毛、絲、麻和化學纖維五大門類。
建國後,根據國家的需要和原料供應的可能條件,民族地區積極發展了紡織工業,已基本上擺脫了生產的落後面貌。特別是近十年來又有了新的發展,初步形成了一個部門較齊全的棉、毛、絲、麻、化纖相結合的紡織工業體系,出現了一批具有現代化生產能力的棉毛紡織工業中心,遍布民族地區。
1.棉紡織工業。民族地區棉紡業具有悠久歷史。建國後棉紡工業得到迅速發展,在一些省區新建和擴建了一批具有一定現代化生產能力的企業,新疆、廣西、雲南、內蒙古等省區發展較快。棉紡業在布局上多集中於條件較好的城市,如烏魯木齊、石河子、柳州、南寧、桂林、梧州、包頭、昆明、銀川、貴陽等地。
2.毛紡織工業。我國毛紡業已有千年歷史。內蒙古、新疆、西藏等自治區是著名的牧區,原材料極其豐富。建國後,毛紡業得到迅速發展。目前,內蒙古、甘肅、新疆、青海等羊毛產地的毛紡綻占全國比重由建國初的9%提高到33%。1988年民族地區年產毛線達1.74萬噸。呢絨為2654萬米。內蒙古的山羊絨、駱駝毛產量居全國首位。毛紡業集中在內蒙古的呼和浩特、海拉爾、通遼、赤峰,新疆的烏魯木齊、和田、伊寧、青海的西寧,西藏的林芝等地。
3.絲紡織工業。我國是世界上生產絲綢最早的國家,素有“東方絲國”之稱,著名的“絲綢之路”享譽中外,絲紡業按原料可分為:桑蠶絲紡織業和柞蠶絲紡織業兩種。在民族地區有廣西的南寧和桂林、貴州的遵義、新疆的和田等是桑蠶絲織業較發達的地區,內蒙古的扎蘭屯是柞蠶絲產地。
4.麻紡織工業。我國麻纖維資源豐富,種類多,分布廣。目前,在麻纖維資源中套用最廣泛的有黃麻、紅麻、苧麻和亞麻四種。黃、紅麻屬硬質纖維,是十分重要的包裝物料。苧麻和亞麻屬軟質纖維,為重要的衣著原料。
民族地區麻類工業分布情況是:苧麻、黃紅麻紡織業主要分布在廣西。廣西的苧麻紡織業發展較快。目前已有15600紡綻,南寧、 桂林絹麻廠生產品種多,富麗多采,暢銷國內外。黃紅麻紡織業,自1969年建成廣西南
寧第一個麻紡織廠以來,至今已發展到9個麻紡廠。 亞麻紡織主要分布在寧夏、內蒙古和吉林延邊等地。
5.化學纖維工業。化纖工業是一種新興的紡織工業部門,我國化纖工業起步較晚,而民族地區發展化纖工業就更晚,但發展較快。目前,除西藏、青海兩省區沒有化纖工業外,其它六個省區均有發展。據統計,有化纖紡織工業企業達9個,年產化學纖維25265噸,主要分布在廣西、雲南、新疆、內蒙古和寧夏等省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