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軸向滑移面分別對應於在依據對稱面進行反映後再繼之以沿平行對稱面方向進行ul或bI或rI滑移的場合。需特別注意的是,切勿將滑移面本身的取向(即其面的法線方向)與滑移向量的方向混淆。
滑移面
兩相鄰滑移帶間有一定的間距,且帶的厚度也不相等。這表明晶體的滑移變形是不均勻的,它只是集中發生在某一些晶面上,而滑移帶或滑移線間的另一些晶面並沒有滑移。
材料學上,把這些能夠進行滑移的晶面稱為滑移面。
研究指出,滑移面通常是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滑移方向也是滑移面上原子密度最大的方向。這是因為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或晶向之間的原子間距最大,原子間結合力最弱,故沿著這些晶面及晶向進行滑移所需的外力最小,最容易實現。
位錯的滑移只有在該位錯線與它的柏氏矢量b構成的晶面上才可能進行。位錯線與它的柏氏矢量構成的晶面,稱為該位錯的滑移面,又叫可滑移面。
位錯的可滑移面與晶體的滑移面不是一回事。我們知道,一定晶體的滑移面,是指該晶體中的原子密排面。因為在這種晶面上,滑移才容易進行。相對於位錯的可滑移面,晶體的滑移面又叫易滑移面。位錯線不一定都恰好在晶體的滑移面上,所以,它的可滑移面不一定是易滑移面。顯然,只有在可滑移面上的位錯才可能進行滑移;只有當可滑移面同時又是易滑移面時,滑移才容易進行。
相關研究
利用自行研製開發的剪下蠕變細觀試驗裝置與軟弱煤岩細觀力學特性測控軟體,對邊坡潛在滑移面關鍵區紅砂岩進行系統剪下蠕變試驗研究,分析紅砂岩在不同載荷水平的剪下蠕變作用下細觀裂紋擴展的時空演化規律及破壞後破裂面形態特徵與剪下蠕變強度之間的關係,初步探討邊坡的滑移機制 。
結果表明:剪下蠕變作用下,紅砂岩巨觀蠕變變形與細觀裂隙擴展同步進行;紅砂岩裂紋擴展方向與剪下應力方向具有一定偏差,且出現多次分岔;裂紋多為繞晶體邊緣擴展,擴展路徑的不規則性受到岩體晶體分布特徵的影響;岩體不同成分之間的應力回響差異、變形不協調和微裂隙之間的相互作用 。
促進了裂隙的萌生和擴展,裂隙多在張拉和剪下共同作用下形成;破裂面粗糙度與剪下蠕變強度呈非線性遞增關係,曲率呈先增大後減小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