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環境[名詞]

軟環境[名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軟環境是相對硬環境而言的一個概念,它是指物質條件以外的諸如政策、文化、制度、法律、思想觀念等外部因素和條件的總和。在現有的環境下,這些因素又集中體現在機制上。 軟環境就是在經濟發展中。相對於地理條件、資源狀況、基礎設施、基礎條件等“硬體”而言的思想觀念、文化氛圍、體制機制、政策法規及政府行政能力水平和態度等。 硬環境和軟環境,是依據傳播活動參加者的感受所作出的分類。

簡介

《現代漢語詞典》附:新詞新義

[軟環境]指物質條件以外的環境,如政策、法規、管理、服務、人員素質等方面的狀況:提高辦事效率,改善投資~。

軟環境問題無一不與人有關,其實質是腐敗現象的量變過程,因此,抓軟環境尤其要以人為本,狠抓廣大幹部職工的思想建設,首要一條就是講政治。講政治,就必須堅持黨的宗旨意識,完全徹底、全心全意為人民、為基層服務,用優質服務打造良好的軟環境。講政治,就必須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大局利益為重,以民眾利益為重,從小事入手、大局著眼,謀求全市經濟發展、民眾致富的大目標。講政治,就必須認真貫徹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指導思想,嚴肅黨紀政紀。軟環境出現的問題,必然會損害或阻礙經濟發展。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基礎,就必須維護黨的威信和統一。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反映在軟環境上的問題是對黨的執政能力的損害,必須用鐵的紀律嚴加整治。

區別

硬體環境指硬體設施,例如高速公路、電網、電信網路等等

軟體環境指人文環境,例如公民素質、政治制度、社會輿論等等

硬環境和軟環境,是依據傳播活動參加者的感受所作出的分類。

所謂硬環境,是指由傳播活動所需要的那些物質條件、有形條件之和構築而成的環境。所謂軟環境,是指由傳播活動所需要的那些非物質條件、無形條件之和構築而成的環境。

就存在形式來說,硬環境是一種物質環境,軟環境是一種精神環境。作為物質環境,它被限定或固定在一定的地理位置上(如湖畔的出版大廈,山頂的發射塔)和人為的具體的物質空間之中(如大禮堂、會議室、演播廳)。它獨立於人們的意識、體驗之外,具有靜態的和硬性的特徵。作為精神環境,它反映了社會風氣、媒介管理、群體風貌、生活狀況、信息交流等情況。它是一個被人體驗和意識的世界,具有動態的和軟性的特徵。

就條件準備來看,由於硬環境是存放、容留傳播活動的由有形物質條件構成的空間和場所,其重要性、緊迫性容易立即呈現出來,因而引人矚目、容易得到重視;而軟環境是圍繞、瀰漫在傳播活動四周的由無形的精神因素構成的境況和氣氛,其重要性、影響力是緩慢呈現的,因而容易被人忽視。另外,硬環境的需求比較具體、明確,一旦滿足即可看到成效;而軟環境的需求往往比較模糊,難以量化,即使付出代價也難立即看到效果。這也是人們忽視軟環境建設的一個原因。正是在這些情況下,我們希望人們在重視硬環境建設的同時,千萬不要忽視軟環境的建設。否則,不僅傳播活動在硬環境中獲得的良好效果會消失在軟環境之中,而且會由於能量內耗而導致兩種環境都產生負面效應。

作用

良好的軟環境,是生產要素聚集的窪地、人才嚮往的高地、商務成本降低的盆地和經濟效益提高的福地。哪裡的軟環境好,哪裡就會聚集更多的生產要素,其經濟活動就會出活力、出效益。因此,軟環境就是生產力,最佳化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軟環境建設對於地區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牽動作用和重要的基礎作用。軟環境不過硬,發展這個硬道理就硬不起來;軟環境搞不好,經濟建設就難以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抓軟環境就是抓機遇、就是抓振興,就是抓發展和解放生產力。特別是當前地區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從東南沿海,到中西部地區,到處都在談軟環境,比軟環境,抓軟環境,形成各自競爭優勢。所以,講發展,談振興,就要充分認識軟環境建設的重大意義,從而搶抓發展先機。

在招聘活動中,應聘者除了對招聘單位的硬體進行理性比較之外,還非常看重招聘單位的軟環境,良好的企業文化、企業形象和工作氛圍,都是吸引人才的有力條件。因此招聘廣告的創意與藝術性主要體現在標題和廣告語普遍採用感性訴求的方式,—改用人單位冷冰凍的面孔,用濃濃的人情味去打動求職者的心,用生動活潑之筆墨表達出招聘單位求賢若渴之情、尊重人才之情、關愛人才之情、欣賞人才之情、同甘共苦之情。(以上內容節選自《套用寫作》雜誌2001年第5期《招聘廣告的創意》)

核心內容

《閩北日報》在“著力打造投資軟環境”中對投資軟環境是如此解釋的:

投資軟環境是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核心內容,它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著力營造開明、開放的思想環境

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如果我們不在環境創新上下苦功夫,我們將喪失掉大量的外來投資,錯失發展的良機。要牢固樹立“你投資我歡迎,你創業我支持,你發財我發展”的觀念,努力實現“雙贏”、“多贏”。要堅決摒棄“部門利益至上”的狹隘心態,牢固樹立“人人關心企業,人人為企業服務,人人都是投資環境”的觀念,增強大局意識;要堅決摒棄“你不求我不辦”的官僚心態,牢固樹立“部門圍繞企業轉,企業需求我服務”的觀念,增強服務意識。

著力營造重商、親商的服務環境

在硬體設施差距逐漸縮小的今天,招商的主要競爭手段是服務。誰擁有最優質高效的服務,誰就能吸引更多的投資者。江西革命老區興國縣提出“服務上做保姆,感情上是兄弟,工作中當考生,後勤方面像娘家”,很值得我們深思;而江蘇省通州市則在招商引資、助商扶商中做到“領導、部門、能人三靠前”,更值得我們學習。營造服務環境,很重要的是表現在政府服務的質量和辦事效率方面。政府領導經濟工作的方式要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責任型轉變,政府的公務員也要真正實現“管理員”向“服務員”的角色轉變。要把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作為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的突破口來抓。政府要以規範的方式為客商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務,讓企業進入一個平台就可以辦成一系列的事情,從而減少企業的交易成本。如北京正式成立投資促進局,集企業投資前諮詢、投資中服務、投資後投訴受理為一體,形成全程服務。政府工作人員要換位思考,客商投資要儘快出效益,一切環節都要力爭提速,讓速度的壓力來催化每位辦事人員的責任與服務意識。

著力營造誠信、守信的信用環境

信用環境是投資軟環境的關鍵因素。資本安全是投資者考慮的第一因素。誠信就是財富,有誠信,人氣就旺,商機就多,發展就快。從政府角度說,打造優質的信用環境,應從兩個方面入手,第一個層次是政府要提高“公信力”,堅決防止政策多變、政出多頭、因人行政、條塊不一的現象。一些地方一些官員引資時胸脯拍得震天響,一旦客商入門則官氣十足,愛理不理,確實令客商心寒;第二個層次是中介機構要有良好的信用,客商到一地投資興業,必然要與一系列中介機構打交道,政府部門一定要嚴格管理這些中介機構,嚴防中介機構在執業過程中壟斷經營,為了一己之利損壞投資者利益,破壞投資環境。

著力營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環境

人才、信息、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在競爭機制的作用下,除了向成本低、效益高、投資安全便利的區域流動外,還會向那些環境優美、生活舒適、人際關係和諧、機制完備的地域流動。為此,我們必須抓好公民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市民素質,大力推進抓黨風、正官風、促民風、立新風的“四風”建設,同時,不斷淨化、綠化、亮化、美化我們的城市,提升城市的品位。要為投資者生活居住、子女就學、醫療保健等方面提供便利,使他們創業投資、興業經商皆能各得其所,自由自便。

重要組成

法制環境是軟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司法機關的工作情況和行政機關的工作情況。它是影響招商引資和百姓創業的重要因素。法制環境是軟環境中的第一環境。那么,良好的法制環境是怎樣的?它應該包括四方面的內容:規範的、公正的、高效的、寬鬆的。

所謂“規範的”。就是地方政府和部門的政令、決策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政府機關嚴格履行職責,既不越權又不失職。政府言而有信、措施透明,執法檢查要合法、不擾民。

所謂“公正的”。就是政府部門要嚴格遵守世貿組織規則和我國政府的承諾,平等對待各類市場主體,做到對國企、私企一樣,中外企業一樣,不搞厚此薄彼。正確行使自由裁量權,執法符合社會正義。

所謂“高效的”。是說行政機關在實施行政管理中,一切從方便民眾、有利於經濟發展著想。注重提高工作效率,特事特辦,急事急辦,不推諉扯皮,不搪塞拖拉,節省行政成本。

所謂“寬鬆的”。行政機關應該認真落實對企業的優惠政策和扶持措施,該減免的減免,該收的費用按下限收取。對企業在經營中遇到的困難熱心幫助解決,發現輕微違法行為的,以教育為先。對嚴重違法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做到守法者生產經營順暢,違法者寸步難行。要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必須做到八句話、十六個字:“合法、正確、公正、公開、合理、文明、規範、高效”。

建設要求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軟環境工作要重點把握的五個環節

一、要在體制改革上求突破。按照撤、並、減、輪的要求,深入推進行政事業單位改革,建立精幹、高效、規範的執法主體和公務員隊伍。做到:應撤的堅決撤,應合的儘量合,該減的人員必須減下來。

二、要在制度建設上求保障。一是要持之以恆地加強制度建設,二是要將行之有效的制度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

三、要在政策措施上求最佳化。一是制定政策標準要高,要達到“三個最”。即“待遇最惠、門檻最低、服務最佳”。二是推行政策手段要高。三是落實政策效益要高。

四、要在監督制約上求強化。在監督環節上,要注重督查,限期整改;在查處環節上,既要做到公開,又要體現嚴厲。

五、要在運行機制上求實效。在這方面,要“發揮一個作用,激活兩個層面,抓好一個載體”。發揮一個作用:指的是發揮紀檢監察機關的責任主體作用;激活兩個層面:一是激活領導幹部和廣大公務員這個層面,二是激活企業和各類市場主體這個層面;抓好一個載體:就是要抓好市公共服務中心這個載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