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簡介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距石登鄉政府所在地9公里,距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縣城100公里。該村下轄核登、青沙地、小梨箐等9個村民小組,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75人。國土面積23.02平方公里,海拔1,800米,年平均氣溫24℃,年降水量225毫米,適合種植玉米、水稻等農作物。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自然資源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有耕地總面積5,060.70畝(其中:水田451.90畝,旱地4,608.80畝),人均耕地3.20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10,10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5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35畝,主要種植核桃、花椒等經濟林果;草地355.99畝;荒山、荒地11,707.48畝,其他面積7,305.33畝。有銅礦、鐵礦等礦產資源。
人口衛生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有農戶374戶,共有人口1510人,其中男性910人,女性600人。其中農業人口1510人,勞動力944人。該行政村以漢族、僳僳族為主,是漢族、僳僳族混居地,其中漢族550人,僳僳族942人。
到2008年底,該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510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285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石登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3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石登鄉衛生院9公里。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路,通電,通電視,無路燈。該村有368戶飲用井水;有338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91%;有286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3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77%、6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0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4戶,分別占總數的27%和15%。
該村到石登鄉道路為通路,進村道路為柏油麵,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距離最近的車站9公里,距離集貿市場9公里。該行政村共擁有拖拉機1輛,機車4輛。該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51.90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06.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6畝。
到2009年底,該村建有沼氣池農戶5戶,建有小水窖7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5戶。該村有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個自然村已通路,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6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36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4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文化教育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建有國小3所,校舍建築面積410.00平方米,擁有教師8人,在校學生155人,距離石登中學9公里。該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89人,其中小學生155人,中學生34人。
基層組織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5個黨小組,共有黨員43人,少數民族黨員21人,其中男黨員40人、女黨員3人。村委會由村支書、村主任、副主任等組成。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44人。
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7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356.30畝。
農村經濟
2009年,該村經濟總收入293.0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8.68萬元,占總收入的33.7%;畜牧業收入103.39萬元,占總收入的35.3%;林業收入22.17萬元,占總收入的7.6%;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收入44.75萬元,占總收入的15.3%;工資性收入11.91萬元,占總收入的11%。農民人均純收入1598元。該村外出務工收入26.1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1人(占勞動力的6.5%),在雲南省內務工12人,到雲南省外務工1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5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7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356.3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我村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是: 1、醫療設施不完善,還未解決民眾看病難的問題。 2、人畜飲水困難,學校師生廚房簡陋。 3、本村有7個小組還未通公路,制約了我村社會經濟的發展。。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我村今後的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核桃 特色產業,種植面積210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1100頭、牛550頭、羊3200隻。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70人,充分利用我村優勢,以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力爭在2016年人均收入增加到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