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文化

《車文化》是交通文化建設研究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交通為人員流動和物資流通提供基礎條件,為人和物的空間位移提供運輸服務,是支撐經濟良性發展、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的基礎性產業和服務性行業。交通是一個古老而年輕的行業,自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以至信息社會,交通就一直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而演進,並構成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交通發展的歷史偉績和現代成就為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貢獻,與此同時,在這個歷經風雨的漫長歲月中,勤勞智慧的中華民族創造了與歷史俱進、與時代同步的豐富多樣、絢麗多彩的交通文化,為中華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不斷發展增添了更加豐富的內涵和更為亮麗的色彩。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車文化》從多個層面、多個領域系統地總結了交通文化源遠流長的發展歷史、積澱豐厚的特色文化、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絢麗多彩的建設成果。

作者簡介

張國方 ,武漢理工大學汽車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出生於1965年6月,籍貫於隨州,先後在武漢理工大學取得學士、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為汽車行銷與分銷物流;汽車服務企業信息化;汽車生態工程。

圖書目錄

總序
導論
前言
第一章 車文化辨析
一、車文化的概念與構成要素
二、車文化的特徵與表現形式
三、車文化與交通文化的關係
第二章 縱橫管窺車文化
一、放飛夢想——從輪到車
二、夢想成真——自走式車輛的發展
三、百舸爭流——汽車品牌文化
四、風情萬種——汽車造型與色彩文化
五、源遠流長——車文化的形成與發展
第三章 走近營運汽車
一、營運汽車
二、司乘人員的職業特點和職業人格特徵
三、營運汽車的主體文化
第四章 營運汽車的規制文化
一、有關交通參與者的規制及其價值取向
二、道路交通中涉及車輛的規制及其價值取向
三、法規中對道路交通經營企業的規制及其價值取向
第五章 營運汽車的行為文化
一、營運客車司乘人員的行為規範
二、貨物運輸從業人員行為規範
第六章 營運汽車的文化建設與實踐
一、道路運輸服務文化建設
二、實踐成果
第七章 豐富多彩的車文化
一、汽車影視作品
二、汽車遊戲
三、郵票里的汽車
四、車模型
五、汽車博物館
六、汽車雜誌與報刊
七、汽車俱樂部文化
八、汽車會展
九、賽車運動
十、汽車廣告
十一、車的延伸寓意
第八章 汽車引領文明
一、汽車改變物質世界
二、汽車引領精神文明
附錄 認識汽車
參考文獻

文摘

第一章 車文化辨析
車是人類社會用於征服和改造自然的一種物質發明,是隨著社會、經濟、技術發展而不斷完善的生產或生活工具。車推動了社會進步,並在發展中被賦予了多種社會功能,其影響從物質層面逐漸滲入到社會文化層面,形成了特定的車文化:反過來,這種車文化,也從思想和行為上影響和規範著人們的造車、用車和管車的活
動,且在實踐中反映出鮮明的時代特徵與企業特徵。而今,車文化的表現形式豐富多彩,已經成為現代工業文化和交通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車文化的概念與構成要素
(一)車的概念及功用
車自發明以來,經過數千年的發展,衍生出很多形式。今天,我們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車:
從自身不帶動力的腳踏車、手推車、腳踏三輪車、馬車等各類人畜力車,到自身具備動力汽車、火車等可自走的車:
從各種適於道路行駛的輪式車,到用於非道路條件越野行駛的履帶式車;
從我們常見的轎車、客車、貨車等通用運輸車輛,到具備專門用途(非運輸使用)的各種專用、特種車輛,如翻斗車、水泥攪拌車、灑水車、垃圾車、清掃車、救護車、消防車、吊車、機場加油車、高空作業車等:
從汽油車、柴油車等以石油為燃料的車,到電車、電動車、天然氣車、石油液化氣車、氫燃料車等不以石油為燃料的車:
從民用汽車,到坦克車、裝甲運兵車、火炮傳送車、軍事指揮車等軍用車輛;
從無軌道約束“自由”行駛的汽車、腳踏車等,到有軌道、有架線的火車、無軌電車、有軌電車、輕軌客
車等;
從駕駛室和車箱裝備完整的車,到只有駕駛室的動力頭,或無動力頭的掛車、半掛車:
從戶外移動從事運輸或專項作業的車,到主要在室內或場站使用的叉車、桁車、起吊車:
從在地球表面“行走”的水陸兩用車,到在月球表面行走的月球車;

序言

國民之魂,文以化之;國家之神,文以鑄之。“加強文化建設,明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這不僅深刻闡明了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更為新時期加強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交通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交通行業的靈魂,是實現交通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精神支柱。交通運輸是支撐經濟良性發展、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的基礎性、先導性產業和服務性行業,服務是其本質屬性。基於這一認識,我們提出了“交通發展要服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人民民眾安全便捷出行”,提出了“發展現代交通業,建設一個更安全、更通暢、更便捷、更經濟、更可靠、更和諧的現代公路水路交通系統”。從文化的角度看,這也正是我們基於交通運輸的本質屬性和交通行業的神聖使命所作出的價值選擇,是交通文化的核心內涵,是引導交通事業科學發展的價值導向,也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關於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具體體現。
交通部黨組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工作。2006年全國交通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努力建設具有鮮明行業特點和時代特徵的交通文化,用文化和精神的力量凝聚全行業,使交通行業更加充滿活力。不斷開創交通事業發展的新局面。”2006年6月26日召開的全國交通行業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會議更加明確地提出:“加強交通文化建設,努力增強行業軟實力”,力爭文化建設在今後五年內取得明顯進展。隨後,部印發了《交通文化建設實施綱要》,對交通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工作原則和工作措施作出了具體安排和部署。這是交通部頒布的第一個有關交通文化建設的重要檔案,它強調新時期交通文化建設要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建設具有鮮明時代特點和交通行業特色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要以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線,以弘揚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為重點,大力加強精神文化建設;要在實踐中加強探索和研究,系統總結交通文化建設的豐碩成果,確立符合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和交通事業發展要求的交通行業的核心價值體系;要實施“五個一工程”,即形成一批交通文化研究成果,提煉一種交通精神,徵集確定一個交通行業徽標,創作一批交通文藝作品,完善一批交通博物館,將全行業文化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全面增強交通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不斷增強交通行業的凝聚力,提升交通行業的影響力,提高交通發展的軟實力,為交通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
為全面深入推進交通文化建設工作,2006年11月部務會議研究決定成立了交通文化建設研究工作指導委員會,按照行業文化、系統文化、專業文化、企業文化四個層次,分別成立了交通行業文化建設研究總課題組和公路文化、道路運輸文化、交通規費征稽文化、港口文化、海事文化、救撈文化、船檢文化、航海文化、廉政文化、公路執法文化、長江航運文化、交通公安文化、路文化、橋文化、車文化、站文化、船文化、航標文化、航道文化、交通行政機關文化、交通企業文化和交通事業單位文化等22個子課題組,由行業內有一定研究基礎、有積極性、有較好的支撐條件、具體代表性的部門或單位牽頭,並邀請文化學、管理學、社會學等方面的專家學者共同參與,按照力求出精品的要求,系統地開展了交通文化研究工作。經過廣大研究人員一年多的辛勤勞動和艱苦努力,研究工作進展順利,取得了一批可喜的研究成果。出版這套多卷本的《21世紀交通文化建設研究與實踐》系列叢書,是交通文化建設研究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叢書從多個層面、多個領域系統地總結了交通文化源遠流長的發展歷史、積澱豐厚的特色文化、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絢麗多彩的建設成果。“系統文化”側重於交通行業不同系統的特色文化研究,重點提煉和闡述了各系統具有系統特色的價值理念:“專業文化”側重於不同專業領域的特色文化研究,重點收集、挖掘和整理了交通行業物質文化成果;“企業文化”側重於交通行業不同組織的特色文化研究,重點梳理、凝鍊和展示了各類交通組織的特色價值理念、行為規範和形象標識。整個研究工作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將“鋪路石”、“航標燈"等交通行業傳統精神與包起帆、許振超、陳剛毅等先進典型所展現的時代精神有機結合,在建設交通行業核心價值理念體系方面做了積極探索。
交通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複雜性的工作,既要整體部署,又要穩步推進。近年來,尤其是實施《交通文化建設實施綱要》以來,全行業日益重視交通文化建設,注重豐富交通發展的文化內涵,取得了一些有行業特點和時代特徵的文化成果,湧現了青島港、天津港等一批優秀企業文化建設單位和青島交運集團“情滿旅途”、南京長途汽車站“愛心始發站”等一批知名服務品牌,形成了南京交通局“交通文化通論”等一批理論研究成果。《21世紀交通文化建設研究與實踐》系列叢書的出版發行,對於全國交通行業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興起交通文化建設新高潮,進一步提高交通行業凝聚力和戰鬥力,推動交通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切實做好“三個服務”,必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