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張孝祥

踏莎(suō)行 張孝祥

古屋叢祠,孤舟野渡。長年與客分攜處。漠漠愁陰嶺上雲,蕭蕭別意溪邊樹。
我已北歸,君方南去。天涯客里多歧路。須君早出瘴煙來,江南山色青無數。
【注】乾道元年(1165年),張孝祥被貶至廣西桂林,次年遭貶落職而放歸。他北歸之後,其友劉子思被貶。

張孝祥 (1132~1169)

中國南宋詞人。字安國,號於湖居士。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歷官尚書禮部員外郎、建康留守、荊南湖北路安撫使等職。主張抗金。晚年因病退居蕪湖。孝祥詩文當時流傳甚廣。文章對南宋王朝腐敗黑暗揭露較深,詩於寫景敘事中也流露了對國家命運和人民生活的深切關懷。存詞220餘首,尤以反映社會現實,表現愛國思想的作品成就最為突出。如〔浣溪沙〕《荊州約馬舉先登城樓觀》,寫懷念北方之思;〔水調歌頭〕《和龐佑父》,表達了抗敵的熱情。代表作〔六州歌頭〕“長淮望斷”,概敘了自紹興議和、符離兵敗後20餘年的社會現狀,對南宋王朝的不修邊備、不用賢才表示了極大的憤慨。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言此詞“淋漓痛快筆飽墨酣,讀之令人起舞”。也有清疏淡遠,放曠豁達之作,如〔念奴嬌〕《過洞庭》等。其詞上承蘇軾,下啟辛棄疾愛國詞派,在詞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今傳《於湖居士文集》40卷,《四部叢刊》本。《於湖詞》3卷,《宋六十名家詞》本。

簡單梳理:

“古屋”“從祠”“孤舟”“野渡”這幾個意象都給人淒清、孤寂、悲愁的感覺。這些地方又往往是分別之地。在這些充滿著離愁別緒的地方,嶺上的廣袤濃雲似乎也籠上了濃濃的愁意,落葉蕭蕭的溪邊樹,也飽含別意。
詞人已北歸,而朋友卻要去南方。這讓詞人產生了天涯倦客多歧路的感慨。詞人希望朋友能夠早日離開那瘴煙之地,來欣賞這江南的青山綠水。

詳細賞析:

這首詞開篇便奠定了情感基調,同時暗示了這首詞創作的緣由。“漠漠愁陰嶺上雲,蕭蕭別意溪邊樹”移情入景,將自己的離愁別緒賦予景物之上,正如王國維所說,“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漠漠”,“蕭蕭”是疊字,使用疊字增添了詩歌的節奏感、音韻感;“漠漠”意為廣漠而沉寂,如“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在張孝祥這首詞中,“漠漠”寫出了山嶺上空烏雲的廣袤和慘澹。“蕭蕭”是風吹樹葉之聲,如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張孝祥詞以此表現濃厚的離情別緒。“漠漠”與“蕭蕭”營造了離別時的蕭條冷落的氛圍,表現了離別的悲愁。
“歧路”在詩文中經常出現,如王勃的“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李白的“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本詞中的“歧路”可以指詞人與友人的分手告別的地方,也可以理解為人生之歧路。由於詞人命運多舛,人生之路多坎坷,所以可以理解為像詞人和友人這樣的人,人生多坎坷之路。自己的命運無法把握,在與友人分別之時,只能盼望友人早點脫離苦海,表現出自己對友人的同情與關心,也表達了詞人自己歷盡艱辛之後的滄桑與感慨。

思想感情

一是"古屋","叢祠","孤舟","野渡"這幾個意象給人淒清、孤寂的感覺,表現了離別的悲愁。二是像詞人和友人這樣的人,人生多坎坷之路。自己的命運無法把握,在與友人分別之時,只能盼望友人早點脫離苦海。表現出自己對友人的同情與關心,也表達了詞人自己歷經艱辛之後的滄桑與感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