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濟俗[1]:民間有病者,閨中以神卜[2]。清老巫擊鐵環單面鼓,婆婆作 態,名曰“跳神”。而此俗都中尤盛[3]。良家少婦[4],時自為之。堂中肉 於案[5],灑於盆,甚設几上[6]。燒巨燭,明於晝。婦束短幅裙,屈一足, 作“商羊舞”[7]。兩人捉臂,左右扶掖之[8]。婦刺刺瑣絮,似歌,又似祝; 字多寡參差,無律帶腔[9]。室數鼓亂撾如雷,蓬蓬秸人耳。婦吻辟翕[10], 雜鼓聲,不甚辨了[11]。既而首垂,目斜睨:立全須人,失扶則仆。旋忽伸 頸巨躍,離地尺有咫[12]。室中諸女子,凜然愕顧曰:“祖宗來吃食矣。” 便一噓,吹燈滅,內外冥黑。人惵息立暗中[13],無敢交一語;語亦不得聞, 鼓聲亂也。食頃,聞婦厲聲呼翁姑及夫嫂小字[14],始共爇燭,傴僂問休咎。 視樽中、盎中、案中,都復空空。望顏色,察嗔喜。肅肅羅問之[15],答若 響[16]。中有腹誹者[17],神已知,便指某姍笑我[18],大不敬,將褫汝褲。 誹者自顧,瑩然已裸,輒於門外樹頭覓得之。滿洲婦女[19],奉事尤虜。小 有疑,必以決。時嚴妝,騎假虎、假馬,執長兵[20],舞榻上,名曰“跳虎 神”。馬、虎勢作成怒,屍者聲傖佇[21]。或言關、張、元壇[22],不一號。 赫氣慘凜[23],尤能畏怖人。有丈夫穴窗來窺,輒被長兵破窗刺帽,挑入去。 一家溫媳姊若妹[24],森森蹜蹜[25],雁行立[26],無岐念,無懈骨[27]。
注釋
[1]濟:泛指濟南府地區。:
[2]閨中以神卜:閨閣中女子以術神來占卜休咎(吉凶),閨,閨閣,女 子居臥處。
[3]都中:指京都北京。
[4]良家:舊謂清白人家。
[5]肉於案:即把肉放在盂內。案,孟,食器,與“碗”通。見《說文通 訓定聲》。
[6]甚設:設備非常齊全。語見《史記·大宛列傳》。此謂供饌十分齊全。
[7]商羊舞:此謂一足著地而舞。商羊,傳說中的一種鳥。《論衡·變動》:“商羊者,知雨之物也;天且雨,屈其一足起舞。”《孔子家語》也有類似 的記載。
[8]扶掖:挾持,架著胳膊。
[9]無律帶腔:不合乎音律,卻拖著長腔。
[10]辟翕(xī吸):開合。
[11]辨(biǎn 扁)了:辨別清楚。
[12]尺有爬(zhǐ紙):一尺多。咫,古長度單位,周制八寸,合今市尺 六寸二分二厘。《國語·魯語》:“其長尺有咫。”
[13]惵(dié蝶)息:畏懼得不敢出聲息。|,恐懼。
[14]翁姑:公婆。
[15]肅肅:恭敬的樣子。
[16]答若響:有向必答。響,回聲。
[17]腹誹:也作“腹非”。口中不說,心裡不以為然。
[18]姍(shàn 善)笑:猶訕笑,譏笑。姍,古“訕”字。
[19]滿洲:滿族,我國少數民族名,簡稱滿。
[20]長兵:長兵器。
[21]屍者:指跳神者。屍,托為神靈附體之巫。聲傖佇:聲音粗重。
[22]關、張、元壇:關,關羽,詳《蕭七》注。張,張飛(?—221), 三國蜀漢大將,字益德,涿郡(今河北涿縣)人,與關羽井稱“關張”。元 壇,即玄壇。趙姓,名公明。此為避康熙帝玄燁諱,改“玄”為“元”。相 傳為秦時人,得道於終南山,被道教尊奉為財神,也稱“趙公元帥”。
[23]赫氣慘凜,成嚴陰冷的樣子。赫氣,威猛嚴厲的氣概。慘凜,陰冷 的樣子。
[24]媼媳姊若妹:此從二十四卷抄本,原作“嫗媳姊若妹”。若,與, 及。
[25]森森蹜蹜(sùsù宿宿):一個接一個緊靠在一起。森森,繁密的樣 子。||,通“縮縮”,緊縮在一起。
[26]雁行立一字排開站著。
[27]無懈骨:意謂都挺直身軀站著,沒有鬆懈的。
譯文
濟南的風俗,民間有生病的人,就在閨房內求神占卜吉凶。請來老巫婆敲打帶鐵環的單面鼓,舞步婆娑,躍然作態。叫做“跳神”。而這一風俗在京城中尤其盛行。良家少婦們也時常自已這樣做。在堂屋中,托盤裡放著肉,盆子裡裝著酒,條几上點燃著大蜡燭,比白天還明亮。一個少婦扎著短裙子,彎屈起一隻腳跳“商羊舞”,另有兩人各抓著少婦一條胳膊,在兩邊架著她。少婦口中念念有詞地絮叨著,像是在歌唱,又像是在祈禱,字句或多或少,長短不齊,雖然不合韻律,卻拖著長腔。室內幾面鼓同時亂打,猶如雷鳴,聲音雜亂刺耳。少婦的嘴唇一啟一合,摻雜著鼓聲,聽不清唱的什麼。不久,少婦低下頭來,眼睛斜視著一旁,站立全靠別人攙扶,不攙扶就向前倒下去。一會兒,少婦忽然伸著脖子高跳起來,離地一尺多高。室內各個女子都嚴肅起來,驚恐地張望著說:“祖宗來吃飯了。”便呼地一口氣吹滅了燈,室內外一片昏黑。人們都驚懼地屏住呼吸立在暗中,誰也不敢交談一句;即使說話也聽不到,因為這時的鼓聲太亂了。“祖宗”吃了不多時,就聽到少婦厲聲呼喚公婆和兄嫂的小名。這才一起點燃蠟燭,躬著腰詢問吉凶。看那酒杯、盆子和托盤裡,都已空空的了。人們看少婦臉色的變化,觀察她面部表情是惱怒還是喜悅,恭恭敬敬地問長問短。少婦有問必答。問病的人中有在內心非議的,神已經知道,便指出某人譏笑我,大不敬,要脫下他的褲子。這個譏笑神的人自顧全身,已是光溜溜的裸體,每每在門外的樹梢上找到褲子。
滿洲的婦女,尊崇侍奉神尤其虔誠,即使有一點兒疑惑,也一定求神來判斷。“跳神”的人常是穿著整潔,騎假虎假馬,拿著長兵器,在床上舞動,叫做“跳虎神”。假馬假虎的姿勢顯示出威武憤怒的樣子。跳神的人聲音粗重,有時自稱是關羽、張飛或趙公明,都不一樣。氣勢威嚴,陰冷可怖。男子如從窗紙上開個小孔往室內偷看,就立即被長兵刃從窗內穿出刺中帽子,挑進屋裡去。一家裡的老婦人、媳婦、姐妹,都嚴肅地瑟縮著,小心翼翼地像群雁排成“一”字形站在那裡,不敢胡思亂想,也不敢輕舉妄動。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 年),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