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傳[世界中文出版社版]

路遙傳[世界中文出版社版]
路遙傳[世界中文出版社版]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路遙傳》是目前海內外華語界第一部路遙傳記著作。本書通過敘述和旁引兩條明暗相間的線索,客觀地勾勒出作家路遙一條線條明晰的人生走向,通過路遙成名前的困惑、在情感方面的痴迷、以及創作時飽嘗的磨難和挫折,凸顯出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上短暫的四十二年的人生經歷中陶鑄出輝煌的文學人生。除此之外,書中還詳細地敘述了路遙閱讀、寫作、生活、工作等細枝末節,為路遙的研究者和愛好者提供了一份詳實的生平檔案。

書籍信息

ISBN:978-988-99962-3-9

出版日期:2013-3

內容簡介

路遙的短暫人生迸發出強大的生命光焰,其作品《人生》《平凡的世界》影響了千千萬萬普通讀者。然而,英年早逝的路遙的人生狀態始終像謎一樣地困擾讀者。《路遙傳》的作者厚夫是路遙生前的忘年交、路遙文學館館長以及路遙研究界的權威之一,掌握豐富的一手資料,披露了大量路遙不為人知的往事,還原路遙的寫作時代,展現他的寫作精神。

路遙簡介

路遙(1949年~1992年),中國當代作家,生於陝北一個世代農民家庭,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該作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後因肝病早逝,年僅43歲。

路遙短暫的人生迸發出強大的生命光焰,他創作的中篇小說《驚心動魄的一幕》、《人生》兩次榮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榮獲我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更為重要的是,他的這些作品提供鼓舞讀者向上與向善的正能量,影響了千千萬萬的普通讀者。然而,英年早逝的路遙的人生狀態始終像謎一樣地困擾讀者 。

作者簡介

李兆慶,作家、出版人。生於七十年代末,河南人。出版個人文集若干本。現為北京寫家文學院副院長、國際華語作家協會副秘書長,北京紅海聽濤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法人。

書籍目錄

引子/1

童年/15

延川行/22

國小/30

中學/44

文革/55

初戀/64

返鄉/79

曹谷溪/86

山花/94

繽紛愛情/104

我的大學/110

閱讀/119

見習編輯/127

畢業後擇業/132

婚姻/151

曲線超越/159

人生/177

厲兵秣馬/209

準備遠征/220

系統閱讀/229

遠征/240

首部脫稿/258

繼續遠征/269

大廈封頂/291

平凡的世界/304

獲獎/316

最後的日子裡/337

西京醫院/346

落日的輝煌/369

後記/381

附錄

《平凡的世界》人物表/387

路遙大事年表/390

路遙語錄/393

重要參考文獻/398

封底題詞

他只用了十年就攀上文學高峰。他刺激我寫出了《白鹿原》。——陳忠實

他是一個優秀的作家,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個氣勢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乾渴的路上。——賈平凹

也許路遙是二十世紀以來,中國的文學版圖上,最後的一個殉道者。——中國作協黨組副書記王巨才

如果說陳忠實給中國農村描寫的增加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把文化視角引入了農村話題,創建了百家村這樣一個文化人格,路遙就是把創新精神,理想精神寄入農村。這是他的秘密,也是他的作品長久不衰的原因。——雷達

他就像拳擊台上的拳擊手,既是紅方,也是黑方。——白描

陝北有一個習俗叫“獻牲”,路遙是把自己作為祭品,獻給繆斯之神的。路遙將給代代的陝北兒女以夢想,告訴他們有一條通往山外的道路。——高建群

路遙不僅僅是一個作家,更是一個思想者,一個崇高的殉職者,他把作品寫入了幾代人的心裡。——何西來

一部作品之所以偉大,一個作家之所以偉大,歸根結底,是因為它的倫理精神是偉大的,是因為它的心情態度是偉大的。——李建軍

作者後記

——寫作這本書的理由

題記:就是有一萬個人同時來為路遙做傳,我也不怕,路遙在每個人心中的形象不一樣。我筆下的路遙是在我心裡走動和思考了二十多年的路遙,二十多年來,路遙走累了,我也思考累了。今天,我終於把他寫了出來。

流年似水,路遙已離開我們整整二十年,在這二十年中,我由一個國中少年變成一個年屆而立的青年。敲擊著上面的文字時,我依然清晰地記起臨近國中畢業時那個麥收的下午。

浩蕩的溜河風掠過忙碌著夏收的黃河中下游平原,被時間煎熬的面黃肌瘦的麥子早已收割完畢,殘留在田間拃把長的麥茬在太陽的照耀下反射著刺眼的光芒。收割後的麥子拉到場院裡晾曬著,等曬乾曬透後做最後的碾壓工作。麥收的季節,加上太陽炙烤著麥子和麥田裡忙碌著勞動的人群。趁曬麥子的空當,十五歲的我,仰躺在麥秸垛遮擋陰影的架子車的車幫上,埋頭苦讀一部墨綠色封面的長篇小說。

這部墨綠色封面的書的名字叫《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遙。那時我才知道,陝北有一位名叫路遙的作家,卻不知道他此刻的生命即將隕落的他正躺在西京醫院裡接受命運作最後的裁決。

埋頭看書的時候,有個比我小一輩分名叫雲的女孩子從我仰躺的麥秸垛旁走過,她招呼我一聲,就朝附近的場院裡走去,估計是去鄰家借用缺手的農具。她也有一顆金子般的心,當時我還沒讀路遙的《人生》,不知道她和美麗的巧珍的命運同出一轍。她和巧珍一樣在家排行老二,沒進過一天的學校門,斗大字的不識一筐。善良美麗的她和同村的男孩私奔過,但命運最終並沒把他們安排在一起,最後屈嫁給一個老實巴交的男孩過日子。寫這篇短文的時候,不知道怎么想起她,在黃河中下游平原,那個像一朵野花一樣兀自綻放的女孩子。

三卷本的《平凡的世界》是我國中的同學黨安鳳購買後,送給我閱讀的(儘管我讀後愛不釋手想占為己有,但處於對他的感激和對圖書的尊重,讀完後,我又通過他村的同學黨安勤完璧歸趙)。說來奇怪,勾引起我對此書閱讀興趣的是《河南日報》副刊發表的一篇《<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藝術性的比較》(時過境遷,文章的具體名字記不清了)的一篇評論文章,我瀏覽後,就立馬勾引起想讀讀這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的強烈願望。

事後,我把想法告訴了因家境貧寒而輟學在家的同學黨安鳳,說罷我就忘了,在文化一片貧瘠的台前縣城裡欲找這樣一部書,無疑於大海撈針。但這是一種神示,還是我與路遙之間一種冥冥之中注定的緣份,沒曾想,一周后,帶著“重託”的黨安鳳跑遍台前縣城的大小書店,真為我購買了一套三卷本的《平凡的世界》。書是一個個體書店的存貨,厚厚的三大本,墨綠色的封面,拿在手裡沉甸甸的,封面有點舊,尤其是第一卷,由於頻繁翻閱的緣故,前面缺少了將近三十多頁,以至於我花了大概一周左右的時間讀完。

那一周的時間,我幾乎沒幹別的,除了吃飯睡覺,我整個的身心都沉浸在路遙刻畫的藝術世界中,那被人遺忘的農村生活,那撲面而來的泥土和野花的氣息,那種樸實和真誠,徹徹底底地將我的心靈給震撼了。合上書時,酷熱難耐的麥收時節還遠遠沒有結束,路遙筆下悽美的愛情和黃土地上生活的一群勞動者的身影,在我年幼的腦海里生生不息地演繹著。這是一部真正的苦難之作、心靈之作和生命之作。實實在在的生活,普普通通的日子,平平凡凡的小人物卻有著不平凡的靈魂,面對生活里真實的苦難,永遠高昂著不屈的頭顱,這就是人性里最光輝燦爛的部分,也是這本書的意義之所在。

等我如饑似渴地讀完第一遍後,儘管分不清孫氏兄弟孫少安孫少平誰是兄誰是弟,但小說帶給我的震撼至今難以忘懷,一次又一次傾讀之時熱淚盈眶。但封面上路遙帶著眼鏡,深邃的目光穿越時空,似乎要洞察世間所有的歡樂和苦痛。那一刻,我的心簡直被深深地震撼了,目光再也難以從書頁上移開。哇呀,我驚嘆到,小說中還有一番如此美好的天地,那一刻,一粒文學的種子在一個黃河孩子的心裡開始萌動,再生根萌芽,直至枝繁葉茂。

之後,我突然在一夜之間長大了,仿佛經歷了一次精神的煉獄和靈魂的洗禮,真正懂得了生命的意義在於創造。我開始振作起來,以一種關懷的眼光看待身邊每一位普通的人。我渴望成為孫少平那樣的青年,血脈里流動著不安分的血液,叛逆父輩延續了幾十年的勞作方式,試圖在社會的最底層打拚,流汗、流淚甚至流血,儘管活得很清貧,但永遠追求高貴的人格。

又過了一年,我自己購買了一套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路遙文集上下冊(陳澤順編輯),我這才把孫氏兄弟倆徹底分清的同時,也算讀完了路遙收集在文集中的全部作品;才知道,路遙不僅寫作長篇小說,還創作了幾部中篇小說,和幾篇短篇小說;再到我開始研究路遙的生平資料的時候,我恍然大悟,路遙原先是靠詩歌走向文壇的(只是在編撰自己文集時,並沒有把詩歌列入其內)。

而今,已至而立之年的我,對路遙作品依然如痴如醉的感覺還新鮮如昨。一晃十多年過去了,我遠離親人和故鄉北漂的日子裡,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面對著天南海北的人物,從事著各種各樣的職業,遭遇過很多的挫折和打擊。當失意來襲時,我都會翻開《平凡的世界》,讀著那種帶著生命激情的文字,回味著自己早已遠走的青春歲月,所有的失意和不順都會統統在它面前化為烏有,它簡直是我個人的《聖經》,化作我繼續前進的動力,風風雨雨伴我前行。

國中畢業後,考入台前一中的第二年,記得和王鳳雷同學在台前縣城逛光明書店時,看到擺放在書店門口的一本書時,《路遙在最後的日子裡》,作者是航宇,心頭不由得一震。路遙到底怎么了?依稀在讀他作品時看過他的簡歷啊,人到中年,生命如日中天,按理說應該不會出現什麼意外啊?記得鳳雷買下了這本書,我借來後一口氣讀完,當讀到路遙躺在西安三兆公墓的追悼儀式上,他心愛的女兒路遠手持著給他準備好的生日卡片,撕心裂肺地呼喊道“爸爸,你不是好好的嗎?你快回來,你再看看我。不嘛,你們別拉走他,你們為什麼不讓我看他,他是我爸爸呀”時,淚水頓時模糊了我的視線。我離開教室,獨自一人在校園後面偌大的操場上,掩面而泣。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十七日,當路遙走完他不滿四十三歲的一生。路遙停止了他的腳步和冥思,但他的作品帶著他的體溫和血性一直伴隨我走在路上,直至我與它們邂逅。

我知道此生此世,再也無緣和路遙相遇,只能通過他的文本感受他對陝北那塊黃土地的赤誠和那份對人生盡情謳歌的歌喉。這也成了我今生永久的恨,永久的失落。我每逢走進書店,都要翻一翻路遙的作品,在洋溢著書香的氛圍里和他重逢,有時在一旁觀察一雙雙稚嫩或蒼老的手去撫摸它,直至把它帶出書店。

陝北高原有一種習俗叫“獻牲”,每到年節,人們就把豬、羊、新鮮水果等當做祭品獻給山神土地。而對於路遙來說,他是把自己當做祭品獻給繆斯。在他短暫卻命運多舛的一生中,他不對“平凡”就範,拼盡心血,竭力要在筆鋒下決出“人生”。撇開一切評判,他至少用自己顯得笨拙的生命,為“作家”這個早已不再神聖的職業增添了一份尊嚴,在中國文學版圖上留下一個孤獨的殉道者的背影。然而正如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所說:“我們各走各的路吧——我去死,而你們去活。究竟哪一個更好,唯有神知道。”

為了那份不能忘卻的懷念,我把這個嘔心瀝血完成的路遙小傳作為“獻牲”獻給為文學鞠躬盡瘁的路遙。這種想法由來已久,可追溯到我讀完《路遙在最後的日子裡》這本書之後,我一直想為路遙寫點什麼,這裡面僅僅浸透了對先生文學精神的敬佩和仰慕,也不是我的夜郎自大或蚍蜉撼樹,裡面沒有絲毫的功利性。

今天,我覺得是時候了,該寫些東西來懷念作家路遙。

然而,我被選中了,是被冥冥之中上帝的手指點中的。

我知道,有資格為路遙樹碑立傳的人太多了,在路遙土生土長的陝北黃土高原——能產生英雄和詩史的地方,舞文弄墨的文曲星一抓就一大把。

屈指算來,他朝夕相伴的同事,他情同手足的兄弟,他可愛而堅強的女兒,隨便拉出一個來,都可以把路遙的傳記寫的比我好百倍千倍。至少他們都身臨其境地和路遙先生一起短暫地生活過,和路遙一起工作過和交談過。而我作為一個和路遙生前沒有謀過面的敬仰者,憑著骨子裡對路遙的崇敬和敬佩之情,才滋生出給路遙作傳的想法,也是憑著路遙的作品、緬懷他的典籍和採訪他身邊的親朋好友,才逐漸理清路遙的生活脈絡和思想歸屬。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為路遙先生樹碑立傳,也不失為一種真正緬懷的方式。

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功利目的,因而不會因為某些卑鄙的險惡用心而試圖改變自己的初衷。當然,中間的進行中也不乏遇到挖苦者,進而潑涼水者比比皆是,但我沒有生活在別人的思想,按照自己既定的目標繼續前進。

我重新把路遙的作品通讀了三遍,大概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另外,在舊書網上,訂購了大量有關路遙作品的資料,還通過西安的朋友購買了很多路遙的研究資料,閱讀了不下兩遍,此過程花費了我近乎半年的時間。又斷斷續續採訪了路遙生前的親朋好友,也花費了不少時間。

這樣,我從書刊、影視、朋友的回憶中挖掘出來的有關路遙的點點滴滴、細枝末葉,由此才在我的腦海間漸漸浮現出清晰的路遙的影像交匯在一起,就像一實一虛的兩條交流在一起重新奔湧向前,從而組成了本書里路遙與命運與自己做抗爭的故事。於是,一個從陝北黃土高原一路跋涉而來的路遙的身影漸漸在我的視野里逐漸變得清晰異常。

此後就是下筆,修改,再修改,再再修改。這就是這本書的大致形成過程。

沈從文先生在《沈從文自傳》里寫到:“現在還有許多人生活在那個城裡,我卻常常生活在那個小城過去給我的印象里。”其實,這話完全可以套用在路遙身上,他後十五年的人生(他二十八歲時,王衛國變成了路遙,才創作出一批優秀的作品),活在他對前二十八年故鄉的印象里,並且把這種印象延伸到後十五年的實際生活里。

倘若說,路遙的作品是交給他的文學導師柳青和秦兆陽的一份答卷,那么,我完成的這本小冊子就是交給路遙的另一份答卷。經過十多年的沉澱和思索,我終於可以把心中的悲悼崇敬交匯成這段文字的溪流了。儘管裡面可能存在這樣和那樣的瑕疵和不足,但我付出了勞動,對自己的心靈,對長眠黃土下的路遙來說,多少是一個安慰。

這本書的內容,其實是在回溯路遙生前四十二年前在人間落草開始。

初稿完成於2010年10月5日~2013年1月13日

二稿於2013年1月14日~2013年1月29日

三稿於2013年1月30日~2013年2月30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