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儘管交通系統是一個龐大而繁雜的系統,但是其穩定性主要是由該系統中的基礎設施的供給能力與交通需求之間的關係以及該系統的可靠性所決定的。因為交通系統的穩定主要會受到兩個方面的影響。第一是受交通系統的容量與交通需求之間的關係的影響。因為如果交通系統的供給能力大於交通需求,那么由於交通系統是一個“容納能力”很強的系統,因此如果需求分布合理,系統就會一直出於暢通狀態。否則,在該系統內也只可能發生局部的擾動,而不會發生全局的癱瘓;但反之,如果交通系統的供給能力小於交通需求,那么需求分布無論如何調整,總會有一部分交通需求無法滿足,而且這部分需求始終會引起交通系統某一部分的擁堵,即系統總出於不穩定的狀態;再有當交通系統的供給與需求平衡時,如果需求分布合理,系統是出於穩定的一種邊緣狀態,稍有擾動系統就會發生問題,但如果這個擾動不出現,系統就會一直平衡下去。鑒於此,交通系統的供給與需求之間的關係是影響交通系統的穩定的首要因素。考慮路網容量的實際影響因素,並在參考路段通行能力定義的前提下,從兩個層次對路網容量進行定義,具體定義如下:
理想路網容量的定義:在理想的道路和交通條件下,交通個體遵循出行費用最少原則,路網按照與土地使用、客貨交通源和集散點的分布相匹配的布局模式,在合情合理的條件下,在單位時間內所能服務的最大標準車輛數。
實際路網容量的定義:以理想路網容量為基礎,對與上述假設條件不符的道路、交通、交通個體選擇原則、路網布局匹配程度、路網拓撲結構等進行修正,所得結果為符合實際路網條件的容量值。
影響因素
影響路網容量的主要因素如下:
(1)路網的道路條件。包括道路網路布局形式、等級結構、路網密度、交叉口的道路條件、控制方式、交叉口間距等。路網密度的提高意味著道路網的空間資源增大,所以在一定範圍內提高道路網密度,路網容量會提高。但隨著道路網密度的繼續增大,與投入的大量建設資金相比,路網上車輛運行的效益指標並非一定會出現十分明顯的提高。
(2)路網的交通條件。交通條件主要包括路段上的車種構成、交叉口的直行、左右轉彎交通量比例以及大型車混入率等。我國城市道路交通具有極強的混合交通特性。在同樣的道路網路條件下,不同的交通流構成對應著不同的交通容量;影響交通出行者時空消耗的主要因素是出行方式和出行距離。在相同的出行距離下,每個出行者時空消耗的大小主要取決於出行者所選用的交通方式。
(3)交通需求特性。這裡主要指的是OD交通量的分布形態。根據網路極大流理論,道路網所能容納的最大流量(路網容量)與交通流起、終點的分布狀況(交通需求)有直接關係,當路網與交通需求相互匹配時,路網容量達到最大。因此,交通需求分布特性是影響城市道路網容量的重要因素。
(4)交通個體的路徑選擇行為。由於每一個出行者在出行過程中獲得的交通信息不同,對出行費用的承受能力不同,出行習慣不同及對同一路徑的行程時間認識不同等會導致交通個體的路徑選擇行為是一種隨機、模糊的行為。由此行為產生的交通路徑選擇行為必然也是一種隨機分布。對同一路網,如果交通分布形態與路網結構匹配合理,則路網的實際容量就會接近路網的理想容量;反之,則會降低路網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