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一世

路易士一世(1838—1889)布拉乾薩-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國王(1861年—1889年)。

葡萄牙的路易斯一世葡萄牙的路易斯一世
“受歡迎的人”路易士一世 (1838—1889)布拉乾薩-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國王(1861年—1889年)。 由於佩德羅五世沒有留下子嗣,王位由其弟路易士繼承。路易士也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有志青年,他不僅繼承了其兄長的事業,徹底落實了廢奴政策,還更進一步,廢除了民事犯罪中的死刑判決。建設方面,他特意請來了著名建築師古斯塔夫·艾菲爾,在杜羅河上架設了兩座像艾菲爾鐵塔那樣純鋼結構的大橋,並以國王夫婦的名字命名為路易士大橋和瑪麗亞大橋。至今這兩座大橋仍在。在他漫長的任期內,國王一直致力於改善葡萄牙民眾的生活,提高葡萄牙在國際上的地位。因
波爾圖市的路易士大橋波爾圖市的路易士大橋
此他得到了“受歡迎的人”(o Popular,也就是流行的)的稱呼。但是,在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中,國王的許可權是受到制約的。國王本人再英明再神武,政府無能他也沒辦法,最多就是罷免首相,改組內閣。所以這二十多年葡萄牙的狀況並沒有得到根本上的改善。這些年之間只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歐洲列強對非洲大陸的霸權之爭。
自十五世紀葡萄牙探索了非洲海岸線以來,歐洲各國對非洲的統治一直局限于海岸線附近,並沒有多大縱深。到了十九世紀中葉,歐洲人對非洲內陸的興趣越來越濃厚,於是以英國人利文斯敦為首的一批探險家開始對非洲內陸進行地理考察。1878年,探險家享利·莫頓·斯坦利出版了《穿過黑暗大陸》一書,詳細描寫了富饒多產的剛果河流域的情況。歐洲各國聞風而動,一場圍繞剛果河流域的爭鬥開始了。
將野心首先付諸行動的是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早在1876年9月,他就出持召開了布魯塞爾國際地理會議,成立了“國際考察和開發中非協會”。兩年後,看到斯坦利的新書,利奧波德二世便迅速與之會面,將其收在帳下。隨後的五年,在斯坦利的主持下,比利時在剛果河流域建立了二十多個商站和據點。與此同時,法國也不甘人後,派出了海軍軍官皮埃爾·薩沃爾南·德·布拉柴到剛果與比利時搶地盤。1880年法國人在斯坦利普爾湖左岸建立了兵站,這就是今天布拉柴維爾市的雛形。第二年斯坦利才來到這裡。他並不甘心就此罷休,而是在與法國兵站隔岸相望的地方也建立了據點(今金夏沙)。雙方劍拔弩張,各不相讓。
1882年,在英國的支持下,葡萄牙以最先發現剛果河入海口國家的身份宣布對剛果河河口擁有主權。如果同意這一要求,那么法國和比利時所占領的剛果河流域是一個沒有出海口的流域,價值便大打折扣了。於是法比兩國化敵為友,聯手反對英葡。德國和美國在這個時候也介入了進來,妄圖分得一杯羹。一場多邊國際衝突一觸即發。為緩和衝突,化解矛盾,歐美15個國家於1884年11月15日至次年2月26日在柏林舉行了國際會議,最後決定,比利時國王以個人名義領有“剛果自由邦”(今剛果金),剛果河對一切國家開放,可自由航行;今後任何國家在非洲取得領土必須是“有效占領”,即占領時要照會通知柏林會議的與會各國,並在占領地建立有效的統治機構。隨後,英法等國掀起了一輪瓜分非洲大陸的狂潮。
瓜分非洲圖瓜分非洲圖
其實早在1879年葡萄牙就開始了對非洲內陸的勘查工作。經過幾輪考察之後,葡萄牙人試圖將其非洲西海岸的殖民地安哥拉和非洲東海岸的殖民地莫三比克連線起來,形成一個橫貫中南部非洲的大殖民地。這個方案被稱為“粉色地圖”(MAPA Cor-de-rosa),並在柏林會議上提了出來。葡萄牙的意思是,我們可以不要剛果河口,但是“粉色地圖”方案大家得給個面子。不過英國人並不領情。因為他們的野心是建立一個從開羅到開普敦的縱貫非洲大陸的大帝國,如果同意了“粉色地圖”,他們的計畫就等於是被攔腰斬斷了。其實會議最後的所謂“有效占領”決議也是針對著葡萄牙來的。意思就是說,你最早發現,最早來人,最早豎起石碑,最早開始與當地進行貿易什麼的統統沒用,有本事你就拿軍隊來跟我搶吧。可憐葡萄牙國小人窮,別說正經和列強開戰了,就算是在“粉色地圖”區域駐紮足夠的軍隊以實現“有效占領”都顯得捉襟見肘。
1889年,路易士一世去世。1890年,英國向葡萄牙發出了勒令放棄“粉色地圖”計畫的最後通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