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名片
路易斯·司乃敦(1924年——) 美國飛虎隊隊員。駕駛B-24轟炸機的美國第308轟炸隊被派往中國,加入由陳納德將軍指揮的美國第14航空隊,這支航空隊在中國被稱為“飛虎隊”。1944年初來到中國的路易斯,是飛虎隊第373轟炸中隊的成員,駐紮在雲南的陸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後回國,2009年重新踏上中國,這片他曾經熟悉的土地。
個人履歷
“能活到現在我很幸運”1944年初,陳納德將軍的秘密武器——雷達導航的B-24轟炸機來到中國。路易斯作為373中隊的成員追隨到中國。在此期間,他至少執行了30至40次轟炸任務,飛行時間超過900小時。路易斯還向大家講述了當時作戰的情況,他們的任務就是搜尋敵人的運輸艦,然後待天黑以後進行轟炸,每次通常耗時12至14小時,轟炸機會低空在海上飛行,避過敵方的雷達,扔下炸彈後,再從船隻上空飛離。
“有一次,我們轟炸的時候,飛機飛得很低,我都能看得清敵人的臉。在向日本投放第二顆核子彈的時候,當時我駕駛飛機在遠處還看見了爆炸的場景,‘蘑菇雲’的樣子現在也不能忘懷,敵軍的轟炸機也發現我們了但是沒有追擊。”
據路易斯說,這項任務相當危險,為此有很多隊員犧牲。當時他們的轟炸機上有10名機組成員,全部都活著回來了,是相當幸運的事。
路易斯·司乃敦,他在1944年至1946年期間,作為在昆明的美國第14航空隊第373轟炸中隊的成員,駐紮在駐滇航空兵某部,當時他在有特殊雷達裝置的B-24轟炸機上擔任機尾炮手和副工程師。
“當地人常給我們送酒喝”回憶起當時的生活及戰鬥情況,路易斯記憶猶新。
當時他所在的中隊有12至14架B-24轟炸機,是唯一在當地著陸帶駐紮的部隊。他們住在中國人搭建的簡易木屋裡,條件很艱苦,他還記得當時住的地方附近有一個小湖,風景優美。由於他們遠離其他的美國空軍部隊,所有的給養全都來自中國人民,與當地的民眾關係非常融洽,還會有民眾送酒給他們喝,從二三里外的湖水中挑來一桶桶水給他和戰友們洗澡;在沒有任何機械力量的情況下,當地民眾還積極地用人力挑石頭來建造飛機著陸帶……回憶起這些細節,路易斯非常感動,他說中國的人民非常好,和飛虎隊親如一家人。闊別60年 中國依然在我心裡“I am happy to be back in your home after 60 years. You have been in my heart although away.”85歲高齡的美國飛虎隊老兵路易斯·司乃敦重回雲南,在曾經戰鬥過的地方——駐滇航空兵某部。闊別了60餘年再回英雄故里,老人家深情地說,記憶又回到了那些戰鬥的光榮歲月里……
人物生平
飛虎隊老兵60多年後重返中國時間回到1943年。這年3月,駕駛B-24轟炸機的美國第308轟炸隊被派往中國,加入由陳納德將軍指揮的美國第14航空隊。這支航空隊在中國被稱為“飛虎隊”。1944年初來到中國的路易斯,是飛虎隊第373轟炸中隊的成員,駐紮在雲南的陸良。當年的他只有18歲,在有特殊雷達裝置的B-24轟炸機上擔任機尾炮手和副工程師。
自從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回國後,路易斯就再也沒有踏上中國的土地。但他始終惦記著在中國的歲月,希望在有生之年能重返中國,去自己當年戰鬥過的地方走走看看,追憶那段刻骨銘心的歷史。近日,在他的中國朋友———美籍華人戚以訓的幫助下,他終於實現了這個願望。
路易斯先是去雲南的陸良看了他曾經戰鬥過的地方。11月15日,又從雲南飛抵桂林。16日清晨,記者見到了這位昔日飛虎隊的老兵。老先生穿著一件紅色格子襯衫,外加一件紅色外套,面色紅潤,精神矍鑠。儘管老先生的腿腳有些不方便,需拄著拐杖才能行走,但他還是經常不要兒子比爾的攙扶,嘗試自己拄著拐杖上樓梯。在與記者的交流中,老先生思維清晰,談吐幽默。
16日一早,路易斯和兒子比爾及弟弟等一行,在戚以訓的陪同下,來到他們一個朋友的家鄉———靈川。雖然是私人訪問,但路易斯的到來還是受到了靈川縣領導的熱烈歡迎。縣領導專門為他舉行座談會,聽他講述當年的故事。靈川縣委書記余秋平深情地說:“飛虎隊為中國抗日戰爭作出了很大貢獻,還曾駐紮桂林,桂林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你們,桂林就是你的第二故鄉。”
路易斯非常激動。“在這裡,我深深感受到了桂林人民的友誼。我代表飛虎隊倖存的隊員、在中國犧牲的隊員以及在美國無法再次來到中國的隊員,對你們表示感謝。”老先生聲音哽咽,“我不知道該怎么表達我的心情,我已經說不出話來了!”
隨後,路易斯一行在靈川縣領導的陪同下,前往興安二戰美國飛虎隊遺蹟紀念館參觀訪問。在紀念館門前,聞訊趕來的興安縣領導前來迎接路易斯。路易斯對記者說,桂林人民對他太好了,他沒有想到,飛虎隊在中國能受到如此尊重,飛虎隊員能得到如此禮遇。
在紀念館,路易斯看到了這裡保存的飛虎隊資料片,包括反映飛虎隊與日軍飛機作戰的錄像。當看到錄像中的美國飛行員時,路易斯很開心,他大聲說:“看,這裡拍的是我們美國飛行員!”
來到紀念館的二樓,路易斯看了當年隨機墜毀在貓兒山的轟炸機機組人員的集體照,看了美國飛虎隊的簡介。在簡介中看到“373”、“B-24”這些字眼時,他非常興奮。他的朋友戚以訓告訴他,“373”介紹的就是他所在的373轟炸中隊,“B-24”介紹的就是他曾駕駛參加戰鬥的轟炸機。路易斯示意家人給他和這個簡介拍張合照,因為這代表了他的戰鬥歷史。
路易斯還看到了那架墜毀轟炸機上犧牲的飛行員姓名牌以及轟炸機的部分殘骸。“這是螺旋槳,這是油箱,這是氧氣瓶……”這名老兵仔細地看著這些當年曾陪他度過戰爭歲月的物件。突然,他眼前一亮,只見在展區的一個角落裡,4挺機載機槍靜靜地放在一個展示架上。“這裡,我當年用的就是它。”老先生非常激動,他告訴大家,當年他的任務之一就是在飛機上操作機槍。他實在沒有想到,時隔60多年,他還能再次見到他的“老夥伴”。
參觀完後,路易斯還為紀念館留言。他說,感謝桂林人民為飛虎隊所做的一切,飛虎隊紀念館對他和倖存的飛虎隊員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
據老先生介紹,1944年初,陳納德將軍的秘密武器———雷達導航B-24轟炸機來到中國。路易斯來到中國後,執行了三四十次轟炸任務,飛行時間達幾百個小時。他們的任務就是搜尋日軍的運輸艦,待天黑以後進行轟炸,每次耗時12至14小時。在天沒有黑的時候,路易斯和戰友們就會開著轟炸機在海上低空飛行,繞著圈避開敵方的雷達。經過數小時的等待,待天黑後扔下炸彈,轟炸機再從艦船上空飛離,執行任務過程非常危險。
“有一次,我們執行轟炸任務的時候,飛機飛得很低,我都能看得清船上人的臉。我用機槍攻擊敵人。當時沒有害怕,也不害怕,只有戰鬥、戰鬥!”
路易斯說,飛虎隊執行的任務都很危險,有很多隊員犧牲了。在他記憶中,他的中隊有12架B-24轟炸機,最後只倖存3架,其他的都墜毀或毀壞了。他所在的轟炸機10名機組成員非常幸運,全都活著回來了,但其他人就沒有那么幸運了。他告訴記者:“很遺憾,10名活著回美國的機組人員中,現在只有我還活著。在美國東部,有一個為飛虎隊老兵建立的俱樂部,他們常有一些聚會活動。但我住在美國西部,不能去參加。據我所知,目前活著的美國飛虎隊隊員已寥寥無幾。”
回憶當時,路易斯·司乃敦說,飛虎隊創始人美國飛行教官陳納德,不但多次到過昆明,而且經常指揮在一線。
路易斯·司乃敦則於1944年來到昆明,成為在昆明的美國第14航空隊第373轟炸中隊的成員,駐紮在陸良,在有特殊雷達裝置的B-24轟炸機上擔任機尾炮手和副工程師。
路易斯·司乃敦所在的中隊是唯一在陸良縣著陸帶駐紮的部隊,他從陸良起飛執行了三四十次轟炸任務,飛行時間超過了900小時,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巡邏打擊日本本土和中國、太平洋島國之間的日軍運輸部隊,巡邏中國海域。
一般在一次任務中,他們要搜尋敵人的運輸艦,然後待天黑後進行轟炸,執行任務時間通常要12-14小時。轟炸機低空在海上飛行,避過敵方的雷達,扔下炸彈後,從船隻上空飛離,這些是戰爭中最為危險的任務,犧牲的幾率很大,在這箇中隊中只有少部分的戰士在戰爭中倖存,當時的12架戰機,只有3架倖免。
路易斯·司乃敦說,有一次執行的任務目標是炸毀日本廣島邊的日本艦艇,當他完成任務飛到空中時,突然看見日本廣島的第二顆核子彈爆炸,煙霧成蘑菇狀沖天而起。他趕快調整飛行線路,直衝上雲霄,老遠便見金光閃閃的雲層被煙霧漸漸籠罩。返回基地後,方知是廣島的核子彈爆炸。
他說,在執行任務中,他和他的戰友都受過傷,但沒有上報,繼續執行飛行任務。他指著研究會收藏的軍裝說,他們那箇中隊的成員所穿的制服背後都繡著中國字,告訴中國人他們是幫助中國與日本作戰的,如果看到他們,請為他們提供幫助,並將他們送到安全地帶。當時,轟炸機有多次墜落,機組成員每次都被中國人送回了基地。對此,他向中國人民表示深深的敬意。
在與路易斯的交談中,記者用手機上網,向路易斯展示了美國飛虎隊在中國的一些歷史圖片,以及臨桂秧塘機場在建的飛虎隊遺址公園的一些圖片。這讓老先生再次回憶起了當年在中國的生活及戰鬥經歷。在他的記憶中,中國人民對他和他的戰友們非常友好,幾次救了他的戰友。
路易斯介紹,當時他所在的中隊駐紮在雲南陸良,唯一在當地著陸並駐紮的部隊。由於他們遠離其他的美國空軍部隊,所有的給養全都來自中國。他們住在當地百姓搭建的簡易木屋裡,條件很艱苦。他還記得當時住的地方附近有一個小湖。因為他們執行任務回來都是一身臭汗,當地百姓就從一公里之外的湖裡挑來一桶桶水給他和戰友們洗澡。還不時有老百姓送酒給他們喝。
在看到記者展示的在臨桂秧塘機場保存的石碾子照片時,路易斯說:“我知道這個東西,是用來平整機場跑道的。”看到桂林人民用板車拉油桶、用繩子拉飛機的照片時,路易斯說:“是的,我知道,中國人民就是這樣幫我們運送東西的。”
路易斯深情地回憶道,當年他的戰友駕駛的飛機迫降以後,當地老百姓積極趕過來搶救,幫他們把飛機拖走隱藏,搶救傷員。敵人來附近搜尋迫降的飛機和飛行員,當地的老百姓都會保護他們。他說,他沒有聽到過一件因為當地老百姓走漏風聲而導致飛行員被敵人抓走的事。路易斯自己所在的飛機也迫降過兩三次,都是當地老百姓用繩子把飛機拖走的。
路易斯說,無論過去還是現在,他都深深感受到中國人民非常友好。“如果身體情況允許,我希望兩年後再來桂林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