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路得維希·賓斯萬格(Binswanger,Ludwig)(1881-1966年),瑞士精神病學家,竭力將個人作為人類整體來理解。
理論觀點
該觀點與把人視為生物個體的理論背道而馳。雖然賓斯萬格也受到當時主流哲學家的影響,但他從不追隨任何理論流派。他創立了結合現象學、存在主義哲學和心理分析學的精神病研究方法。他強調,治療的關鍵在於來訪者和治療者之間的聯繫。通過這種聯繫,能夠增強來訪者對其生命和行為的責任感。
賓斯萬格的大部分著作還沒有被翻譯成英語,因此其理論在美國並未得到廣泛研究。賓斯萬格著作的哲學性常被認為太抽象,或與當代心理學相距甚遠。然而,在德國和瑞士,他的著作對公立醫院診所和私人診所中的現代精神病治療都有重大影響。
人物生平
賓斯萬格出生於顯赫的精神病學家家庭。1857年,其祖父成立了世界著名的拜洛沃療養院(BellevueSanatorium)。賓斯萬格曾在海德爾堡的洛桑大學和蘇黎世等地學習。1907年在蘇黎世大學獲得醫學學位後,他進入蘇黎世的博格霍茲利醫院實習。賓斯萬格師從著名的心理學家卡爾·榮格(CarlJung),並在其手下工作。1910年,他被任命為蘇黎世心理分析學會會長。1910年至1956年間,賓斯萬格擔任克魯斯林根的拜洛沃療養院醫療主任。1956年退休後,他開始寫作。
人物著作
1907年,賓斯萬格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會面,他們的友誼直至1939年弗洛伊德逝世。賓斯萬格把第一本著作《普通心理學問題導論》(IntroductiontotheProblemsofGeneralPsychology)(1922年)獻給他的老師尤金·布魯勒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他的另一本著作《人類存在的認知與基本形式》(GrundformenundErkenntnismenschlichenDaseins)(1962年)被翻譯成英語並發行節略版,題為《世界中存在》(Being-in-the-World)(196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