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作 者: 朱景文 著
叢 書 名:出 版 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ISBN:9787301104057出版時間:2006-04-01版 次:1頁 數:308裝 幀:平裝開 本:32開所屬分類:圖書 > 法律 > 理論法學內容簡介
《跨越國境的思考:法理學講演錄》是作者十幾年來在國內外參加學術會議、進行學術交流、講學的一個法理學講演集,包括作者近年來出版的主要著作的自序、為他人的著作所寫的他序、作者近年來在國際學術會議上的演講或講座、在國內學術會議上的演講和講座以及學術批評。《跨越國境的思考:法理學講演錄》反映了作者這些年來的學術追求,即把法理學放到一個更為寬廣的背景下,進行跨越國境的思考。作者試圖從比較各國處理同一類問題的不同方法的社會原因和全球的視角對法理學問題做出新的解讀。
作者簡介
朱景文 男,1948年生,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法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國際法律哲學和社會哲學學會中國分會副會長。1982年,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法學碩士;1987—1988年,美國夏威夷大學東西方中心訪問學者;1996—1997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法學研究所富布賴特訪問教授;1999年,荷蘭萊頓大學歐洲研究中心訪問教授(中歐高等教育合作項目).主要研究領域:法理學、法社會學、比較法學、法律與全球化研究。主要科研成果包括:《法的一般理論》(譯著,1986年)、《比較法導論》(1992年)、《現代西方法社會學》(1994年)、《對西方法律傳統的挑戰——美國批判法律研究運動》(主編,1996年)、《法理學》(主編,1999年、2004年),《比較法社會學的框架和方法——法制化、本土化和全球化》(2001年),《當代西方後現代法學》(主編,2002年),《比較法總論》(2004年),《法社會學》(主編,2005年)等。其中,《比較法社會學的框架和方法》獲得2002年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法務部優秀教學和科研成果一等獎;《法理學》獲得2002年教育部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
·查看全部>>
目錄
自序
從比較法、法社會學到比較法社會學
評美國批判法律研究運動
比較法的範圍和框架
法的執行的法學模式和社會學模式
法治國家的歷史演進
——國內與國際的連線
他序
我對全球化與主權的一點看法
——代序言
《法律的政治分析》序
《當代中國民事訴訟率變遷研究
——一個比較法社會學的視角》序
國際學術會議發言
兩種不同的國際法律秩序及其對現代的啟迪
——古代中國的朝貢制度和羅馬的
行省制度
歐盟法的啟迪
——歐盟法對東亞的意義
法治和關係:是對立還是包融?
——從韋伯的經濟與法律之間關係的
理論談起
中國立法的公眾參與
中國的言論自由及其保證
人權保障的層次:國內和國際的連線
——“巴黎原則”和中國的國家人權機構
建立的有關問題
法治中的悖論
國內學術會議發言
在“法律與全球化——實踐背後的理論”
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
在“後現代法學與中國法制現代化”
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
革命的馬克思主義法學和建設的
馬克思主義法學
在吉林大學理論法學研究中心舉辦的
“中國法治之路與法律職業共同體”
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
尊重理論發展的自身規律
——由前蘇聯法學界的一場爭論談起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學術研討會上的閉幕詞
公司社會責任/生產守則對中國的影響
在國內司法中運用外國法、比較法
——美國、歐洲與中國的案例及其思考
學術評論
對朱蘇力“當代中國中央與地方的分權
——重讀《論十大關係》第五節”
一文的評價
對鄧正來《中國法學向何處去》一文的評價
關於比較法社會學的對話
對日本法社會學會理事長、京都大學教授
棚瀨孝雄《全球一體化和法的變動》
一文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