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間神經瘤

跖間神經瘤又稱跖骨間神經瘤、壓迫性跖痛症、Morton跖痛症、原發性跖間神經瘤,為趾總神經的趾間分支受到刺激或壓迫等因素,產生一系列病理變化而引起疼痛的臨床症狀群。發病年齡多在50~60歲,女性多於男性。多為單側發病,最常見於第3趾蹼間隙,其次為第2趾蹼間隙,第1、4趾蹼間隙罕見。

病因

本病確切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前足局部的骨折、關節脫位。
2.反覆過度使用前足:進行籃球、羽毛球、網球等運動。
3.穿高跟鞋、過緊的鞋襪:穿高跟鞋負重時,前足的應力負荷急劇增加,同時足跖趾關節更為背伸,被拉緊的趾神經較易受到損傷;經常穿過緊的鞋襪可導致跖骨頭長期反覆擠壓趾神經,致後者反覆缺血水腫,最終形成神經瘤。
4.趾總神經周圍的滑膜囊腫、腱鞘囊腫、脂肪瘤等腫物,壓迫、刺激神經後也可引起趾間神經瘤。

臨床表現

本病病程多緩慢,極少數者也可急性發病。臨床主要表現為前足跖側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現足趾的疼痛。疼痛多為燒灼樣,也可為刺痛、脹痛和壓榨樣疼痛。疼痛可向足趾放射,少數也可放射至足背及足近端。行走、穿窄小的鞋、高跟鞋可加重症狀,休息、脫去鞋或按摩局部可緩解症狀,疼痛不超過踝關節。部分患者疼痛部位不明確,性質難以確定。部分患者自覺趾蹼間跖側有腫物。隨著病情加重,可出現疼痛加劇,感覺麻木減退,出現夜間痛醒的現象。有少數患者可感足趾麻木。

檢查

1.X線檢查
可作為基礎的檢查,有助於排除某些骨性病變。
2.CT檢查
可將神經病變與周圍脂肪組織區分開,但其對軟組織病變的解析度和前足痛疾病的鑑別診斷劣於磁共振成像(MRI)。
3.MRI
病變由大量聚集的神經纖維組成,周圍被皮下脂肪包繞,故MRI可提供病變的準確定位,對於直徑<3mm的神經瘤較敏感。
4.B超
具有高度敏感性,一般作為首選影像學檢查。可見結節呈卵圓形,邊界清晰,位於跖骨間隙頭近端的低回聲結節,長軸與跖骨平行。

診斷

以下幾方面有助於診斷。
1.臨床表現:患足多無畸形、腫脹。病變局部跖骨頭間有壓痛,有時可向足趾放射。從足內、外側向足中央擠壓,如出現前足局部疼痛,有助於診斷。
2.X線檢查一般正常。但為了與其他疾病鑑別,應行X線檢查以了解有無跖趾關節畸形和其他病變。
3.可用麻藥局部封閉幫助診斷,注射應準確,麻藥不宜太多以免阻滯周圍病變組織,影響診斷。

鑑別診斷

此病需與趾間滑膜炎、腱鞘囊腫、纖維瘤、結節性筋膜炎、神經鞘瘤、腱鞘巨細胞瘤等鑑別。

治療

1.保守治療
用於病變較輕者,或用於減輕症狀。
(1)節制足部活動,可穿寬鬆的鞋,使用足墊或跖骨墊,減少外界壓力對神經的壓迫,減輕腫脹感覺。
(2)抗炎鎮痛:可試用甲潑尼龍及普魯卡因進行局部封閉治療,以減輕神經周圍的腫脹,緩解症狀。或口服非甾體抗炎藥等以減輕疼痛。
2.手術治療
一般保守治療3個月以上無效者可考慮手術治療。適用於保守治療效果不佳、前足疼痛、同時疼痛位於第3、4趾間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