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美國《哈佛大學報》刊登的統計數據表明,每天跑步者的受傷比例為30%~80%,嚴重時會導致多種疾病。最常見“跑步傷”是因為跑步過程中重複動作和關節肌肉承受壓力所致。
症狀
髂脛束綜合徵
多發生在長跑過程中或者跑步結束後,其主要原因是,髂脛束與股骨外上髁過度摩擦,導致韌帶或滑囊炎症所致。主要症狀是腫脹和疼痛。
脛前疼痛/外脛夾
該病發病位置為脛骨骨幹前方或小腿內側,病因多種,最常見原因是脛骨周圍骨膜慢性炎症。
跟腱炎
跟腱炎通常是由於小腿腓腸肌和跟腱承受了太大壓力所致。患者跑步之後,小腿肚子或腳後跟以上開始出現輕微疼痛。
足底筋膜炎
該病疼痛症狀最明顯,病因是在負重過大、行走或跑步過程中,足底肌肉受到巨大衝擊,引起局部肌肉勞損導致局部足底筋膜發炎。走路時,疼痛症狀會加重,疼痛點常靠近腳後跟。
原因剖析
因為髂脛束與股骨外上髁的過度磨擦,導致韌帶或滑囊炎症的發生。主要症狀是腫脹和疼痛。因為髂脛束經過股骨,因此易於接觸到股骨外上踝。膝關節伸直屈曲時,髂脛束就會於股骨外上踝外滑過,當屈曲約20-30度時,對髂脛束的磨擦最大。磨擦過度就會發生炎症,髂脛束的滑動受到阻礙,造成活動時疼痛
健身現狀

支撐期的膝關節屈曲角度,在常規跑台上明顯大於改進型跑台,在慢跑情況下,這種差異相對於步行明顯加大,在慢跑情況下,改進型跑台能有效的減弱支撐期人與跑台之間的相互作用力,提高緩衝效果,減少損傷發生。慢跑狀態下,擺動期的膝關節屈曲角度在兩跑台間也明顯不同,大小腿摺疊幅度增大,從跑得生物力學分析,大小腿摺疊幅度增大,會使腿在擺動過程中的轉動慣量減小,提高擺腿速度。由此看來,改進型跑台,一方面能夠有效幫助人體提高運動過程中的緩衝效果,另一方面在改進型跑台上進行運動也利於良好運動姿態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