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描述

護具(hogu)是跆拳道運動員在比賽的時候用來保護自己的工具。將其譯為中文,就即是護甲。護具自從1950年代就被世界跆拳道聯盟的比賽所使用,及被視為在跆拳道運動員比賽時最重要的裝備。護具是比賽最普遍中的得分位置。運動員會使用一些腳部技術(例如鏇踢及後踢)或拳擊(例如直拳及手刀)攻擊護具。多間公司例如愛迪達和大道也有出產護具;但只有很少品牌的護具會被世界跆拳道聯盟認可。護具會在世錦賽或奧運會中使用;但在ITF舉辦的比賽中則不會使用,因為“hogu”(護具)只適用於世界跆拳道聯盟所舉辦之賽事。護具包括了頭盔、護手脛、護腳脛、護腳背、護胸(亦稱為護甲)、護檔(男生用,於台灣並不常見)、護陰(女生用)及護手。當中護手及護腳背較不常用。
產品分類
電子護具

頭盔

跆拳道使用的防護頭盔和其他技擊項目(例如拳擊等)的頭盔相似,頭盔為軟性及,且分為護頭、護耳及粘帶三個部分。護頭和護耳二合為一,材質材料為PU或合成皮,護頭頂部中空,且設有氣孔,使選手保持透氣舒適。粘帶為寬面的彈性帶。防護頭盔並沒有護面,因為規定選手擊中頭部才能得分,中面部不能特分,所以頭盔不設護面,以保持選手的攻擊視線正常。粘帶的作用為固定頭盔,但脫帶容易使魔鬼膠甩脫。
為了讓選手保持梳爽透氣,頭部與頭盔間不用布料,減少選手的流汗,以保持衛生。頭盔的顏色有三種,分別是藍色、紅色和白色,但是白色的頭盔並不常用,而藍色和紅色的頭盔多是在WTF的賽事中配契約色的護甲一起使用。
護甲
護胸跆拳道護甲護甲(亦作“護胸”)是一個保護頸部以下,腰部以上的身體部份的護具。而最需要保護的是肋骨(以免粹裂後插穿肺部)及肚子。其護甲必定要是紅色或藍色,以其分別兩方之運動員。穿在道服的外面,並必須和頭盔的顏色一致。在2003年前的護甲為雙面,但只能防護身體的正面和腹部。[2]
2003年,有關方面修例,推出了新的護甲,有數處不同或改良,可保護腹部的面增大,亦加了一處新的功能--保護背部,因為新的規例中說明了若選手攻擊對方的背部,只要不攻擊脊椎,該運動員亦能夠得分。胸部的保護亦提高,加強胸骨位置的保護。此外,新的護甲推出了一個新功能--增加了護肩,即頂部類似梯形的白色保護物。增加了護肩,因運動員下壓時偶爾會出錯,運動員很可能會掛在對方的肩膀上,這樣便會因接觸力過大而使運動員肩膀受傷,通過護肩的保護,運動員遇到這情況時,損傷會大大減少。
護臂
護臂為一可保護手肘至手腕臂的護具,簡單來說即是保護手臂。跆拳道的賽事中,手臂亦是一個常接觸的部位,因為當對手使用足技功擊時,通常也會用“上擋”、“外擋”等有效防守動作保護自己,所以手臂較容易受傷。通過護臂的保護,可防止運動員的手臂被撞擊被撞傷,大大減少受傷的機會。
護腳

拳套
拳套的外形像防摔手套,用途並非讓選手像拳擊賽中打臉,而是為了保護手部。當選手在比賽時張開雙手,而被擊中手部,容易招致受傷,甚至骨折。戴上拳套能使運動員握拳,對手腳之防護有一定的幫助。於大部份的WTF賽事也沒有使用。
護襠護陰
護陰護襠顧名思義護陰及護襠是保護下半身最重要的護具。護陰及護襠的穿法和穿內褲一樣,並大多穿在道服內。和頭盔一樣是最重要的保護工具,若在比賽不穿護襠是非常危險的,使下體容易受傷。女運動員所使用的是護陰,成“T”型,當被踢中時,可防止下體肌肉的收縮,減輕痛楚。而男運動員所使用的是護襠,護襠能減少被對手擊中後對身體接觸和影響,減低被對手擊中後所產生的傷害性。但被擊中護襠後,會感到悶熱甚至痕癢。